音乐教育从传统观念上来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等。但是从更加长远以及深入的层次来看,音乐教育也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丰富学生在小学校园内的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加强音乐教育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培养,从而构建出更加丰富的校园文化,而丰富多彩开放的校园文化更能促进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音乐教育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具有区别性,音乐学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领域的能力,使学生更具有发现美的能力。其主要发挥的是“美育”的功能,与其他基础学科课程的“德育”“智育”不同。但是此观念具有较明显的局限性,在任何阶段的教学中,都强调“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音乐教育在美学素养培育中潜移默化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因此,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应该强调音乐教育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生在校园内长期学习生活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念、环境氛围,它是一种群体习惯以及群体观念。校园文化的包含范围较为广泛,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较为关键的一部分,校园文化的不断丰富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不断加强。为了达到建设出更加丰富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目的,需要通过课内、课外的音乐教育来实现,在长时间内培养出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逐渐形成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环境氛围,构建出更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音乐课程是小学生提升其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通过全面加强音乐教育的课内培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音乐课程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以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与必要方式。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塑造。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主体地位等方式来加强音乐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使学生更能全面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促使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全面强化音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更能够促进对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视,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进一步丰富。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欣赏。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弹、唱等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理解能力。在此之后,教师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从音乐赏析延伸到文化的赏析,促进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习俗、道德习惯等,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苏教版《彝家娃娃真幸福》的儿歌学习中,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儿歌视频,在不同形式的音乐欣赏之后,为学生介绍彝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再进行教唱。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理解,提升其审美能力,推动建设更加丰富的校园文化。
音乐教育中,课后的实践活动更能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音乐,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采取课后活动形式更能实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能够提高学生感受、欣赏、运用音乐的能力,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课后活动的开展可以是学校周期性地策划活动,也可以是学生自行组织参与或是教师指导进行,不论何种方式都能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一个积极的文化氛围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情操的不断陶冶,而且为校园生活增添新的色彩,营建出更加丰富的校园生活氛围。
音乐教育的课后活动的开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年度校园歌手大赛”“歌舞演出活动”“乐器俱乐部”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此类活动更能成为学校的传统性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
总之,音乐教育无论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中,还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综合素质发展奠基的小学阶段,更应该重视音乐教育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在一个健康、全面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陶冶情操。而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教师转变传统的观念,从课内外综合进行音乐教育,全面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运用能力,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贤蜜.浅谈高中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3(S2).
[2]莫莎琳.新课改新思路[J].新课程(上),2014(10).
[3]程万龙.谈如何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J].才智,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