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式教学:初中乡土历史教学的应然之策

2018-11-29 07:35
中学政史地 2018年18期
关键词:南通乡土家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对培育学生爱国情感、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乡土史是学生身边的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史,能增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亲切感。南通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月是故乡明”,乡土史对学生来说感染力强、说服力大,运用乡土史辅助历史教学,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一、融入乡土资源,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学生对家乡比较熟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家乡历史中的人物和风土人情,就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历史探究欲望。乡土历史资源往往散落于家乡的各个角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整合,引导学生进行遴选、分析、归纳和运用。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单元时,我就从南通的“青墩文化”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973年,海安县南莫镇在开挖青墩新河时,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器和鹿角、兽角等古代遗物。1978年和1979年,南通博物苑的考古专家先后在遗址处挖掘、清理出大量的墓葬,有骨角牙器、泥质陶类等。研究表明,这些石斧、陶斧就是五千多年前的青墩先民的劳动工具。南通久远的历史文明,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历史新知的欲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了催化、助推的作用。

对学生而言,乡土历史资源是最富亲和力的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史,能够拓展历史教学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乡土历史资料,挖掘与历史学习相关的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发现历史、探究历史中感受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

二、融入乡土史料,深化历史理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是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的。通过乡土史料,如民间传说、文物古迹、风俗习惯、历史传说等,能够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念,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中的佛学文化时,我穿插介绍了《鉴真东渡遇险纪念馆》。另外,学生由古观今,畅谈如何利用南通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利用南通的江海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尽管这样的历史教学看似“散”,但“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在这样的历史学习中能够体验到家乡的沧桑巨变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于潜移默化中培育起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历史教学应当凸显学生历史学习的主体性,倡导学生“识史”“辨史”“解史”。只有引导学生深度发掘家乡的史料,熟识家乡的历史事件,才能增强学生的家乡记忆、民族记忆、国家记忆,才能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融入乡土文化,开阔历史眼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拓宽历史教学的边界。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能够催生他们的乡土文化感悟,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并不陌生,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要引导学生对乡土文化进行寻根、探索、欣赏,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并将这种深厚的情感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单元时,我联系张謇创业,和学生交流实业救国,联系南通的蓝印花布,追溯蓝印的起源与发展,等等。这样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深厚的历史底蕴。教学中,我还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照片,让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和了解。在历史教学中,我还带领学生参观南通博物苑、参观通城三塔、参观圆陀角,等等。如此,学生能更深切地体验到历史、感悟到历史。

乡土史是学生熟悉的历史。将乡土史融入、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丰富历史教学资源。根据乡土史料、乡土史实、乡土史据,学生能够深度解读家乡历史。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立德树人和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教学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南通乡土家乡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百企结对 携手并进:南通展现时代担当 致力推动跨江融合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