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阳校区 刘芳芝
基于个性化角度的小学语文作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学生的作文结构不能过于模版化,学生需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构思来进行文章框架的构建;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内容上,学生也要加入自己对于日常生活的感悟,不能受到模版化内容的过多限制。为了提升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个性化,教师可以从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入手,通过设计个性化的作文练习题目、采取个性化的作文指导方法、制定个性化作文评价机制等细节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是导致教学方法不适应当下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原因,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写作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字数也较少,但是作为写作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写作质量会对学生以后的写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学生以后的写作能够充分发挥其个性化特征,教师也要本着个性化的原则完成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与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作文教学理念。很多教师认为小学写作内容简单,只要把模板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套用模板完成写作即可。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小学作文写作规律,并帮助学生获得相对较高的分数,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这一教学观念,利用个性化写作的原则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写作过程中,在不违背评分标准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写作内容和形式更加鲜明。
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主要是通过不同类型题目的练习来完成的,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个性,教师也要设计个性化的题目,不能只让学生完成模板化内容的练习。例如对于看图写话这一内容,很多题目都考查了学生对于具体画面的描述以及故事的阐述。在进行这一主题写作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所讲解的方法,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把画面中的内容描述出来,并且加上适当的词汇,使之更加连贯即可。这种模式的作文练习过于僵化,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看图写话内容,让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图片展开练习活动。如果教材文章讲解过程中有适当的配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配图的作用,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由点带面,完成故事的编写。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课外图片,如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用另外一种思路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将之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成写作练习。
在根据某一话题进行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完成写作,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则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纠错,而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使学生的作文趋于统一化,这也是个性化作文写作的要求。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通过学生的写作,教师也可以根据其内容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更要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予以纠正,使学生的写作更具个性化。例如在让学生以“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不同的事情,有开心的,也有烦恼的。针对写自己开心事情的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先表明自己的心情,然后逐步引出事件的经过,而对于描写自己烦恼的事情的作文,则可以让其先描述事件,最后再抒发自己的烦恼之情,有助于读者理解。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对哪个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都会其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学生也把教师的评价作为其改错的主要侧重点。在个性化原则下制定作文评价机制,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掌握情况,不要完全按照同样的标准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作文评价。对于基础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提高对其写作要求,让其能够在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而对于基础掌握较差、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适当降低标准,促进其写作信心的形成,并引导其逐渐进步。另一方面,对于写作的内容与形式,教师不要完全按照模板化的内容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创新性的地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一写作形式的可贵之处,通过表扬和鼓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作文写作更富个性化特征。
在个性化原则下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够使学生摆脱对模板化内容的过多依赖。写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叙述,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在个性化写作原则指导下,学生的写作水平会逐步提升,其对于日常生活的感悟以及情感抒发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由于阅读与写作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受到写作影响,进而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