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收藏、展示功能逐渐转向教育功能。博物馆是中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开拓视野,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实现图书馆教育功能与中小学教育的结合能够提升中小学教育效果,帮助中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那么,应该如何将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机结合呢?本文将在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 中小学教育
现代博物馆不仅仅是征集、典藏、陈列、展示和研究自然和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更承担了教育功能。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利用博物馆对当代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孩子们对博物馆的热爱,从而自主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拓展视野,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中小学教育效果。
一、完善博物馆教育体系,发展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青少年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进入20世纪以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被不断开拓,现在,博物馆已经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全国各地区都在进行着将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机结合的尝试,并且有不少地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将博物馆作为课外实践的活动基地、围绕博物馆的馆藏进行多样的文化竞赛活动、开发多样化的博物馆相关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成果都是对博物馆教育体系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博物馆教育的利用,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既提升了中小学教学的效果,也能够增加趣味性,让中小学生对学习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博物馆进行学习和课外拓展活动,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二、培养志愿者讲解员,延伸博物馆教育
培养未成年人志愿者是我国在拓展延伸博物馆教育功能上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通过培养中小学生博物馆志愿者,不仅能够帮助中小学生提升对博物馆的认知,还能够通过中小学生志愿者的推荐和讲解,帮助成年人更好地利用博物馆资源,形成良好的传递效果。目前,在我国多个城市,这种培养未成年人博物馆志愿者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实现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这种志愿者模式不仅本身就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能够通过志愿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中小学生在课后也能够热爱博物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可以说,培养博物馆未成年人志愿者是我国在建设博物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创新与突破。进行博物館小志愿者服务推广,能够促进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对博物馆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博物馆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够使社会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形成良好的循环效果。
三、创新教学思路,发挥博物馆中小学第二课堂作用
博物馆相对校园而言具有更丰富的馆藏储备和更新颖、更高科技的基础设施,中小学需要抓住博物馆的这些优势,积极利用,创新中小学教育模式,丰富教育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由于博物馆具有多种形式的知识展现方式,比如书籍、古物、视频,甚至VR等形式,在寓教于乐的博物馆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科普知识,让这些知识更加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相较于中小学课堂而言,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趣味性,也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博物馆中,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一场视听盛宴,学生在这里,可以听,可以看,可以真实地感受,可以取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更加扎实的记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创新中小学教育方式,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提升中小学教学效果,为学生带来更好、更生动的体验。
同时,利用博物馆进行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也能够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惠及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减少地区、经济的阻碍,让中小学生都能够享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某些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掌握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比直接接受知识来得更加有效和珍贵。
博物馆中珍藏的一切,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这些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是当时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小学生在博物馆中进行学习能够更好地体验历史文化环境,穿梭时空一样地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在博物馆进行学习,能够对学生进行精神熏陶,增强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不仅可以提升综合文化素质,还能够增强爱国情怀,是一举多得的措施。因此,将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当做中小学生的教育基地,很有必要。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中小学生教育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加以重视的大事,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青少年成长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采取措施提升青少年教育成果显得非常重要。发展博物馆教育就是提升中小学教育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将博物馆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有机结合,能够为中小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极大地促进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中小学教育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文昌.发展中的中国数字化现代博物馆[J].国际现代博物馆,2008(1).
[2] 吴相利.现代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对接融合——美国老史德桥村现代博物馆的实践[J].东南文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