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敬民
2005年,我国大学中的大部分课程为学科导向型课程,即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完善性,对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关系关注较少。而课程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贡献专业力量。因此,如何把学科导向型课程转变为专业导向型课程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模块化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所谓模块化课程,一個“模块”即为一门课程,它是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当学生学完一个模块后就能获得相关的能力。模块化课程具有灵活性、可拆分性,它能有效突破固有的学科定式,应用于交叉学科。在模块化课程中,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可以教给学生,哪些能力学生应该学会。
从结构层次上讲,一般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公共必修、方向性选修、跨方向选修模块。那么,模块化课程的结构应如何构建?首先,需要进行行业企业的深度调研,确定专业核心能力,进而将核心能力分解成子能力,找到子能力对应的知识点,并将相应的知识点结合起来构建成一个模块。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中,原来的教材体系并未被打乱,而是构建了一个能力体系,该体系基于能力将对应知识点进行整合。
从教材建设上讲,模块化课程中,每个模块都有每个模块的描述。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模块化课程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内容有所增减,它是一个知识重构的过程。这就是模块的合并问题,合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叠加,而是交叉重组。举例来说,《工程应用数学》一书是生物专业所使用的数学教材,考虑到生物专业的学生对种群分析的需求,该书将传统高等数学中的一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等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可见,课程内容的整合思路需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此外,整合以后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此时,教学方式逐渐转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学习,而非大量知识内容的简单灌输。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