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国
“四证教育”是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新中)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践行学校“树德修能”的校训及“为学生终身奠基,让学生终身怀念”的办学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改革举措。“四证”特指大学学生证、体育专项证、社团团员证和社会实践证。“四证教育”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系统探索,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引领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引领和提升教师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品质与关键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基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积极谋划,努力探索深化实施“四证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大学学生证——从知识到素养
大学学生证是指经过学校三年的学习培养,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考上大学,获得大学学生证。这既是学生的心愿,也是家长的期盼。学校全体教职工不仅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国内名牌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深造,更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
在国家发展对综合竞争力人才的需求、教育综合改革对学生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基础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方法的训练,还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等。三年前,学校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评价研究”,该课题促进了数学学科并带动了其他学科素养的培育。同时,学校利用数学建模实验室的创建,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大学合作,分层分类实施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另外,学校以引导学生参加国内及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为契机,大力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问题的建模能力。未来,大学学生证将不仅作为新中学生通往大学的资格证书,同时也应成为他们所具备的若干能力、学科素养的证明。
二、体育专项证——从育体到育人
体育专项证是指通过学校的体育专项化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到毕业时将获得学校颁发的体育合格证书。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能培养起对某运动项目的终身爱好,并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以健康的身体造福于自己、家庭和社会。
如今,“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身处一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深感任重而道远。体育学科中蕴含着无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如公平竞争、团队合作、坚强意志等,都是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品质。体育专项证的实施不仅要发挥促进学生强身健体的功能,还要进一步使体育成为完善人格的教育,即实现从育体到培养人格的教育转变。
早在十年前,新中就给体育课安排了与语数外一样的5课时。同时,学校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比赛竞争中学习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磨砺意志品质;引导体育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并编制比较成熟的课程。学校还举办“高中学校体育改革与人的培养”国际教育论坛,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加快了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种种体育改革举措,实现了从育体到育人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社团团员证——从兴趣到志趣
社团团员证是通过社团证的形式,引导有潜力、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组织而颁发的团员证书。各社团围绕一个项目,综合运用课堂知识进行实践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人际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一次次的社团活动,学生之间的友谊与日俱增,他们不仅仅是同窗,还是生活上的好友,有些或将成为支撑未来事业发展的终身朋友。
社团组织还是班集体建制的补充,是课堂的延伸。它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由几个或十几个学生围绕一个目标,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的学生团队。如今,学校的学生社团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精彩人生奠定了基础。例如,学校2012届毕业生孙天骄,曾是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团长,高中时代就立志当一名外交官。后来,他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目前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任职。类似地,很多学生都通过高中学生社团,把兴趣爱好成功转变为人生发展的志趣。
四、社会实践证——从实践到担当
社会实践证是指学生参加的学军、学农、“新中坚力量”志愿者服务活动、“行走的教室”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国内外游学等记录证。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与才干。其中,学校设计的“新中坚力量”志愿者服务活动、“行走的教室”新课堂实验已成为上海市中学生德育特色品牌项目。
面对今天的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者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还要让他们亲近自然,认识社会;不仅要行稳行好中国之路,还要行好世界之路,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做好“一带一路”的践行者。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国际视野教育,通过实施市级课题“高中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序列研究”,为学生走好中国之路、世界之路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奠基。常态化开展“行走的教室”新课堂实验,让研究性社会实践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正如学校郑铭谦同学在东方电视台访谈中所说,行走的意义在于,永远不能预知前方的路是泥泞还是平坦,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挫折……这些是学校课堂中从未有过的经历和成长。社会实践必须传承传统,但也必须超越传统,让当代高中生在行走中慢慢形成家国情怀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担当起国家民族的重任。
学校的“四证教育”,基本涵盖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内容。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終身发展奠定基础。“四证教育”是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的积极探索和具体落实,它是学校尝试为普通高中办学提供的一种具体化、可操作的培养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样式。
深化“四证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着力深化“四证教育”内涵,就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将努力求索,为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