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人民的勤务员

2018-11-28 03:27■春
新长征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刘少奇主席同志

■春 奇

“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刘少奇一生勤政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倡导党内称同志

刘少奇一生担任过许多重要的领导职务,不管他的职务怎么变化,身边工作人员称呼他“少奇同志”从未改变。刘少奇要求,不管是秘书、驾驶员、炊事员还是护士,只能叫他“少奇同志”,不能称呼他的职务,他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基层单位的负责人也是这样要求的。

1947年7月,刘少奇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时,其职务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会议期间,大家都尊敬地称呼他为“刘副主席”,甚至在呈送给他的报告、文件和讲话稿上都冠以“刘副主席”。刘少奇对这种做法很不满意。他特意抓住机会表明态度,专门在一次会议上讨论了党内称呼问题。他首先问大家:“同志们,我们同在一个革命队伍里,志同道合地在一起奋斗,最亲切的称呼是什么呢?”与会人员突然听到这样的提问,一时摸不着头脑,会场一片宁静,与会人员互相对视,都在急切地等待答案。期盼之中,刘少奇大声地回答:“是同志!”接下来,刘少奇又诚恳地对大家说:“我称呼你们同志,希望你们也称呼我同志。我不喜欢你们叫我副主席。你们以后就叫我少奇同志,这样称呼我感觉很亲切。”从此“少奇同志”这个称呼就这样叫开了。

1958年,刘少奇视察郑州纺织机械厂

1959年4月,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后,称呼上也没有任何改变,除了在国际舞台、出国访问、外事活动、重要公务中必须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出席并称呼职务之外,在办公室、国家机关、家里和下基层视察工作,一律称呼他为“少奇同志”。1959年6月,刘少奇到庐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因为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换了,一批新人并不知道这个规矩,于是按通常的做法称呼他为“刘主席”。有一次,一位勤务员来到办公室门口向正在专心办公的刘少奇提示说:“刘主席,该吃饭了。”刘少奇站起身来对他说:“请叫我少奇同志吧。你叫着顺口,我听着顺耳,彼此也觉得亲切。你说好不好啊!”勤务员听后满脸通红,连忙改口叫道:“少奇同志,该吃饭了。”刘少奇很高兴地说:“这么叫就对了!”

将人民放在心上

一次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同志时,刘少奇说:“你掏粪是为人民服务,我也是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一次,他对身边的同志说:“我跟你们一样,也是侍候人的,只不过侍候的人更多一些。其实,我们大家都是侍候人的,每个人又都受别人侍候,这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我看不出有什么比使人感到幸福愉快更高尚的事。”

刘少奇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但在党小组会上和普通党员一样自觉遵守组织纪律。有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中,讨论在国家暂时困难期间如何克服困难的问题,有人提出想用房后小空草地“开荒”种蔬菜。刘少奇马上赞成说:“总是吃饱肚子更重要。”会后大家就动手干起来了,刘少奇亲自参加劳动,种了豆角等几样蔬菜。

刘少奇一生以人民勤务员自勉,以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夙兴夜寐,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常牵挂在心,把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作头等大事。他惦记着东北林区的工人,要求有关部门供应胶鞋、白酒等物资。他惦记着唐山煤矿井下的工人,关切地询问井下供氧量怎么样,得知井下用机械运煤、安装了送风设备时,他很高兴,说以前用驴子运煤要占用氧气,影响井下工人用氧安全。农民当面向他反映看不上电影,他记在心里,没多久,就把外国友人赠送的一台放映机转送给河北抚宁的农民。在经济困难的日子里,他与群众一块苦、一起干。刘少奇在回家乡调研的44天里,吃住在自己原先的老屋甚至猪场,铺禾草睡门板;他从老屋门前尚有的半塘水,知道旱情并不严重,主要是工作有错误,这让他夜不能寐,内疚不已。当着父老乡亲的面,他脱帽弯腰,低下花白的头鞠躬致歉:“我将近40年没有回家乡了,很想回来看看。回来了,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很苦。我们工作做得不好,对不起你们。”他坚决不让办刘少奇旧居纪念馆,决定把老屋分给农民住,他说:“在这里至少可以住上10年、20年,等有了比这个更好的房子,愿意搬再搬。”

刘少奇的“四不准”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到工厂、农村、学校等调查。他经常以普通群众的身份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去。每次外出,他都要向身边的工作人员重申自己订的“四不准”:每到一地,不准人家接送;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同志的工作。

刘少奇自己严格遵守并督促工作人员执行这些规定。他每次外出视察,不要地方上招待。有时地方同志为了表示一下心意,送点土特产给他,他一律退回,实在无法退回的,就照价付款。

刘少奇平时吸烟比较多,但他不吸太好的,平常就是“大前门”香烟,偶尔还吸“恒大”牌的。1958年在成都开会时,秘书拿来一包云烟,请刘少奇吸一吸,看看烟的质量怎么样。刘少奇吸过后说:“不错。”秘书说:“那就去弄一些来?”刘少奇立刻说:“要付钱!人家不要钱,我可不要烟。”后来,刘少奇特地找秘书要来买烟的发票,看了才放心。

那时候,按照国家规定,刘少奇外出要坐专列。每到一个地方,人家总是安排他住高级宾馆。他为了少给地方添麻烦,有时吃住就都在火车上,由带去的厨师做一些简单的饭菜,要工作人员到机关去入伙。1959年到济南视察工作,刘少奇要找一些同志谈话,便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请他们到车上来吧,我不下去了;一下去,人家又要招待、找房子、安排饭,太麻烦,又浪费钱。”1961年去东北大小兴安岭视察林区,前后一个多月,刘少奇也一直吃住在火车上。

外出视察不是吃住在专列时,刘少奇就会与群众同吃同住。1961年春,他回乡调研期间就是典型例子。这次下乡,他更要求轻车简从,连同省里的同志,一共才用两辆吉普车,并且自带行李和柴米油盐,自备碗筷用具,不给群众添麻烦。刘少奇这次为期44天的调研,为了减轻地方负担,他住养猪场、饲料房、农舍和自家的旧居;身着蓝布衣,脚穿黑布鞋,身边只带几名工作人员,以至发生县委书记闻讯出门迎接,与刘少奇打照面却没有认出刘少奇的故事,留下了一段动人的佳话。■

猜你喜欢
刘少奇主席同志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OVER THE RAINBOW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严良堃同志逝世
主席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