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琳,李林英,潘柏莉,向省平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检验科,成都 610041)
慢性肾小球肾炎(CG)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任何年龄段均可患病,但以青中年为主,多见于男性。CG的起病隐匿、病因不明、病情迁延,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且预后较差。若发现晚、迁延不愈或早期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很容易发展为慢性肾衰竭(CRF),失去了逆转治疗的机会。肾小球滤过率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上评价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较多,但大多数指标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和检出率较低[2]。为此,笔者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内分泌、肾内科的门诊及住院的CG伴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58例(疾病组),以及同期到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肌酐(SCr)、尿素(SUrea)的检测结果,旨在探讨他们对CG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疾病组58例为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内分泌、肾内科收治CG伴早期肾功能损害住院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22~75岁,平均(48.2±10.1)岁,病程3个月至20年。病情诊断符合2009年《实用内科学》关于CG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60例为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20~78岁,平均(50.1±11.8)岁,经临床实验室检查,体检者重要器官及心、肺、肝和肾等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急性感染、糖尿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肾脏慢性疾病。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得到两组参与者本人及家属的认可和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上入选对象均于次日清晨空腹(禁食10 h以上)收取早晨中段尿液5 mL于干净试管内,按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在HITACHI 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80)上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α1-MG。同时由专职护士抽取一侧肘静脉血约3 mL左右,注入常规生化管(无抗凝剂),自然凝固按常规方法1 h内进行血清分离,收集符合要求的(排除溶血、黄疸和脂血)血清标本待测。在日立7180上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和Cys-C,采用酶法检测SCr和SUrea。以上指标的质控在控、标本检测均在本院检验科开展,且由同一检验技师在6 h内完成,所用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均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步骤、仪器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和日立7180的SOP之规定进行。
1.3评价标准 参照本实验室近年来对200例健康人群检测资料分析,得出下列各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尿液α1-MG在0.9~5.5 mg/L为正常;血清β2-MG在0.75~2.65 mg/L为正常;血清Cys-C在0.45~1.05 mg/L为正常;SCr在28.0~110.0 μmol/L为正常;SUrea在2.85~7.85 mmol/L为正常。上述指标超出或低于正常参考区间,均判定为异常。
2.1两组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SCr、SUrea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呈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和SUrea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SCr、SUrea水平比较
表2 疾病组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阳性检出率比较 [n(%)]
注:与单项指标阳性检出率比较,aP<0.05
2.2疾病组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单项检测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超出正常参考区间者即为阳性,联合检测中任意2项或3项同时超出正常参考区间者即为阳性。结果显示,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在疾病组中单项指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07%,67.24%和65.52%,低于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CG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大部分患者为免疫复合物疾病[3-4]。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抗原与抗体在肾小球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或由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引起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性改变,而导致肾小球炎症的发生。研究证实,临床以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血尿为主要症状,肾功能损害早期往往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5]。肾脏具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致CG的早期肾损害极易被掩盖,给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6]。SCr、SUrea、尿蛋白是目前临床传统的肾功能损伤检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这些指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检测敏感度较低,不能真实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难以对肾功能损害早期作出诊断[7]。在本研究中疾病组SCr和SUre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CG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过程中检测传统肾功能(SCr和SUrea)指标的应用价值不明显。
α1-MG又称蛋白HC,是一种由肝细胞和淋巴细胞恒定产生的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小,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滤过的绝大部分在肾小管重吸收降解[8]。尿液中α1-MG的排出量受肾外因素影响较少,当肾近端小管受损时,肾脏的重吸收功能障碍,使尿液中α1-MG排泄量急剧增加[9]。因而尿液α1-MG水平检测对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有意义。文献报道,尿液α1-MG水平检测影响因素少,不受尿液pH值变动、恶性肿瘤的影响,被认为是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轻微损害的敏感和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指标[10]。β2-MG是体内有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产生的小分子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小[11]。正常情况下,血循环中的β2-MG从肾小球滤过后,几乎被肾近曲小管摄取并降解,不再返流入血。研究证实,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β2-MG重吸收和降解减弱,清除下降,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仅0.01%,致血中水平升高[12-13]。研究发现,许多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管病变均可引起β2-MG的变化。检测血清中β2-MG可直接反映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障碍,是诊断肾小球早期病变的敏感指标[14]。Cys-C是一种碱性非糖化的低分子蛋白,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之一,被机体内有核细胞以恒定速率产生释放入血,参与细胞内肽和蛋白质的代谢调节[15]。血液中98%的Cys-C通过肾小球滤膜滤过后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尿中排出量很小。在体内产生速度稳定,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国内文献报道,血清Cys-C水平几乎不受肾前因素的影响,是目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较为理想的一种内源性标记物,也是临床已公认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早期敏感标志物[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组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是反映肾功能损害的理想的实验室指标,但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单项检测指标阳性检测率(62.07%、67.24%、65.52%)低,为了提高CG检出率应联合其他实验室指标。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对尿液及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已逐步成为慢性肾病早期发现、无创伤并有效的重要手段,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期肾损害的检出率和治愈率有一定价值,基层医院医生可及时获得诊断CG肾功能损害的第一手资料[18-19]。因此,本研究在检测项目选择方面,既选用了评价近端肾小管功能的密切相关尿液指标,也选用了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血清学指标。以各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来综合分析CG早期肾损伤状况[20]。本研究结果表明,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在疾病组中单项指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07%,67.24%和65.52%,低于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21]。说明慢性肾小球肾病中,尿液和血液单项指标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相比3项指标联合检测低。因此,联合尿液和血液指标检测可提高CG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阳性检出率,能更准确地反映CG患者肾功能早期受损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22]。
综上所述,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Cys-C是诊断CG早期肾功能的理想的实验室指标,在CG早期肾功能损害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其变化。3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CG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有利于基层医院医生在CG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方面获得可靠的实验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