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仇湖小学 崔萍萍
所谓语文的核心能力,实际上就是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综合,而“说”是其中的重要媒介,也是读写之间不可忽视的过渡阶段,既能够展现听读能力,同时也是写作能力的关键基础。实际阅读教学中应结合复述的方式,帮助学生夯实口头表达能力。复述的方式比较多元,只有确保语言这一起点,才是复述的重要前提,只有充分把握了语言,才能够使文本复述更具体、更全面、更具效度。
很多叙事作品,在实际表达的过程中都会设计故事发展的轨迹,这样才能够确保严谨有序的描述。针对此类作品展开复述,其关键核心在于环环相扣,简单来说,就是在实际复述的过程中,如果删减或者调整其中的某些情节或者内容,极有可能导致故事情节的错乱,或者是如果过于突出其中的某个情节,也有可能出现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所以,在组织学生展开复述时,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复述的逻辑顺序,必须要能够准确把握文本脉络,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有序复述奠定良好的根基。
例如,在完成《负荆请罪》一文的教学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复述任务,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启发与引导:这是一段剧本,剧本的写作方式紧扣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我们在实际复述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对这一顺序作出调整?教师这一问题一提出,立刻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有学生认为:可以引入《将相和》中的相关情节,这样有助于完善故事的内容,能够对二者之间产生的矛盾以及具体的和好过程形成更完整的叙述;也有学生认为可以结合倒叙的方式,先将负荆请罪这一情节前置,能够激发听众的好奇心理并产生疑问:威武的赵国大将为何会委屈自己?究竟他和蔺相如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上述教学环节中,学生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设方案,既顺利完成了对文本情节的重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是开展语言训练的有效载体。
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设置复述要求的文本,大都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丰富饱满的内容,既具有清晰的表达线索,在内容上也更加详实,能够突出文本的情感特点和语文气息。所以,在实际复述的过程中,如果仅仅聚焦于概述层面,实际上并不会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以及素养的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结合表演等多元方式,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入、更透彻地了解文本语言,在实际品析和悦纳的过程中有效积累语言,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表演过程中的动作以及神态,更充分、更形象地展现对文本语言所形成的个性化感悟。
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伯诺德夫人、大儿子以及小女儿的不同表现,特别是针对三个人物的细节描写,并由此展开复述指导。通过对文本中相关语言的解读,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潜藏在每一个人物言行背后的真正动机,了解主人公表现以及潜藏在其后的真实目的。当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时,就可以借助演绎的方式完整再现这三个人物和德国军官进行周旋的细节。实际表演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能够形象地再现人物的言行,同时也补充了人物的对话,并深深地浸润于文本故事情境中,能够对文本形成完整且深入的了解,能够保证较好的复述效果。
复述活动的开展,首先立足于文本内容以及语言的基础,通过对内容的提炼或者语言的增减、细化等方式,融合复述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以及情感、意志,这样才能够使复述具有效度,才能够充分突显复述者的个性化感悟。
例如,在《天鹅的故事》一文中所展现的是一群勇敢的天鹅,在老天鹅的感召之下,不惜牺牲自己的血肉之躯集体破冰的故事。在指导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对此情此景感到震撼,特别是老天鹅的率先感召。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文本插图,尽最大可能还原老天鹅率先破冰这一动态场景,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一过程作出详细描述。很多学生在实际复述的过程中满怀激动,特别是动情之处,作为教师,切不可压抑学生来自内心的感动,而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这种源于内心的情感力量得以迸发;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转化视角,或者做出更公正的评价,比如可以结合自我认知对老天鹅的行为作出客观评估,或者也可以选择表达对老天鹅的敬佩和赞扬,甚至还可以立足于天鹅的视角,体现不同的内心活动、抒发个人感悟。
上述教学案例中,不管是对插图还是对行为细节的揣摩,或者源于学生的情感认知,这些都不是文本中的原有语言,而是学生立足于文本、立足于主人公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是来自情感的真挚抒发。
总之,针对文本内容所展开的复述,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际复述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体悟文本情感,同时结合丰富的想象与拓展,或者概述内容,或者补充细节,或者突显情感,既有助于学生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科基本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