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水头康龙小学 洪金恋
教师先搞清楚的是,“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并非是一种单纯的作文教学模式,而是一种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二者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与不同,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只会针对“作文”这一种能力类型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模式,其意义就在于能够以“作文”作为课堂教学的窗口或媒介,综合地开展语文学科教学,这也意味着其实质是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一种,而非单纯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论是在教学实践还是教学探索中,都是必须先搞清楚的。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学环节还是学习环节,其都是由教师主导的,虽然其具有教学节奏快、教学效率高的优势,却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素质化教育所反对的。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弱化”了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学习,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与学生“分权”,在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关键节点进行重点引导,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青青的山”这一章节时,我就没有过多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干涉,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分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这里的“一定条件下”是指我要求学生在进行这一章节的学习前,回忆或想象一下自己记忆里、印象里“青青的山”的模样,并用自己的语言体系对其进行描绘,这就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自我想象、自我发挥的空间,促使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我则在学生文章完成后,依据学生所写就的文章为教学蓝本,对照课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这样的“对比教学”更易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要求中有一个重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沉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沉浸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怀与基本知识能力的运用。这是因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率等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当学生能够进行“沉浸”学习时,也就意味着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正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先导式”教学时,应当为学生的学习构建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能够进行沉浸式学习。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或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沉浸式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参照。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曾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警察的一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与当地的派出所、交警队进行了教学合作,使学生能够亲眼观察、亲身参与到警察叔叔一天的工作、生活当中来,以增进学生对“警察”这个身份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所能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情感真挚、充满生活气息。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会极大地增进对语文学科进行实践学习的兴趣并产生共鸣,这是促进该教学模式发展、运转的重要力量。
任何一个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应对不同的教学实践情况时,教师应当依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及时调整,以发挥教学模式的最大效果,而这一点即使是“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拓展,依据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不断革新,以此推动该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如在引导学生写有关于校园景色的作文时,教师不再以自己的写作经验灌输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校园的特别之处,使学生找到可写之点。当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再次带学生到校园去走走,将优秀习作与相关的景色联系起来,以为学生的情感抒发找到突破点。学生则要在这一过程中转变自己“等、靠、要”的学习方式,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分化二者间的责任,从而在模式拓展中到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总之,作文先导式作为语文学科教学中新兴的一种学科教学方式,其发展还没有形成一种定势,有着明显的可调整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该特性,依据教学现状与学习需要,及时地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调整与转变,使其符合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需求,推动学科发展、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三重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素质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