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非语言因素作用研究

2018-11-28 16:55韩玲玲王绍舫
文学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汉语案例因素

韩玲玲 王绍舫

一.非语言因素的概念

非语言因素是指在教学中非话语教学因素。最初对非语言因素进行研究的是在梁茂成的《副语言初论》中,他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阐释了“非语言因素”的含义。[1]广义的非语言因素包括一切非声特征(non-vocal features),如体态姿势、面部表情、视觉接触。狭义的非语言因素指的是超音段音位学中的韵律特征(prosodic features),如语气、语调、轻音、重音等。总体而言,非语言因素是文化差异的、声音的或运动的身势系统,其作用是辅助课堂语言教学的“补充”交际。

二.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因素运用情况分析

1.非语言因素研究的重要性

本文选取真实的课堂案例,通过考察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课堂非语言因素使用情况,就其中的所有非语言因素的形式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非语言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在汉语教学中蕴含丰富的非语言因素信息,教师准确的使用非语言因素有利于消除其他国家汉语学习者对初学汉语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对外汉语课堂中使用非语言因素也可以减少师生间因语言不同而产生的交流问题,可以避免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实用性和推动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2.非语言因素使用案例分析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高质量汉语教学视频,因篇幅有限,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陈默老师主讲的《“把”字句语法教学》为案例。[2]本案例教学对象为零起点成年的外国留学生。教学内容是“把”字句型,课程视频总时长为45分钟。该教师在课堂中一共用了150个非语言因素教学,平均每11秒一个,可见课堂使用非语言因素频率之高。该师在讲授新句型的时候,整节课使用了大量的非语言因素,基本运用了各种形式的非语言因素。

案例中因为是零起点的留学生,所以在讲授语法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无法用语言讲解的地方,在晦涩难懂时教师及时准确的运用手势、眼神,使学生对句型更容易接受,使语法点明白易懂。该名教师尽可能多地利用学生的物件和教室现有的资源,借用非语言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如:把水杯放在桌子上、把窗户关上、把电脑打开、把门关上等。对于这样的知识点讲解最佳的方法就是使用非语言因素。因此,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准确的使用非语言因素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法,并且获得永久记忆。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作用

针对上述视频案例分析,非语言因素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非语言因素能够强调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有意识性地加重某些字词的读音,反复示范练习主要信息,是使用非语言因素最常用的表现形式。因此非语言因素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其次,非语言因素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调节课堂气氛。从心理学上来看,学生情感态度可以产生对语言学习的迁移。因此,教师准确使用非语言因素,能够帮助留学生克服对目标语的紧张和抵制情绪。

再次,非语言因素可以起到暗示信息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课堂上出现个别学生违纪的现象,使用非语言因素既可以保存该名学生的“面子”,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走到学生身边轻拍其肩膀)。

最后,学生的非语言因素也能给教师传递相应的信息,也就是说,学生的非语言因素能起到反馈教学效果,指导教师教学的作用。

非语言因素是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是不同国家具有文化差异性,所以非语言因素也具有差异性。教师必须在对自己国家和其他各国的非语言因素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尊重的态度,选择性地应用。[3]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在包容和理解前提下,才能积极向留学生传授汉语知识和中国人常用表达方式。如何选择合适贴切的非语言因素,成功地运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是“一带一路”视域下对汉语教师提出的时代性要求。

参考文献

[1]梁茂成.副语言初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28-130.

[2](英)戴斯蒙德·莫里斯.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3]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汉语案例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学汉语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