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江苏如东 226404)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差,阅读感悟很少。与此同时,阅读课堂经常死气沉沉,教师在上面认真地讲解,但学生在下面却并未认真地听,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深入挖掘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与感悟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学会活用资源,以提高学生阅读感悟的效果。
阅读教学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经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或者在座位上做着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导致教学的整体效果不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利用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一般而言,学生之所以对阅读失去兴趣,或者说阅读感悟迟迟得不到提高,主要是由于教师讲课太过乏味,在学习的过程中仅做到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如学习一些叙事性文章时,教师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说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对作者本人产生了什么影响,作者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仅此而已,并未想到学生能够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什么,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和感悟。由此可见,当前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如同浮光掠影,学生学习则如同水过鸭背,即便这篇文章描写的内容非常感人,但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却得不到良好的熏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整体效果,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感悟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文章的资源,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不断获得启发与感悟,最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年纪尚小,其所学习的文章也相对较为简单易懂,但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均是教育工作者精挑细选的,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可以说,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座矿井,里面埋藏着大量的知识财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这座矿井,通过层层剖析,真正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感受,并产生真实的阅读感想。
学习《青藏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教师与学生均会觉得作者笔下的柳树有许多奇特之处。文章主要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来描述这棵柳树的形状。同时,作者还通过想象的方式来突出柳树的坚强与伟大。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太过简单与随意,并没有进行深入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字斟句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感悟。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比较简单易懂,但所写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仍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学习《青藏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因大部分学生从未去过青藏高原,不知道青藏地区并不适合柳树生长,更不知道那个地区的柳树非常少,从而导致其难以深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而言,江浙地区的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苏教版语文教材,比较贴近江苏的经济发展情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误区,对不熟悉区域的文学作品难以产生正确的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深挖生活资源的方式进行教学,深入挖掘那些学生比较陌生的生活资源,包括地理、生态、民俗、天文等方面的生活资源,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某一地区或某一种生活资源的理解与感悟。
苏教版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是江浙学生所不熟悉的,如《沙漠中的绿洲》,学生可能没有到过沙漠地区,不知道土地沙漠化的危害,更不知道沙漠中出现一片绿洲是多美的一幅画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悟。如《船长》,沿海地区的学生可能见过海与海船,但其并不知道一艘船在海上遇难是多么危险、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若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去搜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源,那么学生不仅无法领悟到绿洲在阿联酋人民的心中的地位,更无法体会到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如若教师不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海域的环境,学生则无法体会到海难的危险,更不会对船长产生敬仰与钦佩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提高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并通过相关的教学设备将教材中的文字转换为图片或者视频,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资源,提高其阅读感悟[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的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与先进,但也极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年事已高,教学理念相对较为保守,不愿意采用更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多媒体设备形同虚设,学生无法享受到更为先进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课堂学习效果迟迟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是教师思想比较开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在熟悉多媒体设备以后,便习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甚至完全依赖多媒体,却没有意识到再优质、再先进的教学设备也只能对课堂起到辅助作用[3]。由此,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语文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是不断地切换图片。当学生看完一张图片的内容时,教师便切换下一张让学生继续看。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进行适当的示范性朗读,让学生了解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但有了多媒体设备以后,教师可直接播放音频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朗读。由于教学过程中缺乏了相应的互动,学生已经很难感受到教师语言中所包含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从而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学生大多知道杜甫被称为“诗圣”。他所写的诗大多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状,且透露着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节奏比较快的诗,学生在朗读这首诗的过程中会发现作者的心情很好,而且透露着欢快与喜悦,与其他诗歌,如《三吏》《三别》的风格完全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且声音中必须包含喜悦的心情,而不是简单读完所有的诗句。为提高学生朗读效果,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朗读;随后,让学生跟着教师刚才的节奏进行朗读,从而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境界,最终加深个人的阅读感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看看专业人员是怎样朗读这首诗的。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句句进行朗读,从而加深学生的个人感悟,并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深挖教材资源、生活资源以及巧用多媒体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最终促进个人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崔琦.让学生小学语文课堂上多些稚嫩和肤浅[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10):34.
[2]王红丽.培养阅读感悟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甘肃教育,2016,(21):92.
[3]王维.让生命花朵在阅读感悟中绽放[J].小学教学参考,201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