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燕虾 刘卓铌 毛政才
客家属汉族的七大民系之一,其历经五次大规模南迁,杂融了畲、峒等山区少数民族等形成的民系,主讲语言为客家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同时,它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内容之一。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闽西和赣南等地区。由于梅州被称为“天下客都”,梅州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梅州话也顺理成章成为客家话的典型代表。目前学界关于梅州客家方言调查研究的成果已有不少,本文重点关注现代世情、国情下客家方言传承、保护、发展、创新中遇到的瓶颈及其解决路径等。
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世界,需要多样性的文化支撑。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方言即捍卫乡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革,方言文化出现衰微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梅州客家方言也不例外。虽然梅州客家学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受到众多文史学者的追捧,但是其传承发展仍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性难题。而隐藏在梅州客家方言之中的客语、客家山歌、客家戏曲、客家民俗等文化瑰宝,也随着时间而慢慢地流失,从而导致梅州客家方言的文化孤岛出现。梅州位于闽、粤、赣三省交汇处,下辖两区一市五县,即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属经济欠发达的粤东山区。以此为基础将梅州客家方言分为“嘉应小片和兴华小片。嘉应小片包括梅州市区、梅县、蕉岭、平远。兴华小片包括兴宁、大埔、丰顺、五华”1。梅州客家方言成为主要的地方语言交流方式和地方文化载体。传统社会中,由于受自然经济、户籍制度、地缘地理等条件局限,梅州客家方言则主要在这一地区形成、成熟、发展,并积累沉淀了丰厚的地域文化。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社会剧变的冲击客家方言的传承发展开始受到挑战。这种挑战是双面性的,对于传承和发展梅州客家方言而言危机和机会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坚持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步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粤东、西、北相对落后的格局。广东的人口流动深受影响,两者互相辩证促进。梅州客家方言区的青壮年外出就业、学生求学的主要目标地也都瞄准了“珠三角”地区。不仅导致梅州家方言的使用人口的流失,而且原本单一的梅州客家方言体系也开始受到普通话、粤语、潮汕话、雷州话、儋州话等的渗透冲击。因为珠三角汇聚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员,普通话成为持各种方言的人群沟通交流、增进情感、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弱化了梅州客家方言的使用范围和功能作用。梅州自身的发展和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推广也会导致上述结果。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电视、微信等新媒体普及和推广带来的信息爆炸,也是的梅州客家方言受到的冲击之一。梅州客家方言区的人群接受信息的方式以前更倾向口耳相传,形式不仅单一,而且内容的主体也局限在客家文化中。虽然,不利于多文化的沟通融合。但是,对于保持纯正质朴的梅州客家文化,传承原汁原味客家方言却大有裨益。
如今方言文化整体正处于萎靡时期,有些方言文化如土家语、么佬语、满语、达斡尔语、赫哲语等濒临灭绝。方言消亡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也将消弭,不利于中华基础文化种群的多样性。但有些方言,如北京话、粤语、东北话、四川话等,已经被牢牢打上族群认同、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的深深烙印,呈现出勃勃的生机。这主要得益于这些方言文化文化保护政策全面有效,为其传播、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对于梅州客家方言的文化保护,显然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梅州客家方言的文化保护除了借鉴其他方言文化保护政策外,还主要依靠自身在提升保护意识,完善地方文化保护政策法规,与生活、生产、休闲娱乐实践密切联系创新发展等方面为着力点。以客家山歌为例,梅州客家山歌乡土生活气息浓厚,是其代表之一。“一把芝麻撒上天,客家山歌万万千,唱日唱夜唱唔尽,唱年唱月唱唔完”3,可见当年梅州客家山歌是何等繁盛。可现如今,工于客家山歌的老艺术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凋零,而现在深受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不愿承袭这门传统技艺。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梅州客家山歌越来越少,其所代表的客家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被不断削弱。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梅州客家山歌赫然在列,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梅州客家方言中的梅州客家山歌已经岌岌可危,急需传承保护,二是梅州客家山歌中蕴含的文化、艺术值、语言等内涵值的国家花大力气传承保护。
文化保护,政策先行。2006年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4,为总方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止目前共有4批非遗名录。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为传承梅州客家方言文化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因地制宜的制定保护措施还需要梅州地方练达智慧、整合资源、资金保证、文化倾斜等方面仔细调查研究,形成落实方案。政府牵头,公众参与,共同制定一部适合梅州客家方言文化或者梅州客家文化保护的条例的筹备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这可以使得梅州客家方言的传承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例可循。人才培育和引进,是必不可少的保障。需文化主管部门搭台力推,吸引中外文史学者以及本土文化专家,分门别类而有侧重、有层次的整理客家方言文化的相关遗留也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前文论及,以网络、电视、广播以及新媒体的推广,消弱了梅州客家方言文化的影响。但如果以其为媒介积极宣传和普及传承保护梅州客家文化相关知识和内容,唤起群众的认同、参与、创造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保传承保护工作中来,就可以化弊为利、转危为安。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爆炸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逆的潮流。中国以改革开放为总基调的发展模式也雄辩的证明是非常正确的。因此传承保护梅州客家方言文化也应遵循这一基本形势,只能顺势、借势、乘势,而不可逆势而行。否则梅州客家方言文化想要走向繁荣复兴是非常困难的。文化的进步离不开时代潮流的牵引,更植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客家山歌就是客家先民在山林劳作时创作出来的歌子,讲究高亢婉转,远播四方。充分反应了先民生产、生活的情景。因此乡土气息浓重的梅州客家山歌也再现了当时的人文、自然等情况。抢救和保护梅州客家方言文化,更重要的意义是全面地从中挖掘传统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音韵等价值。当现实的需要和具体的可能相结合时,才能有效地确定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的方向。正所谓扎根基层、扎根生活的梅州客家方言文化才是最能直抵人心,唤起共鸣和认同。
习近平强调文化自信时特别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客家方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传承客家方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保障梅州客家方言的稳定性,保障梅州客家方言使用的实用性,更新梅州客家方言文化形态,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改变传统的“输血”文化传承的模式,创新发展“造血”文化创新模式。对于梅州客家方言,可以走“共建共享”之路,把文化传承与经济建设、旅游开发、饮食文化、乡土民俗、风物特产结合起来经营,既能解决传承梅州客家方言文化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问题,又能使梅州客家方言文化特色更加明显。“每一种语言在传播交流的外壳下,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完整全面的记录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深刻人文底蕴”5。方言文化也是如此,内涵和外延的扩展需要与时俱进,广泛吸收时代性文化信息和文化要素,努力将现代文化的新元素融入到梅州客家方言中去,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使其不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要求,探索梅州客家方言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之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遴选出梅州客家方言的精髓,作为具有时代价值和长久生命力的地方文化遗产加以传承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