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波
(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22)
随着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自动化及智能化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转型升级,创新是核心,人才是关键。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2015年下半年,教育部公布了100多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正式启动试点工作。我校的建筑装饰专业也积极的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中。但在和企业的对接中我们既看到好的一面,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我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的选择中,选择了比较有实力优势的“吉林省今朝装饰”作为合作企业。合作初期企业领导很重视,组织企业优秀设计师、及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参与到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来。为学生分配实习地点,指定对接师傅。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安排实习岗位。学校也派班主任配合企业工作,组织管理学生。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通过几周的试点,现代学徒制的优点已明显体现出来:刚开始企业积极性很高,全程跟踪,学生热情也很高,学习也有了明确目标、就业去向也很明确,学得深、干得好,技能提高很快。此外,老师和师傅是互聘公用,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也更加了解新材料、新技术和行业发展新趋势。
在实施一定阶段后我们发现问题出现了。
首先企业进入到生产销售旺季,业务量大幅提高设计师、技术骨干工作量加大,学生的技能还不能达到独立工作的水平。这样出现了对学生管理放松的现象,工作量加大以后,有一些设计师忙起来后对他们带的徒弟缺少责任心、对学生缺少耐心、要求不严格、对学生的工作状态缺乏了解和沟通。时间一长,师徒之间产生隔膜相互不信任。对学校和企业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其次学生作为学徒他们的技术技能不能很快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接纳学徒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在一些技术要求高的岗位,错误操作还可能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培养学生的周期相对比较长。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企业需要给学徒安排师傅,这样会对正常生产进程造成影响,增加企业成本,而培养成熟的学徒却不一定留在企业,企业前期投入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企业追求投入回报,这样的想法合情合理。从企业角度讲,最担心的还不是投入成本的问题,而是培养的人才留不住。现代学徒制应该从招生到用工形成一整套规范体系,让企业想投入、敢投入,培养的人才能够留得住。
第四对学校方面,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摸索中进行不断地调整。在问题---调整---新问题---再调整。不断的在摸索借鉴中积累经验。
真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现在出现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学校积极性比较高而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培养模式,但目前常常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在国外如德国是通过法律将校企合作规定为企业对职业教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国目前尚无此规定。另外,一些职业学校教师认为,现代学徒制由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的教学标准,这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如果学校的用人体制、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没有改变,实际上操作起来会很难。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的是职业技术学校,这一培养模式虽有效果,但问题也很突出,比如学生动手能力弱,所学与市场需求不吻合,不能跟上行业最新技术发展等,致使一方面不少职校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进行再培训。
实际上,现代产业工人的培养,仅靠学校一方是不行的,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尤其是企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在德国,政府为“教育企业”提供专项补贴资金,企业每为职业教育专设一个学习位置和就业岗位,政府就给予一定数额的资助费用。同时,对于参与职业教育、解决就业的企业,不少发达国家都有减免税负的鼓励政策。
做为学校方面也应该在制度上给予保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工作中。并对参与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偿或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调动教师主动的参与,协调好校企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代学徒制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专家建议,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尽早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我们学校也在积极地探索,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努力做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