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巴南地方党组织带领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
为保护革命遗址,传承红色根脉,巴南区委、区政府对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南区坚持“尊重历史、立足原址、建用并重、重在保护”的原则,修复了一批确有价值的革命遗址。如今,这些革命遗址业已成为巴南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成为刻画在巴南人心中的红色印记。
开展调查,彻底摸清家底。在2010年革命遗址普查基础上,先后于2014年、2017年再次实地踏勘,彻底摸清全区革命遗址情况。据统计,巴南区现存革命遗址41处,分布于15个镇街。其中,19处革命遗址保存状况较好,22处因受自然侵蚀、年久失修等因素影响,损毁严重,急需有效保护。目前,巴南区拥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6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3处、烈士墓20处、纪念设施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处。
◇革命烈士纪念碑
科学规划,规范遗址保护。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巴南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将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巴南区党史工作“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作为责任单位的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在实地探勘、深入调查分析之后,向巴南区委呈报了《巴南区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利用规划建议》,并得到区委分管领导的肯定性批示。随后制定出台《关于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利用规划的意见》,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思路,对一批因自然损毁特别严重并确有价值的革命遗址进行了抢救性修缮保护。
主动作为,有序推进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南区坚持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修缮保护汤慕禹故居、程忧声烈士墓、聂荣琼烈士墓、木洞革命烈士公墓、木洞无名烈士墓、工农坡烈士公墓暨纪念碑、江东顺等烈士公墓暨纪念碑等,新建大沟革命烈士纪念碑、窑湾公园烈士纪念碑、人口桥革命烈士纪念碑、木洞革命烈士公墓碑、下青岗坪烈士纪念碑、跳石烈士陵园及纪念碑、解放鱼洞战斗遗址纪念碑、解放重庆历史陈列馆、二野军大历史陈列馆等。在各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始终坚守第一现场,与民政、文化、国土等相关部门(镇街)就革命遗址周边环境、设计方案、征地补偿等情况进行现场勘察、专题研究,确保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2017年清明节,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研究室干部和西南服务团巴南区团史研究会的老同志在鱼洞工农坡烈士公墓开展祭扫活动
◇跳石无名烈士墓
◇出版书籍
◇邹容
广泛宣传,提升社会认知。为提升市民对革命遗址的认知度、关注度,自觉参与保护和传承,巴南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注重成果转化,编纂出版《巴南区红色遗址遗迹图文集》。该书由时任巴南区委主要领导亲自作序,通过180余张珍贵照片和十余万字的篇幅,翔实、生动地记录了巴南区(巴县)艰辛曲折的革命历程和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遗址状况。该书出版后,巴南区级相关媒体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反响强烈,受到读者好评。二是充分运用网络、报纸等平台进行宣传介绍。先后在巴南网开辟“巴南党史红色印记”专栏,开通党员干部群众了解革命遗址的渠道;在《巴南日报》开辟“党史知识100问”“巴南党史人物”“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等栏目,采取每周定期、整版连载的形式,宣传讲解革命遗址遗迹背后的历史故事。三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刊登专题纪念文章。先后在《巴南日报》《巴南社科》《巴南论坛》等区级媒体、杂志上刊载《四川巴县两个早期共产党员——周钦岳、唐伯焜的不同人生道路》《重庆早期团组织发展历程中的巴县青年才俊》《血雨腥风探新路 夙兴夜寐创伟业——写在中共巴县组织建立90周年之际》《擎旗凝心 敢于斗争——写在巴县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90周年之际》《青春热血铸军魂》《集思广益绘蓝图 凝心聚力谋发展——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巴南区历次代表大会简介》《风雨巴山遗恨远 至今人念大将军——写在邹容烈士逝世113周年之际》等文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四是注重发挥革命遗址教化育人作用。以“五四”“七一”“八一”、烈士公祭日、国庆、“一一·二七”、巴南解放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依托,每年组织各镇街、区级各部门机关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就近开展瞻仰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参观教育基地等主题活动,激荡爱党情怀,激发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领导重视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坚持工作计划年初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季度呈报,积极争取区委和区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对于开展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巴南区委领导主动过问、亲自协调,加速推动了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工作。经常向市委党史研究室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建议,邀请领导、专家实地指导,确保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科学规划是前提。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一是通过实地调查摸底,对革命遗址逐一建档并建立数据信息库。二是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巴南区党史工作总体规划。三是坚持建精、管好、用活原则,精心编制《巴南区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利用规划的意见》。
部门合作是基础。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需要宣传、民政、财政、文化、国土、交通等单位共同参与。只有各相关部门及镇街树立“一盘棋”思想,鼎力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革命遗址修缮保护任务。
资金保障是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先落实,工作有保障。近年来,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坚持主动汇报、积极争取,推动区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将党史遗址保护经费纳入财政常年预算,切实保证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无后顾之忧,确保了“有钱办事”并努力“把事办好”。
近年来,在巴南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关心帮助下,巴南区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将按照《巴南区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利用规划的意见》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增添措施,更加科学地修缮保护利用革命遗址,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遗址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更大作用。
◇南泉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