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超 孙晓波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的推进,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社保管理在落实国家各项政策的前提下,不仅要充分保证职工的利益,还要承担起国有企业的责任,对社保基金进行“反哺”。因此,完善现阶段社保管理是当前国有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 社保管理制度 问题 对策
引言:1991年6月26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文件),标志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式施行。所谓社会保险,主要是一种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失业、养老、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五方面。对于国企来说,社会保险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關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社保工作的重要性
社保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备的社保体系是社会再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社会救助的功能。同时,也是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稳定可靠、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保基金筹措机制,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保体系、实现“两个确保”的首要前提,是一项“关乎国立、惠及子孙”的宏大工程。
随着把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提到了战略高度,做好国有企业的社保工作关系到国有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是比较好地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能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紧迫性。做好国有企业的社保工作能减轻企业负担,是保障国有企业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当前国有企业社保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社保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有效地提供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国企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管理压力。这就需要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但在一部分国营企业的社保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遗留的问题,这些不完善的社保管理制度,都对国营企业的社保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宣传不足,认识理解仍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绩效考核制度设置不合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一般只关注生产经营工作,对社保工作不够重视,对国家推政策没有积极去执行。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员工认为自己是“铁饭碗”,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保的价值,反而担心个人利益受到损失,对社保制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使社会保险工作不能有效执行。
3.社保法定缴费率较高
我国城镇职工社保制度的法定缴费率较高。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文件规定,当前五项保险的法定缴费率之和达41%。具体地,企业各项保险的法定缴费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分别为20%、6%、2%、1%、1%,合计为30%;个人各项保险的法定缴费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三项,分别为8%、2%、1%,合计为11%。当前的社保缴费率超出了适度限度,在当前的缴费率水平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缴费压力,人工成本已不堪重负,影响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情况复杂,部分企业拖欠社保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部分实力较差、经济效益不好、效率低的“僵尸企业”面临着转型、合并以及关停等困境。虽然改革有益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但对这些“僵尸企业”的员工的冲击巨大,社保方面的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如少数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拖欠问题严重,导致这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加之这些员工清退后无力继续缴纳社保,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性问题。
5.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具备了基本功能,但依然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重要社会保险种类,在保障民生、安定社会方法作用显著,但与之配套的会计制度迟迟未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采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核算,缺乏针对性。其次,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不同基金账户混合管理,效率低下。从长期角度来看,对于参保人员利益有所损害。另外,账目表格形式不统一,令出多门,也给保险基金会计工作的顺畅开展造成了妨碍。
三、国有企业社保管理对策分析
1.完善相应的社保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完善社保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国企,要加强社保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国企的社保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社保管理队伍的建设,并建立高效的运作管理机构,不断推进社保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展开。要不断完善社保的管理内容。不仅要对在职员工做好各方面的保险制度,还要做好退休员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解决社保管理工作覆盖面狭窄的问题。还要不断完善和加强社保管理机构和管理岗位的设置。针对国企中的岗位过多、较差管理的现状,在加强社保管理制度工作时,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合理地设置社保管理机构和管理岗位,实现社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另外,还要完善社保管理部门、岗位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确保各个部门、各个管理人员能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2.重视国有企业社保的宣传工作
着眼于解决部分国有企业和职工对社保工作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到社保是一项保证职工老有所养、生有所保、病有所医、伤有所疗、失有所得的基本制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媒体、刊物和网络等方式加大宣传,让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重视社保工作,让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社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宣传方案,以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同时要广泛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消除疑虑,确保社保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行。
3.降低社保缴费率,提高统筹层次
目前,流动人口的参保率较低。而这主要是社保关系跨区难以携带接续造成的。一方面,未来应继续推行省级统筹。对于未真正实现省级统筹的省份,应尽快统一省内的制度(主要是统一缴费率和待遇计算办法),实现基金在省级层面的统收统支,确保社保关系在省内可以无障碍转移。另一方面,未来应简化办理转移接续所需手续,同时,人员流入地政府主要担心接收社保关系会给本地社保基金支出带来压力,对此,可考虑适当加大由流出地政府向流入地政府转移的统筹账户资金比例,并切实地落实资金的转移工作。
据相关研究表明,降低当前较高的缴费率,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也可以减弱参保国有企业低报缴费工资的程度。同时,在当前的缴费率水平下,降低缴费率并不会引起缴费收入的大规模缩减。具体而言,由国有企业缴纳的社保费收入减幅较小,而由职工缴纳的社保费收入不减反增。因此,降低缴费率会提高征缴效率,并不会引发严重的收入不足问题。
4.加大政府社保投入规模
目前国有企业社保基金采取的是企业加个人缴费的方式,加大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国家层面上,应逐渐加大财政对社保基金的投入规模,有计划地剥离国有企业承担的一些社保职能,真正做到为企业减轻负担。
5.下大力气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
要秉持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公平统一、效益与责任共同分担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来源体系。同时要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基金利润率,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
6.做好工伤、长伤、工亡家属的工作
对于企业职工中的工伤、长伤和工亡家属,应该予以特殊考虑,除了在政策要求的框架下进行伤残补贴等,还可以考虑通过资助子女上学、就业,或者是帮助家属创业等方式来改善存在伤亡情况的家庭生活条件。
结束语: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社保管理工作不但关系着职工的工作生活,也关系着企业与社会的稳定。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竞争大环境下,只有不断地完善国有企业的社保体系,提高国有企业社保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为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较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