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明 吕金富 张安静
摘要:农村改革的重要决策就是加强农民整体素质,努力通过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我们的农民不再单纯以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劳作。更为明确的让更高素质、更有能力的新型农民来承担农业任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我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农产品安全,实现有效化供给的保障措施。笔者针对新型农民的概念做了简单介绍,突出了新型农民培训的意义,并且从方法探讨上来分析新型农民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型 职业农民 培训
一、新型职业农民概念介绍
针对新型农民的培训问题,我们首先理解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所谓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是不仅仅只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工作的,而是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先进的农业技术技能的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相比起传统的农民更为有文化、更懂經营、更讲法律,综合素质和能力更为强大的农民总体的实称。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的意义
了解到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我们还要明白为什么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下文笔者将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关键步骤;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性两个方面进行意义阐述。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关键步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步骤,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必由趋势。毕竟,农民素质的好坏关系到我们农村的整体生活水平、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仍旧以农业为自己主要从事的职业,加强其新型农业技术的使用能力,能够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并且通过农产品产量提高等方式,实现从小康到富裕,培养出更优秀的来自农村的下一代,从而产生农村人才的良性循环。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性。所谓的社会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城乡公平和地域公平。过去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总是相对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让我们的农民的致富方式不再局限于外出打工,而能够通过在家门口致富的方式过上更好的生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让我国农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是促进社会公平性的重要举措,也让我国的经济更加蓬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和繁荣。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策略探讨
上文我们了解到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和培养该类农民的重要意义。下文笔者将通过明确培训牵头人,加强职业农民培训计划的制定;多样化模式集合,推广灵活的培训方式;区域交流加强,特殊优势农业技术分享等三个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策略探讨。
(一)明确培训牵头人加强职业农民培训计划的制定。职业农民培训技术方案实施需要有一个目标牵头人,而不是所有的部门都不作为重点,各自有各自的章法和套路。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库,把农村地区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做详细的规范和统计,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统计,我们才能了解到农村民众的素质情况,从而更好的协调资源。针对各个地区人口素质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农民培训计划,让职业农民的培训变得更为有效。
(二)多样化模式集合,推广灵活的培训方式。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要求我们的农民培训机构不能按照往常死板的方法对农民进行技能教育,而需要突破性和创造性的农业技能方法,让农民们愿意主动的去学习。第一,采用“集中式”教学模式,可以以村、组为单位将农民们集中起来,由专门的农业指导人员下乡进行指导。给农民们以专门的教材,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植物的生长特性、农业施肥的正确方式、农业抗病虫害等等。系统化的学习农业基础知识,是很多农民能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第一步。第二,采用“分散式”教学模式,以农业技术人员下基层指导的方式,带学员到育苗中心观察大棚蔬菜种植、特殊花卉栽培等。逐步改变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让农民们找到更多致富新路径,向着新型职业农民的脚步不断的迈进。
(三)区域交流加强特殊优势农业技术分享。和其他产业一样,农业也会有相对技术优势的区域,而我们需要整合各个地区的优势,从而更好的统筹平衡化发展。例如:某村落在柑橘产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乡镇在了解到情况之后,可以出面去协调相关种植人员,集中其他地区的农民,进行区域交流和种植难点的分享座谈会。其他区域的代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讨论并解决问题,让大家都能通过座谈会去收获心得。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本村重点发展的农业项目经验分享到互联网论坛、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上。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交流,加强各个地区农民的沟通和学习。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够从多维度渠道去进行优势农业技术分享。
结束语: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新型的集约化农业,需要我们有的农民有良好的机械操作能力,系统化的农业种植、养殖、畜牧、林业知识,以及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而这类都需要我们利用牵头人资源、多样灵活的教育培训体系、区域资源的流转和实现等来完善新型农民培训策略。然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仅仅依靠牵头人进行资源的集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基层农民们开始养成学习的习惯,通过日常生活的农业知识积累,将不断的进行自我的优化和完善,促进自己往新型职业农民的脚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