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
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手术室,江苏徐州 221200
手术室患者多为急诊患者和病情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较之其他科室而言更加紧急、复杂和繁重[1]。在繁忙的工作流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手术室护理缺陷轻者会对护理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病人出现若不安全事件,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2]。故需更高的护理质量。为了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将手术室护理工作 “做精”“做细”“做好”“做到位”,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是护理安全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选为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28例行普外科手术,15例行肝胆外科手术,11例行泌尿外科手术,6例行妇科手术。该次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按照手术类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女性12名,男性18名,年龄分布区间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6.9±8.7)岁。观察组30例,女性14名,男性16名,年龄分布区间为21~70岁,平均年龄为(47.0±9.4)岁。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可进行对比研究。
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室护理:手术前准备好手术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并对手术室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消毒;手术中观察患者的心跳、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3]。
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①手术室环境护理:定期检查、清洁手术室的空调系统[4],保持手术室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完成管道的消毒工作;手术前、后分别使用消毒液对医护人员、手术室的设施、手术台、墙面、地面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②医疗器械护理: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为手术室内临时使用的移动灯具等加装防护装置,各种尖锐器具加装防护盖[5],并与一般器具分开存放;手术前列举手术所需各种器械设备的名称和数量,两人一组按照列举清单仔细准备,准备完成后核对并检查器械设备的完备性和有效性,确认无误后在清单上签字,留存入档;手术中及时清理使用过的纱布、缝针、棉片、剪刀等手术器具,密切关注监测器械的工作状态;手术后及时处理废弃的医疗器具,清点核对手术器材,做好消毒后完善登记记录。③患者护理:给予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确认其心肺功能指标、用药情况等;做好患者的术前宣教工作,仔细讲解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开展术前心理疏导;手术中协助患者选择正确的手术体位,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检查静脉给药是否正常;手术后协助麻醉师唤醒患者,完成感觉障碍测试,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状况;每日检查患者手术切口,做好手术切口的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④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从理论知识、护理操作和责任感3个方面开展。
①比较两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指标:选择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作为衡量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临床指标,其中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包括医疗设备管理不到位、消毒隔离不达标、医疗器械准备不足和患者体征监测不到位。
②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从消毒测评、环境测评、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和护理能力5个方面测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其中消毒测评和器械管理各占20分,环境测评和设备管理各占15分,护理能力占30分,共100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并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较之对照组均大幅减小,经统计学检验,证实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指标统计情况[n(%)]
观察组消毒测评、环境测评、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和护理能力各项护理指标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均大幅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表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性高、工作量重、技术性强、压力大[6],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顺利与否和预后是否良好,而手术护理期间,一旦出现小的失误,都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所以必须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水平。
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在医疗设备管理、消毒隔离、医疗器械准备、患者体征监测等细节处理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不必要的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既影响了手术的开展,也损害了医院的声誉。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情况[(±s),分]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消毒测评 环境测评 设备管理 器械管理 护理能力 护理质量评分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30 30 16.2±2.5 19.1±1.9-5.891 0.0025 12.7±2.2 14.2±1.7-4.912 0.0042 13.0±2.1 14.3±1.8-4.116 0.0039 17.1±2.4 19.4±2.0-6.190 0.0028 25.3±2.0 29.0±2.2-8.633 0.0015 86.7±3.1 95.9±2.7-9.121 0.0018
手术室细节护理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其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符合现代医学管理的核心理念[7]。通过细节管理,不断的发现漏洞,采取对策,减少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手术室细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同时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8]。能够敏锐的观察到各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利用科学和护理知识进行处理,最终起到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为了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该研究中观察组从多个方面实施了手术室细节护理,更加注重手术室的消毒工作,除了手术器械、设备等常规消毒工作外,还对空调系统的管道、手术台、手术室墙面、地面等容易忽略的部位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消毒工作,有益于形成手术室的无菌环境[9-10]。繁重的工作可能导致医疗器械用具等准备不足或者损坏而未能及时发现,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手术前列举所需物品清单,两人一组同时准备、核对和检查,可保证手术用具的齐全、完好和有效,保障手术的硬件设备,清单签字入档,有利于落实责任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对患者的全程护理,可消除患者的恐惧、不安[7],及时了解治疗进度,有助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 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1)。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 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反映出观察组的护理差错、护患纠纷和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均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均大幅减小。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高雪梅等人[11]指出,手术室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其从消毒麻醉、护理人员配合、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4个方面进行评定,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性。该研究结论与之相符,我们从消毒测评、环境测评、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和护理能力5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护理质量评定,从结果来看,观察组的各项护理指标和护理质量评分大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显著改善,护理质量评分大幅增长。
综上所述,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明显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医护纠纷,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水平,可临床采纳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