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关系到个人、社会、民族的强大与否。据教育部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20多年持续下滑并未得到明显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这意味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正式落地和实施。基于此,本研究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的要求,以青少年体质健康为主线,研究“健康中国”战略下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的路径,对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体能”一词是近些年在体育界的热门词语,也是近年来在体育领域内各位专家学者潜心研究的方向。它是指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和耐饥渴、耐寒暑、耐眩晕、耐乏氧的抵抗力以及耐病毒、病毒侵袭)适应生存环境的运动能力。青少年的体能也会通过相应的测试指标所体现,青少年的体能训练也要结合身体的生长水平进行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青少年体能训练中,科学训练可以使某些体能素质超出同龄人的平均值,进而达到很高的水平。不仅如此,体能训练还可以延长高水平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年限。青少年只有坚持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才能使机体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让体能得到良性改善。青少年这一群体所涵盖的主要是中小学生,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身体发育和成长的阶段,因此,体能训练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充分利用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的内外部条件,加强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教育,为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实践提供了切实可依的方案,对于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深刻的目标意义。但根据我国区域差异的客观实际,服务体系得到普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还需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加以修改完善。因此,计划初步建成符合我国当前发展国情、多层次、多元化、较为平衡、覆盖面广的以及混合多用、可循环利用的体育场地设施及社会各类性质的场地设施,并以其为载体,形成以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为中心的扩散性群体,以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户外拓展活动营地和社会其他服务机构为组织形式,以体育教师、教练员、家长、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为组织指导人员,通过健身、竞赛、技能培训、相关知识的普及咨询等为主要服务的青少年体能训练模式。这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统一协作,实现校内与校外体能训练、素质锻炼的高度统一,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水平,从而促进体质健康。
我国拥有庞大的青少年群体,面对庞大群体体质持续下降的趋势,完善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对于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完善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是提高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保障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发展经费投入力度和使用率;支持社会力量扶持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发展的多元化运行机制,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力资本,进一步提高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的发展;建立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的监测管理体系,研究制订出相关体质健康监测管理评价的软件,为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提供科学监测的数据,服务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运动量不足、社会诱因较多、观念意识淡化等,而最大的原因是体能训练不足。明确完善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的目标任务,立足于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实际情况,寻求在不同区域与资源约束下的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服务体系保障机制构建的核心价值,是实现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机制构建成效最大化的战略举措。建议将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服务列为地方体育发展战略方针,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健全协调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把握运行机制的重点、难点和阶段性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服务体系薄弱环节的投入和保障力度,统筹协调,不断提高发展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服务事业的水平。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下,为了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健康中国”发展目标的实现,以青少年体能训练为突破口,提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符合区域特点的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实现路径,其目的是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研究形成互动合力,构建社会、学校、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体能训练,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机制形成,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对积极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