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艳荣
【摘 要】高校图建设对学生和高校的学习与发展影响巨大,本文主要从以人为本和人力资源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与阐述,并对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高校图书馆建设有所帮助,推进高校图书馆建设更加科学化。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248-01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对于高校图书馆建设来说,更应贯彻以人为本来推动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以人為本推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不仅是对国家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也是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建设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在发展中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它是对发展过程中人的地位与作用的肯定,与之相对的是“以物为本”。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以人为本对各项建设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价值理念和要求,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是如此。图书馆建设在高校基础设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课堂学习外,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图书馆,可以说图书馆是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高校图书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缺乏以人为本的意识,管理散漫,管理内部关系不协调以及对借阅者态度不友好等问题很是突出,诱发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低下,图书节约率和利用率难以提升等问题。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对推动高校图书馆有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二、人力资源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人力资源”一词起源于西方,以人为资源,培养人的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能力及想象能力等。图书馆人力资源则主要指图书馆工作体系中由图书馆专家和其他图书馆工作者组成的管理队伍。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在思想观念上依旧采取以前的平均主义方式,导致领导层的管理意识、员工层的敬业意识不强,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在高校图书馆中,这些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且呈现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方式行政化等特征。[1]
第二,由于图书馆散漫的管理和部分馆员的冷漠态度,使得很多图书馆虽然藏书丰富,但借阅量始终不高,很多人宁愿花钱买书,也不去图书馆免费借阅。由此可见,便捷高效的图书馆建设质量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素质和修养息息相关。虽然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但人力资源依然是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因素。
第三,很多图书馆的管理氛围死板,馆员工作情绪低下,且很少关注或学习相关国家政策要求或其他学校先进经验,使得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
三、如何以人为本推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
第一,从人力资源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影响来看,首先要重视人力资源建设。虽然多数图书馆以基本实现现代化数字管理,但人力资源依旧是图书馆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图书管理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更加全面。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建设,图书管理者不仅要训练有素、知识渊博,而且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素养,除熟练掌握各项工作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能够给读者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2]
第二,从图书借阅的主体看,以人为本的范围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还应包括读者,即在高校图书馆借阅书籍的每一位高校学生或者教师,他们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也是高校图书馆存在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率是对高校图书馆建设质量的反应,也是高校图书馆改进工作的依据。
第三,从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需求看,图书馆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只有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才能存在发展得更为长久。据此,图书馆在馆员任用方面,首先应该选择综合素质水平更高的人,其次要对聘用的馆员加以全面考核,“因材制宜”,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职位,以便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最后,创造轻松、自由、和谐工作环境,学习其他学校图书馆的先进管理经验,给馆员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高馆员待遇和福利,建立工作奖惩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最后,以人为本推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还应该学习并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在发展过程中制定发展战略与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具有科学体系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由于缺乏以人为本观念出现的问题,对于以人为本推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首先要加强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素质建设,提升他们也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和水平,在馆员的任用方面要因人制宜。其次应该对图书借阅者即读者充满人文关怀,给他们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最后,要学习相关国家政策和规定,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经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馆员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王璐.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J].赤子(下旬), 2016(1).
[2]张玲.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民营科技,2016,(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