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送别诗中的“水”意象

2018-11-26 11:08王怡宁
戏剧之家 2018年23期

王怡宁

【摘 要】水作为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在不同类型的诗歌中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送别诗中,水意象的情感内涵有三:诗人将江河湖海置于广袤的天地之间,以苍茫辽阔之感增添离别的凄凉;以水的川流不息比喻离别的哀思不断;把水作为触发离愁别绪的背景与媒介。通过对唐代送别诗的品读,深入了解“水”对人物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水;送别诗;离别;情感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215-02

“水”这一意象在诗歌中很常见,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心情面对水会有不同的感想。水意象在送别诗、爱情诗、寄赠酬答诗等类型的诗歌中都屡见不鲜,特别是在送别诗中,水让离别更加伤感,点染了场景氛围,平添了离愁别绪。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荆轲时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古人临水送别最具代表性、最有气势的一句诗。而在唐代这个诗歌大繁荣的时代,送别诗数不胜数,而提及“水”这一意象的送别诗也不在少数。这里所探讨的“水”意象,只限于江河湖海,不包括从天而降的雨水。

一、以苍茫辽阔之感增添离别的凄凉

水以江河湖海的形式存在于地球之上,流淌于广袤的天地之间,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苍茫辽阔而又凄凉空旷之感。这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明显的体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①

诗中前两句点出孟浩然与诗人在三月的黄鹤楼分别,将要去往风景艳丽的扬州。后两句写孤帆载着友人渐行渐远,直至不见,只有滚滚的长江奔流在苍茫的天地间。营造出空旷苍茫的凄凉之感,给友人分别一事平添了一抹伤感。全诗融情于景,诗人对离别的悲伤与不舍只字未提,却让人分明感受到了离别的凄凉与忧伤。这正与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格相合,他不屑写伤感,只将这份离愁别绪融于水、融于帆、融于眼前的景物之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风格相近的,还有李白《送别》中的一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这两句诗在写离别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意象的选择上大体一致,都有远去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用此烘托出天地之大,传达出离别的忧愁忧思。

再如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②

此诗为刘长卿饯别友人王十一所做,首联和颈联都写到了水。“烟水阔”表现出开阔的江面上雾气蒙蒙、烟雾缭绕,给人带来一丝寒意。“长江一帆远”一句中,有着和前面两首李白诗相同的意象,“长江”、“远帆”,由此传达出的意境和感情与李白诗歌一致,同为苍茫开阔、凄凉伤感。只不过,刘长卿不似李白,他对自己的离别之悲毫不加掩饰,“泪”、“愁”二字加深了诗歌的悲戚之感。

此外,李白的《送友人》一诗也写出了离别之地的空间景象: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③

诗歌首联交代送别之地,只见那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河水绕着城东潺潺流过。整个山水景色明净秀丽而又不失寥廓,在如此秀美开阔之地送别,且不知友人此行将去往何处,有如浮云在天地漂泊。挥手告别友人,萧萧的班马声在天地之间回响。这首诗歌从青山白水的空间布局入手,交代送别之地的景色,以乐景衬哀情,表现出别离的伤感与无奈。

二、以水的川流不息比喻离别的哀思不断

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流动性,百川东到海,川流不息,滚滚东逝。水的这一特点被诗人们在诗歌中借用得淋漓尽致,比如,李白的《寄远十二首》中写道“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借水的滔滔不绝来比喻男子对远方情人无尽的相思和缠绵悱恻的情意。水的这一特点不单被用于此类爱情诗中,还在送别诗中有明显的体现,用来比喻离别时无尽的忧思与伤感。如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④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裴郎中一同遭贬之时,二人同病相怜,因此诗歌流露出的感情真挚深厚。诗歌首句以“猿啼”、“客散”、“暮”、“江头”四词交代了环境、事件、时间和地点。“猿啼”一词本就常与悲戚之情相关联,郦道元的《三峡》中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诗句,“猿啼”一出,奠定了诗歌整个悲戚哀婉的感情基调;“客散”道出了诗人与友人所处的离别的境地;“暮”更使诗歌蒙上了如傍晚般的阴影,渲染出离别时心情的沉重。第二句是诗歌的中心句,“伤心”是整首诗的诗眼,人正伤心着友人的别离,而流水却不顾人的感受,只管奔流不息载着离人远去,而滔滔的江水也如离人的思绪万千,割舍不断。在这里,水的无情反衬了人的情深,同时,水的滔滔不绝也是离人忧思的真实写照,化虚为实,将无形感情变得真实可感。

再如贾至的《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⑤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一首贬谪者之歌。王八员外被贬长沙,以事谪守巴陵的贾至给他送行。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郁郁不得志,彼此在巴陵夜别,倍增缠绵悱恻之情。此诗的前两句灵动活泼,以物候变化来暗示季节时间的变换,道明了柳絮纷飞时诗人离开洛阳,梅花开后来到了三湘,大有《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韵味。后两句写世情随浮云消散,而离恨依然似江水一般连绵不绝,用比喻的手法道出了诗人心中离别的无限愁绪与遗憾。与此相似的还有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采用反问的句式将离情别意与东流的江水做比,目的是为表达离别之情比江水更为悠长,更为缠绵。

三、把水作为触发离愁别绪的背景与媒介

从《诗经》以来,有很多涉及“水”的诗歌,由水引发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诗都是由水边的蒹葭和雎鸠起兴,引出自己對佳人的倾慕之情。到了唐代,随着文人送别诗的大量创作,水意象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内涵,不单单只限于作为传递恋人之间浓情蜜意的媒介,也是文人雅士离别之时触发离愁别绪的背景与媒介。江河湖水以其悠长、寒凉、幽深的特点催发了离人的忧伤,也使得离别的感伤更为浓重。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⑥

李白的这首诗坦白直露,将自己与汪伦的情意表露无疑。古人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其名,但诗人在此诗开头就直呼自己之名,又在最后一句称呼友人名字,可见二人深厚的友谊已无需任何的避讳。友人的歌声让诗人感受到了深厚的友情,幽深的桃花潭水更加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意,水深和情深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再如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⑦

此诗写于王勃旅居巴蜀时所做,诗人没有直接写送别的感伤,而是通过几番景物描写将悲凉的离别之情传达出来。雾气朦胧的夜间,诗人独自一人立于离亭之上,感受着笼罩于江水山川之上的寒意。清人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盛赞“江山此夜寒”一句中的“寒”字:“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寒”字一语双关,不仅是写侵入肌肤的入骨之寒,也是友人离去之后诗人内心空荡荡的心寒。可以说寒冷的江水加剧了诗人离别的悲凉心情,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除此之外,唐高宗仪凤四年,即679年,骆宾王遇赦出狱,奔赴幽燕一带时,忆及燕太子丹送别荆轲一事,有感而作《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⑧

此诗从诗题看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没有明确交代所送之人为谁。从内容上看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易水送别一事已成历史,太子丹和荆轲等人物也不复存在,但此时的易水依旧寒冷彻骨,一如当年的“风萧萧兮易水寒”。相同的地点,相同的寒水,也是相同的心情,说明骆宾王送别友人的心情一如燕丹送别荆轲一般激昂慷慨。

水意象在送别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极为丰富,诗人的离别之伤、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无尽思念,所有的情感都在水的衬托之下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注释:

①(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7页.

②(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697页.

③(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37页.

④(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686页.

⑤(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190页.

⑥(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16页.

⑦(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67页.

⑧(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98页.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清)黄叔灿.唐诗笺注(影印版)[M].清乾隆三十年松筠书屋刻本.

二、 期刊论文

[1]田蕊.唐代离别诗的意象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10.

[2]付骞.中国古代送别诗“水”意象赏析[J].理论前沿,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