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浩浩荡荡的世界发展潮流中,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壮举,极其明显地缩小了与现代化的距离,并顺应“大道之行”的客观规律,于创新中实现“天下大同”取向的包容性增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招”。观察中国近年的改革发展,可总结出如下四个方面特征。
第一,“发展阶段转变”和“矛盾凸显”相交织。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在30余年高速增长、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后正合乎一般规律地转向“新常态”的新起点。经济增长在基数今非昔比的“大规模”特征下速度不可能延续“两位数”高速增长状况,正在转为“中高速”,然而继续发展的底气和市场成长的巨大潜力,仍在各大经济体中首屈一指,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和许多农村区域,建设场景触目可及。但与此同时,来自资源、环境的矛盾制约日趋明显。同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收入分配问题更为凸显,差距扩大、分配不公问题不可忽视。
第二,经济运行中的“下行因素”和“上行因素”对冲。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已在“下台阶”,从10%左右下行到6.5%-7%。相关“下行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即将迅速消失,老龄化社会压力正迅速到来,以及较高基数上投资“报酬递减”,实体经济升级换代难度加大等。但可以对冲“下行因素”的若干“上行因素”,包括新型城镇化红利、科技创新红利、社会管理红利等,而使这些红利能够如愿释放出来的关键是“攻坚克难”的改革能否不停留于口号而变为现实,进而凝聚成提升和保持全要素生产率、化解种种矛盾制约的改革红利。
第三,深化改革的努力和既得利益的阻力相博弈。從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邓小平“南巡”后实施1994年宏观层面以财税为重点的配套改革,再到千年之交前后以“入世”锁定全面开放格局,一系列改革创新打开了生产力解放和国家现代化的新时代。但渐进改革中既得利益也渐成局面,尾大不掉,虽然深化改革、加快转型自上世纪90年代后强调至今,但在“利益固化的藩篱”前步履维艰。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关于“壮士断腕”的改革的决心已有明确表述,但在深化改革努力与既得利益阻力的博弈背后,是改革与社会矛盾累积问题的赛跑。化解既得利益阻碍既是改革的最难之处,又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交出答卷的历史性的考验。
第四,使改革于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是挑战机遇并存局面下接受历史考验的改革新起点。既然追求可持续增长和现代化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现代国家治理之下的包容性发展,那么以创新驱动带来“动力转型”,将是我们应对挑战、掌握机遇的关键。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勇气、魄力和更高的智慧推进“五位一体”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