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 陈郯 任伶俐
摘 要:以Bi(NO3)3.5H2O、尿素(Urea)、乙二醇(EG)为原料,通过改变不同材料之间的物质的量以及反应发生的条件,探究不同工艺下制得的Bi2O3的形貌特征,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实验表明:160℃下恒温加热24h时制得的Bi2O3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关键词:氧化铋;可见光;光催化;废水处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0.014
1 前言
Bi2O3是最简单的一元铋系光催化剂,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性能[1],被誉为最有前景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之一。Bi2O3的带隙能量仅为2.8eV[2],能更加积极响应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然而,Bi2O3受光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不稳定性较强,极易在Bi2O3的内外部发生再复合,严重降低了光量子点的利用率[3]。当氧化铋吸收的能量大于其禁带宽度时,处于价带的电子跃迁到导带[4],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与吸附在Bi2O3表面的有机污染物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有机分子结构逐渐瓦解,生成H2O、CO2等无机化合物。
2 实验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Bi(NO3)3.5H2O、尿素(Urea)、乙二醇(EG)、蒸馏水、罗丹明B(RhB)、PLS-SXE300疝灯光源、电热鼓风干燥箱、TG16-W微量高速离心机、80-2离心沉淀器和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
2.2 Bi2O3的制备
将0.75mmol Bi(NO3)3.5H2O、尿素(Urea)分别按摩尔比1:1、1:3.6加入到50mL EG中,放入160℃恒温保持12h和24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后,离心烘干,收集样品。
2.3 光催化表征
将称取50mg样品,加入50mL 10mg/L RhB,超声分散5分钟后避光搅拌30min,以形成稳定均匀的分散体系。常光见光3min后,加PLS-SXE300疝灯光源,每隔15min取5mL反应液,离心测其上清液的吸光度。
3 结果与讨论
3.1 SEM和XRD分析
从图1(a)可以看出,摩爾比为1:1,时间为12h制备的氧化铋材料大小约为7~10μm,表面由层叠的不规则的珊瑚状物质堆叠而成。从图1(b)可知,摩尔比为1:1,时间为24h制备的氧化铋的条带状的外观更明显,尺寸更小,达到5~7μm。从图1(c)可知,摩尔比为1:3.6,时间为12h制备的氧化铋由4~6片纳米盘状结构叠合而成,形貌结构整体较为均匀,其材料大小约为125nm。从图1(d)可知,摩尔比为1:3.6,时间为24h制备的氧化铋则整体呈现螺旋球状外观结构。
图2中曲线为Bi(NO3)3和Urea的摩尔比为1:3.6,在160℃时间为24h时制备的氧化铋的XRD图像,衍射角26.7o、28.3o、32.3o、45.8o、49.1o、55.0o、56.2o、57.8o对应氧化铋的(210)、(002)、(220)、(220)、(400)、(203)、(421)、(402)晶面,与Bi2O3标准谱图PDF No.27-0050基本一致[6]。
3.2 催化剂光降解表征
图3为四种不同方案制备的Bi2O3对10mg/L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曲线图,其中1、2号曲线为硝酸铋和尿素的摩尔比分别为1:3.6、1:1,时间为24h条件下制备的Bi2O3对RhB的降解曲线,3、4号曲线为摩尔比分别为1:3.6、1:1,时间为12h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铋对罗丹明B的降解曲线。由此可知,1、2、3、4号曲线在光催化进行60min时,对10mg/L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为75.4%、66.8%、67.7%和57.9%,其中1号曲线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即当摩尔比为1:3.6、时间为24h时,氧化铋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佳。
4 结论
实验表明,当Bi(NO3)3和Urea的摩尔比为1:3.6,在160℃恒温放置时间为24h时,制备的氧化铋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在60min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为75.4%,并通过SEM等对生成的产物进行形貌分析,分析表明该反应条件下的产物为氧化铋,且生成的氧化铋体积较小,约为4~6μm,结构中孔隙较多,能够与染料的充分接触,光催化效率较高。
参考文献:
[1]康云川,梁汉贤,李月秀,唐丽雅,符晓惠.氧化铋制备工艺的改进[J].化学试剂,1995(06):377-368.
[2]张彩红.新型可见光响应的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
[3]倪天增,罗冬冬,范力仁,崔莹.纳米氧化铋的制备及应用[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26-29.
[4]王焕丽.氧化铋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 2015.
[5]李卫,周科朝,杨华.氧化铋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01):154-156.
[6]张壮壮.纳米氧化铋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