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晴
共享办公,又叫做柔性办公、短租办公、联合办公空间,也被称为创客空间或众创空间,脱胎于美国“WeWork”的共享式办公室,初衷是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提供共同的办公场所。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美国,传统大公司正在逐渐开始选择在共享办公空间工作。以WeWork为例,2010年创立伊始,WeWork有80%的入驻客户为自由职业者或小型创业公司。到了2017年,这一客户群体的比例已经降至39%;100人以下的企业选择共享办公的比例从2010年时的29%提升至2017年的49%,而100人以上企业的比例从3%增长至12%。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共享办公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9年我国共享办公总运营面积将达到510万平方米,到2030年,30%的办公空间将以共享办公的形式存在。
解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自从第一家共享办公企业在上海“落地生根”以来,如今已经走过三年。WeWork、氪空间、优客工场、方糖小镇……不少颇有名气的企业已在城市中涌现。
经过2015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据相关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国内的共享办公企业已超3500家,提供超过10万张工位;截至2017年末,北京共有860家共享办公中心,上海则有235家;预计到2018年年底,国内共享办公企业数量将达到6000家。
中国共享空间的巨大需求也成功吸引了目前估值高达200亿美元的全球共享空间巨头Wework的注意。2016年7月,WeWork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首站是上海。截至今年2月,WeWork已在大中华区的上海、北京、香港三座城市开店11家。
共享办公的蓬勃发展首先有赖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2016年2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大力发展办公空间、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关情况,主要目的是促进联合办公空间向专业化发展,为双创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2017年7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提出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优势细分领域建设平台型众创空间。探索将创投孵化器等新型孵化器纳入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并享受相应扶持政策。
相对低廉的成本则是吸引很多创业者选择共享办公的最有利条件。以位于江苏的创客邦为例,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要在此创业,可以享受3年50平方米的免租政策,非大学生的话,也只要每个月付300元的工位费带上一台电脑就可以了,相当于1天只需10元钱。
特别是如果自己租下独立的办公区域开办公司,往往是“麻雀虽小也要五脏俱全”,各种配套设施都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而现在在共享办公空间里,高速WiFi、公共前台、固定电话、免费咖啡、娱乐区域、复印打印等服务已经成为标配,不需要额外花费。
随着行业蓬勃发展,共享办公的目标用户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一群体中陆续出现了很多大企业的身影。比如在氪空间,目前大企业客户的占比已高达50%,包括顺丰速运、新东方等;而WeWork的大企业客户也已占到30%,其中不乏通用电气、戴尔、腾讯、微软、硅谷银行、毕马威等世界五百强企业。
说到选择共享办公的初衷,一家大企业的高管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办公成本,也带来了商业资源的互动和获取,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合作链条的挖掘、延伸意义重大。在业态上需要更加多元化,在服务上需要创造办公以外的价值。”
而一位企业的资深员工也表示:“相较于严肃的传统办公室文化,共享办公更开放,更在乎社区概念,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办公场所,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脉社交与服务生态圈。在一个真实的社区中连接不同的人群,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国内共享空间的独角兽
在国内,优客工场被称为中国共享空间中的独家兽。2015年,第一家优客工场在北京国贸附近的阳光100写字楼诞生。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优客工场已入驻了近7900家企业,820余家服务商,总用户数突破10万,这些企业就像展翅待飞的鸟儿,在优客工场的空间里成长壮大。
根据优客工场的官方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总营收1.67亿元,是共享办公空间行业里的“独角兽”,公司已正式完成C轮融资,估值达110亿元人民币。
说到优客工场的董事长毛大庆,他在业界也是赫赫有名。2015年,毛大庆以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的身份提出辞职,之后他开始全力创办优客工场。
毛大庆认为,要在优客工场的核心价值中深度植入商业社群思维。他说,在一个商业社群里,最有价值的就是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入口,而优客工场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企业最快速最高效地找到入口的工具”。
2017年12月,优客工场的品牌形象从“URWORK”变身“ucommune”,今年3月以后,优客工场APP更名为优鲜集,定位为为云端会员提供超级平台服务的一体化工具。
2018年5月,优客工场联合Astar区块链实验室,成立共享办公行业第一家区块链研究院。该研究院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企业服务,链接企业、政府、用户,通过智能合约解决生活服务、法律服务、流量跨链、人力资源、品牌加盟、租赁服务、小微金融、创投服务。
同时优客工场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在香港、台北、新加坡、洛杉矶和纽约都已设立公司,并以战略投资形式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接下来他们还准备逐步建立国际会员体系,形成优客工场全球资源共享,实现企业全球化多点、快速、同步布局。
毛大庆坦言,共享辦公是一个连锁业务,规模很重要。但规模可以通过合并、输出管理等许多方式做大。“我最终要的是店的数量多,管理面积大,这样才能令我们所能涵盖的企业数量多。我们最终要做一件什么事呢?我要把优客工场所有入驻企业从厂区都搬到线上去。目前已经搬了四五千家,线下还有六千多家。今年上半年得努力搬到1万家。”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有一路奋勇向前的,也有中途不幸阵亡的。自2015年呈现井喷之势后,共享办公市场逐渐走向稳定,披沙拣金,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而行业对新进入者也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共享空间领域,一类是真正依靠运营赚钱,这类企业往往形成了良性、可持续的模式,业绩不断上升;但也有另外一类,主要依靠政策补贴赚钱,他们的境况就不太稳定了。
这位业内人士说:“前几年,不少政府还是非常看重众创空间的,希望可以通过他们招商引资带入一些企业,所以给了他们不少补贴,但随着风口过去,补贴金额不断减少,一些运营不佳的共享空间就难以为继了。比如位于湖南的某以空间为主的创服公司,前两年的政府补贴分别为 1294万、675万,到现在补贴还有,但是已经缩减到几十万,而且申请下来也越来越难了。”
其实早在2016年,已经就开始有公司难以为继,关门停业。2016年10月26日,位于北京的联合办公空间Mad Space宣布破产倒闭;10月28日,Mad Space的全部入驻创业者搬离共享空间,此时距离这个创业空间的运营时间不到一年。尽管在关门前,该空间内入驻率已达到60%,但因为没有后续资金支持,也未形成稳定盈利,所以Mad Space最终选择了放弃。
在初步完成市场拓展和空间布局后,也要求共享办公空间不断实现自我蜕变——更私密、定制的办公空间,更精细、丰富的资源服务,更开放、便利的办公生态。
同时自2017年发生多起合并案后,共享办公企业在扩张规模的同时也在探索成熟的盈利模式。
一方面不断有优势企业合并弱势资源。2018年1月3日,優客工场完成对洪泰创新空间的全资并购,这次并购是中国共享办公领域近年来最大一起全资并购案例,也意味着中国共享办公行业开始进入整合时代。之后优客工场又并购了Wedo联合创业社、Wor kingdom、爱特众创等;WE+完成了对广州酷窝的战略并购;WeWork也宣布以25亿元人民币完成对裸心社的收购。
另一方面拥有优质存量房资源的传统地产公司、商办企业以及酒店等“大房东”也开始跳过现有共享办公企业直接进驻。2018年5月初,凯德集团宣布推出共享办公品牌C3,优先为自有物业客户和初创企业服务,未来还有可能对外承接项目。到了5月中旬,京东集团则宣布战略投资共享办公企业凌雄租赁亿元人民币,在共享办公设备市场上展开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