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梅县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

2018-11-26 11:02唐向健丘志海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乡村振兴改革

唐向健 丘志海

摘 要 以梅县区发展现代农业为例,从规划引领、生态发展、乡村振兴,推行农业标准化,严把农产品质量关等方面论述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和途径,全面保障和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改革;质量安全;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1.052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突出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梅县区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之路。纵观全省,梅县区农业发展虽然走在山区县前列,荣获多项国家级称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梅县区实际出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因症施策,精准发力,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1 规划引领,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梅州市中心区域,总面积2483 km2,人口60.11万人,共辖19个镇(办事处、管委会)。2015年被认定为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梅县区坚持高起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耕山致富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建设“一个核心区、五大功能区和辐射区”的发展战略对金柚、水稻、茶叶、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和农业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绿色物流三大关联产业进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中国南方丘陵山区精致高效农业示范区、广东省山区现代农业样板区、国家级金柚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广东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培育生产优质水稻、水果、茶叶、畜禽等优质初级农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加工农产品。同时,通过结合休闲观光、农史教育和科技培训等,加快产业融合,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业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示范区还将现代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紧密结合,撬动各级财政及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改善示范区内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如梅县区的农业主导产业金柚,通过“金柚标准化生产”项目和金柚仓储项目实施,达到提高梅县区金柚的质量和产量工作目的,同时解决了金柚储藏、价格波动问题,農业主导产业增值明显。

2 固本强源,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绿色、安全、生态,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2017年,梅县区被列为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资金1 000万元,连续3年实施。以此为契机,通过示范宣传、带动引导,推进梅县区金柚为主的农产品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污染,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截至目前,遴选5家大型禽畜养殖场和有机肥加工企业为有机肥生产单位;遴选了100个百亩优质柚园和一个万亩连片示范基地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项目实施涉及87个农业经营主体,面积约1 867 hm2。

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实施,项目镇全年项目区水稻化肥使用量同比2016年使用量减少27%,农药使用量减少10.25%;金柚化肥使用量同比2016年使用量减少15.7%,农药使用量减少13.1%。

3 破解瓶颈,“政、银、保”探索解决发展资金短板,激发农业发展新动力

结合梅县区农业发展实际,经多方调研和科学论证,制订下发了《梅州市梅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实施办法》(梅县区府〔2015〕17号),政银保贷款资金使用接受农业、财政部门和银行的监管,主要用于“农产品仓库、农产品加工厂房、农资生产厂房及配送等场所建设,农产品销售平台及渠道建设,经‘政银保合作三方协商同意的其他农业用途”。全区分别与6家银行和5家保险(担保)公司签订相关合作协议,按相关要求采取“政府推荐,政府、银行、保险三级会审”的方式确定补贴项目和实施主体后,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中设立“政银保专用账户”,补贴贷款“担保金和贴息金”。截至目前,帮助300家企业发放贷款达1.85亿元,补贴利息及担保费用1 000多万元,撬动近10亿元金融资本参与农业生产建设。

4 “标准”护航,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品牌文化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解决好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梅县区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积极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构建绿色、健康、有机的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通过培育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至目前,梅县区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61家,其中省级23家、市级42家,其中2017年培育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5家、区级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5家,2017年新成立60家,家庭农场1092家,新成立367家。发展“三品”认证农产品121个,其中无公害46个,绿色22个,有机53个;有省农业品牌产品1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省十大名牌产品2个。

5 监测把关,不让不合格农产品流出田头,把好农业最后一道关卡

全面深入推进和筑固提高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完善区级检测体系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多功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大楼建设。总投资1 600万元、6 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大楼于2017年4月正式启用,于2018年3月通过“双认证”;镇级设置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村聘用一名村级农产品、食品药品协管员,确保农产品监管由区延伸到镇、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完成每年农产品定性检测3 000个和定量200个检测任务,镇级4 800个定性检测任务。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现全区农产品安全监测全覆盖,为全区居民把好“舌尖上的安全”,不让一颗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出田头。

6 稳妥推进,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通过农村土地确权完成成果,推动梅县区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使农民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获得更多实惠。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以乡村规建提升、生态环境优化、乡风文明弘扬三大工程为载体,抓好村庄整治、环境美化、乡风文明、和谐平安建设,创建一批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现代宜居的美丽乡村目标。

7 结语

梅县区立足培育金柚、茶叶、水稻等优势主导产业,深化农产品深加工体系,以国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以及国家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先导区等为载体,注重规划先行,推动全产业链开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民宿休闲、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业态形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现代農业结合,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业众筹等,培育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品质农业,围绕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使梅县区农业水平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得到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乡村振兴改革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