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涛 李纯 刁海洋
在“新冷战”说铺天盖地的舆论背景下,当地时间11月9日,第二次美中外交安全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美双方代表团分别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防部长魏凤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美国防长马蒂斯领衔,双方就外交和安全领域的议题举行高级别对话。
有分析认为,在中美关系从经贸到外交,从安全到人文,各个层面关系趋于紧张之际,此番在华盛顿召开的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可谓正当其时。通过这次对话,“双方都表现出改善关系的姿态”,同时“彼此划出红线”。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中美竞争与合作交织的情况下,維护中美双边关系与破坏双边关系都不容易,甚至都需要付出代价,但从长远来看,破坏双边关系的代价将会远超维护双边关系的代价。在全球经济形势和治理赤字不断上升的今天,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失误将可能给世界带来更大损失。
“美国不追求用冷战遏制中国的政策。”蓬佩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上说。
在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美两国关系定位为“大国战略竞争”关系后,中美在被认为是双方关系“压舱石”的贸易领域爆发激烈摩擦。特朗普政府采取不断加码的“极限施压”方式,而中国也在捍卫自身合理利益上展现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既灵活又强硬的姿态,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对抗引发全球担忧。此外,美国还在南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咄咄逼人,也使中国不得不采取强力应对姿态。
9月30日,美国海军“迪凯特”号导弹驱逐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海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海军“兰州”号导弹驱逐舰为维护中方主权,在南海相关海域逼近美舰,迫使其改变航线并驶离。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者金灿荣看来,中美两舰险些“迎头相撞”又小心翼翼“斗而不破”的状态,正好是中美关系的写照。
作为中美两国元首在海湖庄园会晤确立的中美四大高级别对话机制之一,外交安全对话被称为双方“彼此了解战略意图的重要平台”。首轮对话已于去年6月在华盛顿举行,双方达成多项共识。
然而近一年来,中美关系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消极因素频繁显现。从美方取消邀请中方参加“环太”军演、宣布对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及该部负责人实施制裁,到中方采取召回在美国参会的海军司令员、推迟中美两军联合参谋部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等反制措施,国际舆论称,中美陷入螺旋式升级对抗的风险在上升。
虽然两国关系的变化影响两军交流的氛围,但中美两军高层依然保持着高频次互动交流。继今年6月马蒂斯访华后,两国防长10月在第五届东盟防长扩大会期间举行双边会谈,表达出深化沟通、管控风险的共识。此次魏凤和赴美出席此轮对话并访问美国,意味着中美防长近5个月内已有3次会面。
海军研究院研究员、军事专家张军社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美之间开展的此轮对话表明,双方都有通过沟通交流管控分歧、避免冲突的意愿,也都重视两军关系在两国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其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中美两军关系的稳定,不仅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具体到这轮对话,中美之间既存在分歧,也有合作的空间。
此轮对话后共见记者时,蓬佩奥也表示,中美面临重大分歧,但合作依然是必要的。他说,美国并非要向中国发动冷战,也并非要奉行遏制中国的政策,美中在关键领域的合作“必不可少”,呼吁中美在朝鲜问题上进一步合作。杨洁篪也指出,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同时在一些领域也存在分歧和不同看法。
此轮对话结束后,双方代表团负责人在共见记者致辞和答问时,用语和口气都较为缓和。《中国新闻周刊》在现场观察到,虽然在一些领域存在较大分歧,但双方均评价此次对话“坦诚、建设性、富有成果”。此次对话,也成为中美双方进行“对表”的一次契机。
中方表示,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同时重申决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美方则再次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进行冷战或围堵遏制中国,竞争不代表敌对。此外,双方同意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利互惠基础上拓展合作,共同推进以协调与合作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在安全层面,双方同意两军保持各层级交往并加强机制性对话,增进沟通,降低风险,将就建立两军《危机预防沟通框架》保持沟通,并致力于落实“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两个互信机制。
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左二)在华盛顿主持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后,同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左一),以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右二)和国防部长马蒂斯共同会见记者。
马蒂斯重申,竞争不代表敌意,也不代表一定会导致冲突。中美双方将继续探索在太空、网络、核能力等战略问题上的合作新领域;加强两军交流;致力于完成《危机预防沟通框架》,继续实施既有的信心建设措施,包括联合参谋长对话机制。他还说,美方对保持自由开放印太的承诺坚定不移。
魏凤和则指出,中美两军应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推进交流合作,努力使两军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决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中方尽最大诚意发展两军关系,也希望美方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军事专家赵小卓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出现松动后,两军关系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或缺少沟通与对话,问题将会进一步发酵。对话涉及中美之间的诸多结构性矛盾,也正因此才体现出对话的价值。对于有损中方利益的行为,中方不会听之任之,也逐一作出回应。与此同时,中方仍与美方积极开展对话,保持与美方高层的沟通交流,维护中美关系的基本面,这也体现出中方的战略定力。
此轮外交安全对话原定于10月中旬在北京举行,但因故推迟。在中美元首11月1日通话之后,此轮对话终于确定举行。外界看来,这是两国元首和高层常规沟通和接触的成果。
也是在中美元首11月1日通话后的第二天,特朗普称中美两国元首将在11月底于阿根廷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间隙会晤和共进晚餐。特朗普11月2日对记者说:“我们与中国进行了很好的讨论。现在我们离采取行动更近了。”
在两国关系发展中,中美元首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他在2017年有三次会晤,11次通话,2018年迄今也有4次通话,但直至本月底才会有今年的第一次会晤。舆论认为,今年以来,由于美方对华的强硬姿态,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和会晤的频率大大放缓,尤其是11月1日进行的今年第四次通话,是7月份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以来,两国元首首次通话,与上次通话间隔近半年。这是自特朗普当选以来,中美元首通话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外界看来,美国副总统彭斯对华政策演讲宣示强硬姿态之后,两国关系出现断崖式坠落并非完全不可能。如今,撕裂中美之间的合作共识,甚至在华盛顿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正确”,美国战略圈一位对华立场较为强硬的学者向《中国新闻周刊》感叹地说:“其实我的立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我已经快成为对华态度中的‘鸽派学者了。”
在11月1日的通话中,特朗普称他本人重视同习近平主席的良好关系,期待着同习主席在阿根廷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再次会晤,双方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习近平则回应指出:“希望双方按照我同总统先生达成的重要共识,促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我也重视同总统先生的良好关系,愿同总统先生在出席阿根廷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再次会晤,就中美关系及其他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我们两人对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扩大中美经贸合作都有良好的愿望,我们要努力把这种愿望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