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凯歌,廖小青
(1重庆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重庆 402160;2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重庆 40216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指出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的建筑[1]。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
目前我国已有290多个城市加入智慧城市试点行列,而这一数据将持续不断地增多,预计“十三五”期间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而智能建筑作为智能技术与智能应用的有机结合体,约占据智慧城市领域需求结构的25%,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部分[2]。《2014-2019年中国建筑产业竞争态势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智能建筑市场需求主要由新建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直接应用和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两部分组成。报告预测至2018年,建筑智能增量市场规模约为6800亿元,存量建筑智能化改造规模将达3800亿元[3]。
为加快重庆市南岸区、江津区、永川区等五区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中提出大力推进传统建造模式向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变,推广智慧建筑、智慧小区、绿色建筑等,提高城乡建设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建筑品质,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在重庆市2016年度智慧城市专项试点项目计划中,智能建筑新建及改造比例高达50%。
我国建筑领域对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智能化功能的要求也更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然而,建筑智能化行业基础薄弱,智能建筑正面临着国际建筑市场竞争中的机遇和挑战,急需大批建筑智能化专业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根据教育部、建设部组织进行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建筑市场紧缺人才突出表现之一即建筑智能化领域,其从业人员中,90%以上从事建筑智能化设施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4]。今后10年,建筑智能化从业人员将增至200万,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需求比例在40%左右[5]。智能建筑岗位中CAD绘图员、预结算员、设备维护需求人数占总人数的71.02%,其中预结算员约占总人数的11%。
表1 重庆市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对比分析表
重庆市包含独立院校在内的22所本科高校中,开设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的高校仅2所,分别是重庆大学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均以培养建筑电气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岗位人才为主。而智能建筑造价控制及成本管理,多参照土建或机电安装工程,缺乏专业的智能建筑造价人才。截至2016年,我国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高校共计87所,其中重庆市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高校共5所,分别是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及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通过对比分析,各单位工程造价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及就业方向可得表1相关信息。
由重庆市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对比分析表1可知,除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大学工程造价专业被评为五星级本科专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6—2017年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并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的评估,其余四所地方高校中重庆交通大学以交通建设造价为特色之外,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及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均通过设置建筑与装饰工程造价为主并辅以相关的安装或市政等相关造价课程来主要培养土木工程领域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重庆文理学院作为重庆市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之一,其造价核心课程以建筑与装饰工程造价为主,并开设有相关的安装及市政工程造价。而安装工程造价中涉及到少量智能建筑造价相关知识,但该知识缺少相应的前后端辅助课程链,同时课时仅仅只有32学时,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大多数教师很少涉及,因而重庆文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输出主要以土建造价员为主,与其他院校基本一致。由此可见重庆文理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设置,均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及区域特色。
重庆文理学院主要以培养土木工程领域工程造价人才为主,而目前建筑市场中该方向人才大约占据市场80%之多,已趋于饱和。毕业生主要从事房屋建筑土建、装饰及简单安装工程相关预决算工程。然而,随着建筑现代化的进程及建筑工程各领域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不仅包含传统简单的土建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及给排水、电气照明工程,还包含多个或所有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而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贯穿在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系统复杂,内容繁多,因此对工程造价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房屋建筑不同领域工程造价相关知识,更要具备综合系统的融会贯通能力。由此可见,若不对传统的土木工程领域造价专业另辟蹊径,则其造价人员将难以适应现代化建筑的要求。
表2 课程优化前后对比表
智能建筑作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存在着造价成本较高,成本控制及管理复杂等问题。这与智能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匮乏密切相关。因此,对重庆文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进而培养以建筑智能化为特色的工程造价人才将有利于填补智能建筑市场人才空缺,提升重庆文理学院学生受众度及学院区域影响力。
通过调查分析智能建筑造价人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形成建筑智能化为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
该方式以不改变现有课程名称及主要教学内容为前提,通过在现有课程教学、实训、实践及学科竞赛环节中植入智能建筑造价相关知识及技能得以实现,具体如下表2所示。
将智能建筑造价知识植入现有课程的方式,打破了原有的仅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弊端,以识图、施工工艺、算量及计价等造价环节为主线,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相关核心课程涉及的所有环节:课程内容、实训内容、学科竞赛及课时安排等,增设相应智能建筑造价相关内容。该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维持原有土建造价为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凸显工程造价专业以建筑智能化为方向的专业特色。
仅仅将智能建筑造价知识植入现有课程,还不足以满足工程造价人员对建筑智能化的知识储备,同时又不利于造价人员未来职业更好的发展。因而,为了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工程造价专业还应开设楼宇智能化及建筑智能化与管理课程。
楼宇智能化课程以王建玉出版《楼宇智能化》教材为例。该教材对智能建筑起源、系统组成、功能要求及发展趋势做出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可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直观系统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另一方面有利于后期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技术课的展开。
目前,智能建筑管理仅仅只是不同系统的相互累加,缺乏全面、综合、整体的管理理念,这与建筑智能化管理人才专业基础差,综合能力低等因素相关。那么,建筑智能化与管理课程则可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后期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课,以拓宽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建筑智能化与管理课程以班建民出版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为例,其包含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特点、范围、组织体制等,同时又从三管三控一协调七个方面(合同管理、安全与环境管理、信息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沟通与协调)有针对性地展开,是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保障,有助于学生未来向智能建筑造价工程师迈进。
本文站在促进重庆市智慧城市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地方高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力图建设以智能建筑为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长远发展可实现以下三大目标。
重庆市南岸区、江津区、永川区等五区作为智慧城市试点区正面临着人才匮乏的主要问题。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人才输出的主力军,对缓解区域人才匮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通过打造地方高校以智能化为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有利于缓解重庆市智能建筑造价领域人才匮乏的现状,进而促进重庆市智慧城市快速发展。
伴随着传统房屋建筑市场逐步步入夕阳期,现代智能建筑正以蓬勃之势快速发展。重庆市地方高校工程造价专业,除重庆交通大学以培养交通建设造价为主要特色以外,其余均以输出土建方向造价人才为主,因而强化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建筑智能化知识储备,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受众度及市场核心竞争力。
重庆市地方高校中,开设建筑智能化相关课程的寥寥无几,而在工程造价专业中涉及系统的建筑智能化知识的高校目前尚未有一所。因而,对地方高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强化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建筑智能化知识储备,进而打造以建筑智能化为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将有利于提升学院区域影响力。
装配式建筑需要产学研融合发展
近日,第三届国际装配式前沿科技与技术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中、英、德、日等国近30名专家与会,分别就装配式建筑所涉及的专业话题进行了演讲和讨论。据悉,此次研讨会旨在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探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教融合与创新驱动,促进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
主办单位重庆市科技协会副主席周雄认为,我国正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行业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智能化人才,他希望研讨会能有力促进国际前沿装配式建筑理论与技术的交流,为推动和建设西南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院长朱新才表示,该校将投入7000万元,在位于重庆市大学城的新校区建设装配式建筑PC结构构件生产线,为建筑企业提供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培养岗位一线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
按照议程,会议紧凑有序地进行了整个周末,学者们分别就自己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分享。
江欢成院士一直致力于推广"天空城市"建设,此次研讨会上他着重就装配式建筑在"天空城市"的应用进行了报告。日本著名建筑师日蒲顺夫介绍了日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重庆市住建委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谢厚礼对《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规划(2018-2025)》进行了解读,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京街汇报了关于钢结构+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墙板拼装体系的研究成果,等等。议题主要集中于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建筑的预制装配与模块化设计、生产、部品制造与现场施工技术,BIM技术与EPC管理模式的最新理念等等,主要目的在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装配式专业化人才建设目标。
会后,与会人员到重庆市房地产学院装配式建筑、虚拟现实工程中心等地进行了参观,并开展了技术交流和项目洽谈活动。
(本刊记者:刘艳萍,孙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