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

2018-11-26 23:34张庭华范乾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海南省足球青少年

张庭华,石 硕,范乾辉

前言

自2014年底教育部推出《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15-2025 年)》,并成立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以来,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就开始在全国各个中小学全面迅猛地推广和普及起来。而与此相应,作为统筹推进的重要一环,海南自不例外。作为中国最南端“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区省份,其校园足球开展的具体成效,也直接决定着“2.0计划”[1]的有效落实与顺利完成。为此,为大力促进海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地发展,为校园足球发展的国家战略保驾护航,构建全方位的长效发展机制,则显得尤为重要且实为势在必行之举,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1 长效发展机制

1.1 全面领会和坚决执行中央政策与文件精神,确保落实

自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到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关于足球重要文件的相继落地,无不彰显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足球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那么,为什么是足球被首选为顶层设计呢?

其实,这不仅因它是神奇的“世界第一运动”,而更主要在于它是我国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就已经拥有的一项古老而辉煌的运动。可到近代以来,却已成为难以入围的昔日黄花,怎不让亿万球迷纠结。说得直白些,它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这个宝贝让我们的先人感受过荡气回肠、无比自豪的表现。可如今,却已成为让人难以忘怀的遗憾。为此,我们当然要力挽狂澜,复兴蹴鞠、重拾辉煌,以其为突破口,发挥以“一”带“多”、“以点带面”的效应,踢出校园体育的“加速度”,将踢出的经验和模式推广到其它项目上。虽然它只是校园体育发展的一个引擎,但却关系着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长远大计。

为做好该项工作,全国各地可谓是上下一盘棋,多级联动,采取一系列超常手段齐抓共管。海南省自不例外,先后发布《海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海南省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海南省贯彻〈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以及《海南省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等,其目的是保证省、市、县等各级政府部门都能“高保真”地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直接传递到每一所学校、每一户家庭、每一个学生,不会因层层过滤之后而逐层衰减或日渐式微。

当然,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力求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级政府应逐条逐款、循序渐进地推进,先易后难。对那些能执行的就应照单全收,如:培育与建立足球特色校、足球教练员与教师培训、特色校校长培训等;而对于暂且困难的则可延期解决,并着手想办法,寻找将来操作的妥善之举。例如:“制定专门的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学校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借助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青训力量……要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公园、人防工程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简易实用的足球活动场地。”[2]如此等内容的落实,短期内很难办理,就必须做好全方位的长远考量与规划,力争做到: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补齐短板。

1.2 深入学习和积极吸取外面世界的先进经验,锐意进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绝不能一叶障目,要“走得出去、引得进来”,虚心学习和深入借鉴世界足球强国以及国内先进理念与方法,有助于我们多快好省地少走弯路,走出捷径,走向成功。毕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英国,青少年参加社区体育,开启了足球教育的启蒙之路;俱乐部的足球学院,含各个年龄段的青训体系,则成为培养精英的“造血”基地;而校园足球体系,则是扩大足球人口的“永动机”和“蓄水池”。且指导教师(除教练外)均为非体育专业,即都是其它学科老师经过筛选考核合格后,接受培训才能上岗。因此,校园足球规模十分庞大,且每个年龄段都有全国性和地方性比赛。

在德国,足球成为全民的体育生活方式,不仅因遍布于全德各所学校的草根足球,还有专门的青少年和精英足球学校,以及全国众多业余训练网点和完善的青少年足球培养和发展体系。而发达的俱乐部制度更是德国足球成功的奥秘。其中,职业足球俱乐部、地方足协都与学校密切合作,采取走训制,“学训结合”,为有天赋的青少年提供科学系统的训练。并基于青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标准化的青训教材和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在法国,最为特色的就属全法首创的中学“足球班”,并配有《足球教育大纲》和五级水平制。学生毕业后,可获法国足球联盟予以承认的专门文凭。教育部和体育部还联合设立“希望中心尖子班制度”,包括足球在内的高中体育各种拔尖人才均可入内;同时,政府还专门制订“公主行动计划”,以吸引女孩子们的广泛参与。此外,对于那些不愿上学的孩子来说,俱乐部也是发掘和选拔足球优秀人才的重要机构,如:齐达内、拉斐尔·瓦拉内就是由此走向球星之路的。

在亚洲,如:日本,校园足球的开展主要依靠学校足球俱乐部。由学生家长和教练员协同负责,教练员多为学校聘请的不要任何报酬的志愿者。同时,足球专业大学生也会被定期定时地分配到各级各类学校俱乐部,对口挂钩、帮扶指导;韩国,每天有两段专门的“足球时间”,第一是课前晨练,第二是下学后。学生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而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足球。校园足球最大的亮点是周末联赛,遍布小学到高中。当然,假期还要举办各类锦标赛和杯赛等,以满足孩子们假日运动的身心需要。

综观上述足球强国,不禁感叹:我们以前的足球“改革”,真的有点闭门造车,与之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其实,屡战屡败皆源于“落后就要挨打”。人家的校园、课余与社区一体化体系,学校与俱乐部和足协的三方合作机制,足球班、尖子班、足球学校和足球学院的特色办学模式,专业的教学计划、训练大纲与培养目标等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多层级联赛的成功举行和业余教师的上岗指导,如此精彩纷呈且令人目不暇接的足球活动与创举,都是我们所自愧不如和乏善可陈的。这怎能不让人唏嘘,怎能不让人感到卑微和寥寂。人家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办学式样,而我们呢?则是孤单寂静的背影!人家的孩子在空闲时间玩的是足球,而我们呢?做的是作业。如此之落差,岂能可比!其实,我们现在的足球改革,才是真正的洗心革面。外面世界的先进经验与成功之法,都是需要我们逐一品尝的。在痛定思痛中,寻找中西合璧之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足球改革与发展之路。切不可盲目追随、随意搬抄。当然,这也是恍然大悟和幡然领悟之后,所生发的痛改前非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精神。如此,方可弥补和找回先人曾经激情玩过的,现在已经消失和逝去的那份热情。

1.3 不断扩大专业培养和多策并举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夯实队伍

校园足球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力量。它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师资要先行,而先行的关键是抓紧培养而培训。例如:海南省拟分步遴选建设367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小学200所,初中100所,高中阶段50所、高校17所。如此规模需要庞大的对口师资力量。而目前缺口却是相当巨大,绝大多数都是非足球专业教师,直接影响着培养质量和国家中长期足球发展战略的实施。

为此,眼前最“急功近利”和当下救急的办法,那就是:充分利用本地办学资源,扩大师范院校足球专修学生规模。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发动宣传攻略,打消就业顾虑,营造美好就业远景,吸引具有足球潜质和优势智能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为我省校园足球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而这些学生更具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是基层足球教学的主力军,是校园足球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人才。

而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的远景策略则是完善培训体系。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2015-2017)》(下称《发展报告》):“从2015年起到2020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培训类型包括骨干教师培训、优秀教练员培训、优秀裁判员培训、优秀退役运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各地培训者培训等。”[3]如此举措,意在打造一批专业精湛的足球精英。海南省也应借由以往培训经验,如:经过全省裁判员、教练员、领队培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培训等,已培育出众多优质足球师资,但不到千人的队伍仍难以满足庞大的缺口。为此,必须继续力争上游,完善《发展报告》中所提及的六个培训类型,并借助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资源优势,再加之省外国际足球A级教练员和专家助阵,塑造足球精英团队和精品课程。

此外,关于“缺师资”的全国性难题,王登峰司长也明确指出:“吸收先进的国外青训经验来培训中国老师,让老师再去教孩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王司长还鼓励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和社会各方面有志于、有益于中国足球发展的人士参与进来,共同来为孩子们踢球的事添砖加瓦。”[4]当然,这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它需要制订和出台特殊的应对之策,方可行得通。如:合肥市开创引进优秀体育人才的“绿色通道”,天津市河东区则采用聘请的方式,而北京市延庆区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都使职业球员顺利走入校园。至于有些是“改行”而来的不懂体育、更不懂足球的教师,也可参照英国做法,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如此等多措并举,方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荒”的病症。

1.4 切实保证课内外以及课间与课余足球活动的正常开展,全面推进

校园足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当前最根本的任务是解决好足球运动在广大中小学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但无论怎样,最基本的问题都离不开足球教学与训练、课外和课间活动四大要素。

虽然教育部只规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足球课,但各地在具体实施时却灵活多变,不受拘泥。正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如:广东省龙门县教育局要求,义务阶段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足球课;高中阶段开设足球选项课。同时,组建足球业余训练队伍,并在放学后训练一小时以上;北京市教委要求,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足球特色学校要适当增加足球课学时数。并将足球作为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山东省则明确提出:“小学和初中每周不少于1节足球课、每周至少3次足球大课间或课外活动;高中体育课实行专项化教学改革,首先保证开设足球课,学校每周至少1次足球大课间或课外活动……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校内趣味性足球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和初中、高中学校,要分别建立班级、年级代表队,参加年级教学比赛以及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赛事”;[5]江苏省13个县市区要求,每周至少一节校园足球课。诸多“破格”之法,不胜枚举!

而与之相比较,海南省倒显得中规中矩,如:“对于确定的‘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周至少安排1节以足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每周至少开展3次足球大课间或课外活动;高中阶段学校应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开设不同种类的足球选修课。”[6]这很明显:只是针对‘特色学校’,特校特办,没有面向普通学校,更不用说是普及了!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在途中跑中落伍了。我们需要在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四大要素上,即围绕着“四位一体”抓紧和努力,狠下功夫,与时间赛跑,望其项背、迎头赶上,有序进行。科学借鉴成熟的模式,通过树立典型,辐射和影响全省。例如:琼中女足、灵山中学、琼中思源实验学校、秀峰实验学校、白沙门小学等就已初具规模和形成体系。而这些学校完全可以总结和凝练经验,全省推介与宣传,以期达到重点学习与参照的效果。

1.5 抓紧规划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制度,提上日程

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是指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级别的足球比赛,并依据四个级别制订相应的竞赛体系。它主要依据面向中长期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和2015年7月教育部等6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而制订。按照文件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和规范有序的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四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实行赛事分级管理,建立县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制度。”[7]

为全力呼应和踊跃配合国家足球战略布局的需要,海南省结合地域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针对性地制订出《海南省贯彻<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并明确提出:“推动市、县(区)比赛,打造省、市县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竞赛机制”。[8]希望以此为契机,涌现或培育出更多的高水平球员、教练与裁判员以及足球工作者,为海南省足球事业的长效发展服务,为海南省职业足球队的建设服务。

然而,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按照《海南省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的规划,到2020年要形成:“以海口、三亚、万宁、儋州、琼中等市县东、南、西、北、中五个足球中心城市为龙头,构建青训体系和竞赛体系,建立健全校园足球、社会足球、精英足球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的海南足球发展框架”。[9]对此来说,已为时不远。虽然截至目前已相继举办过:海南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海口市校园足球联赛、海南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海口市“市长杯”校园足球邀请赛、琼海市小学生校园足球赛、万宁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赛、儋州“三月三”“民族团结杯”足球赛、陵水县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澄迈小学生校园足球赛、三亚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三亚吉阳区首届校园足球赛、“三元杯”中学女子校园足球联赛等。赛事精彩火热,横跨省市县区等不同层级,不仅有中学女足比赛,而且还在小学组及初中组实行甲乙升降级赛制,已初步形成五个足球中心城市为龙头的辐射效应。可谓:方兴未艾、态势良好。

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远未达到“四层四级”的战略要求,差距明显,仍主要局限于省市级比赛,如:海口、琼海、三亚、万宁、儋州等,且除海口、琼海外,也都是新近二年才开展起来;而像琼中这样持久发力、连续开展,以及陵水、澄迈和三亚吉阳区等这样新近开展的县区级比赛,更是比较稀缺。为此,要抓紧落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赶快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加把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充分调研,查摆问题,纠偏改进,明确现有问题与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具体规划“四层四级”的发展步骤,并确定时间表,方能“走得正、行得端”。毕竟,如果说足球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和课间活动四大要素是校园足球开展的温床和基石,那么,四级联赛就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1.6 着手研究入学与升学相互衔接的绿色成长通道,搭建桥梁

教育部1号《意见》要求:“探索中小学招生相互衔接的招生模式,形成相应的招生及足球运动员合理流动政策,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畅通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进入上一级学校、各类优秀运动队、有关足球职业俱乐部的通道”。[10]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为那些“冒尖”的足球苗子“该咋长”畅通渠道,即解决其升学衔接的焦点问题,以避免升学出路断档;拆掉其从普及到提高的“天花板”,为其顺利地成长和成才铺路搭桥,如此才能让家长和学生看到向上的出路与希望。

这也是学校应承担的责任。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职业球员,但要对所有孩子的发展负责,所以不能盲目招生。国内有许多成熟经验值得参鉴。如:江阴市,除足球传统校区内招收特长生外,还有4所中学可以跨区录取;厦门二中实行分流制。以运动技能差异为标杆,或转为普通班;或保送高中部,备考体育专业;或对文化课优异学生,激励其备考高中和名牌大学,继续发展足球特长;鲁能足球学校则完善苗子选拔“五个入口”,并“私人订制”地为每个孩子量身打造“五个出口”,在职业规划的管理平台上,不漏掉任何一个天才球员。

其实,无论是足球、还是其它项目,专业性和职业性极强,成为职业球员虽然伴随鲜花和掌声等光环,但毕竟艰难不易,只是少数极有天赋的苗子方可进入。而更多的因其钟爱而踏足,对于水平较高者,可通过单招、特招、高考、高水平招生等方式,进入体育类或师范类院校,成为体育专门人才;对于剩下者,则要体现体育的育人功能,奋起攻读文化课,正常升学。当然,现今院校也要跟上足球改革与发展步伐,完善专业培养方向,不能只是“三人行”,玩转教师、教练、裁判员,可在医疗、营养、体能、传媒等方面多多思考。

当然,这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不是简单的个案。因为现在许多省市的教育部门尚没有形成针对性的招生政策,致使学生升学路径受限,导致很多“潜力股”被迫放弃足球。因此,畅通绿色成长通道迫在眉睫。《海南省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专门提到:“教育部门会研究制定有利于调动学校、学生、家长积极性的优秀足球运动员升学政策,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大学相互衔接的升学政策体系……”我省教育部门会研究制定《海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招生方案》和《海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招生专项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11]试想,这样的惠民政策怎能不值得期待,但时不我与、事不宜迟,赶紧赶紧!因为这样的《方案》与《标准》,必将有力推进我省校园足球的高速发展;它们的尽快落地,必将惠及辛苦训练的莘莘学子和饱含殷切期望的家长与学校们。如此,我省校园足球的春天必将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1.7 加大投入专项经费和多方筹措基金支持,广开渠道

海南省教体艺厅〔2017〕1号文件要求:“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同时指出:“认真执行《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的要求,把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足球场地与器材实施满足教学、训练需要。”[12]从中可看出,中央意在强调全国各地要广纳渠道,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并强化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其目的就是要解决校园足球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因为场地缺乏是制约校园足球开展的最大障碍。高校尚可,中小学却难言乐观。城区学校面积有限,土地不足,学生踢球也只能是“见缝插针”;农村学校土场充足,但晴天踢球,满身都是土;雨天踢球,玩得一身泥。这样的事实岂能不让人无奈而伤感!那么,敢问路在何方?

为突破这一症结,全国各地可谓煞费苦心,纷纷搬上来“十八般武艺”。如:北京市朝阳区专门设立财政专项;辽宁省法库县设立专项财政预算;浙江省杭州市每年从体彩和财政中划拨经费,以及广泛吸引个人募捐、企业与社会赞助和社会资金参与等,都成为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海南省自不怠慢,仅2015年就投入不少于300万元专项经费。毕竟,校园足球要发展,资金、硬件设施是保障。为此,教育厅副厅长廖清林表示:“海南将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争取体彩公益金支持和社会各界赞助”。[13]同时,在《海南省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中也写道:“我省将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市(县)财政按现有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安排校园足球经费”。[14]

当然,在强有力的经费供给下,就要思考怎么用得好的问题。尽管“有钱好办事”,但要“办好事”,必先未雨绸缪。为此,今后加强场地设施建设要注意:第一,要规划好建设,扩大资源供给。新改扩建的公共足球场要充分考虑周边学校的学生需要、交通便利和安全事宜。第二,要广开渠道,利用高校场地优势“借鸡生蛋”,服务周边中小学,签订协议,为其提供场地支撑。第三,要灵活多样,摆脱竞技体育的规约,多建设一些“五人制”、“七人制”的小足球场,以便灵活多样地开展足球活动。

1.8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万众一心

激励机制是保障校园足球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催人奋进和砥砺前行的动力。它有助于激发个体潜能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现个人和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并进一步促进个人和组织良性而健康地发展。文明的激励宗旨是:了解人、关怀人、造就人,而不是给人贴上等级标签。因此,局限于传统的奖惩性评价不是激励目的,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所具有的远景规划,方显激励的长远志向。例如:就教师而言,教体艺厅〔2017〕1号文件在“保障措施”中明确要求:“落实好体育教师待遇问题,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足球训练和活动计入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15]海南省贯彻《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中虽然也明确提及:“加强师资管理,实施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指导员、裁判员持证上岗制度和从事校园足球教学激励机制。”[16]但是,具体的激励机制是什么,到底有没有执行1号文件的要求,却没有言明。其实,1号文件中的保障措施并不是什么新鲜内容,但却反复提及,意在反映的就是一线教师的心声与呼声,党中央已聆听到且再予重视和重现,就是希望各级政府部门予以遵照和即刻执行。

就教练员而言,众所周知,除正常教学及“三操”值班外,还要利用课外、课余、周末和假期等额外时间,开展足球辅导、训练和裁判执法等,工作负担和负荷较大。而这些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活动,恰恰是时下所需而应给与肯定的行为,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和忘却。其实,在教练员看来,这些辛勤的付出、尖酸的劳作,并不是因本身的“经济人”角色,而恰恰因其是真正的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社会人”。而这些无私的奉献正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要领地与激励方向。因评价的目的不是总结过去成绩,不是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而是按照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量体裁衣地为每一位教师设计和规划好未来,并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实现动态且长期的发展。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特长,激发其上进。例如:对于发展好的个人及其组织,可颁发“校园足球先生或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等,并广泛加以宣传和报道,拓展其影响力。这种非物质的精神激励,更能彰显教师自身的存在与价值;而对于那些职业倦怠、安于现状以及不思进取的个人或组织,其实也不必如传统奖惩性评价那样,做处分、扣工资、问责,已达以儆效尤、防微杜渐的目的。因为按照发展性教师评价,帮助其发现问题,摆正其发展方向,才是激励的硬道理。

此外,就校方、家长和学生而言,更是要消除其心理上的顾虑与担忧。毕竟,安全事故猛于虎,特别是足球,在急停急起和反复变向的身体接触中,在各式各样的磕磕绊绊中,很容易受到伤害。而这也正是人们最关心、最害怕出现的问题,但校园足球绝不能因噎废食。基于此,中国足球协会专门投保《校园足球运动责任保险》,标志着校园足球在风险保障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在打消了后顾之忧之外,周到的后勤服务也必不可少,包括队医与校医的专业医护、食宿安排、康复保健按摩室和更衣休息室以及理疗手段等硬件设施建设,也都是校园足球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上述诸多力量,只有汇集在一起,拧成一条绳,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并形成合力,方能使校园足球的发展走向美好的明天!

2 结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且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海南省校园足球的发展自不例外。但我们必须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在顶层设计的宏观思想指引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优势与力量,借由国内外和省内外成功案例,方能形成和制定出长效的发展规划与道路。

当然,本文论述的都是依据国家和海南省关于足球及校园足球发展的相关文件,提供自己的深思浅见,旨在抛砖引玉、投石问路,以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我们坚信:伴随着全国校园足球如火如荼地进行,伴随着省外先进事例的不断浮出和大量涌现,成功的进取、锐意的创新也必将会越来越多。为此,在充分参阅先进经验和融合地域特色的基础上,海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也必将快速地飞向成熟与成功。

猜你喜欢
海南省足球青少年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