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杰 周义义 朱邦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牌舞”健身价值及推广路径研究
董佳杰 周义义 朱邦森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0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藤牌舞”的健身价值和推广路径进行研究,认为长期坚持“藤牌舞”训练,对人体力量素质、心肺功能及灵敏性方面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建议其传承要以当地基层组织为主,使传承更接地气;以武术进校园为契机,大力进行推广;以删繁就简为手段,降低参与门槛;以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为媒介,扩大传播力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牌舞;健身价值;推广路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从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现在已公布四批,瑞安藤牌舞是在2011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
“藤牌舞”健身价值及推广路径。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络渠道获得与传统体育运动健身价值及推广路径相关的论文,通过与藤牌舞相关的专著深入系统地了解此项运动及运动的来源及传承情况。
1.2.2 访谈法
实地访谈瑞安“藤牌舞”的传承人,了解藤牌舞的套路形式,传承方式,历史演变及在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
1.2.3 实地考察法
到“藤牌舞”传承人家中及各训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方情况,包括器材、场地、人员等。
1.2.4 逻辑分析法
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与其它体育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给出结论与建议。
瑞安“藤牌舞”是被国务院 2011年5月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其前身源于明朝嘉靖时期戚继光闽抗倭“鸳鸯阵”中的藤牌兵操练布阵,始于清朝光绪年间。从明末到清朝中叶,藤牌逐渐代替了皮牌及其他防御武器,它的轻、大、坚不仅适用于浙闽沿海沼泽地,在戚继光浙闽抗倭战争中藤牌兵屡屡建功。到了清末民初,藤牌的作用日渐衰减,但民间百姓依然喜欢观看操练藤牌阵,于是瑞安籍的清兵、团勇把藤牌阵中可舞性可看性较强的动作编排成舞蹈节目在庙会中向大家表演,其寓意: 一是为了纪念威震敌胆的抗倭英雄戚继光; 二是为了驱邪保平安; 三是为了延续藤牌阵精髓世代血脉相传。在当时瑞安已以打藤牌闻名于温州五县,此后又从庙会上的表演逐步衍变成向豪门大户贺喜献艺。但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队员的解散,“藤牌舞”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除了上级文化部门给与一些传承赞助外,几乎再没有向以前那样出现大型的文艺舞台演出了。于是从1999年开始了申遗工作,到2011年终于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藤牌舞”的基本动作包括:道具执法和基本步法。道具执法包括执狮牌、执狮子牌、握抢、握刀等。基本步法包括抛石、站牌、出剑(刀)、背牌、交叉步出剑、原地跳步出剑、蹉步出剑、转身出剑、矮子步、前滚翻、跳步、弹踢、扫堂腿、并步跳等55个动作;双人动作包括:枪战藤牌(宁波对)、双锤抛叉、枪战狮子牌、双刀战藤牌4个动作。这些动作都是根据武术动作演变而来的,又结合相应的舞蹈动作,需要练习者有很好的腿部力量及武术基础,在双人动作过程中,又需要练习者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在滚的动作过程中又需要有很好的前庭技能和身体感知力。因此,“藤牌舞”对练习者来讲是很好的健身选择。[1]
2.2.1 提高练习者的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些部位用力的能力,或指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克服内部和外部阻力的能力。[2]增长骨骼肌力量的方法包括克服自身重量练习和借助外部力量练习。在“藤牌舞”的练习过程中,练习者需要手持藤牌、武术刀、双锤、枪等道具,有一定的质量,而且手臂需要持器械进行一些列的翻牌,礼牌、洗牌动作,涉及到上肢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有节奏的做屈伸、旋转动作,且动作全过程需要肌肉持续紧张用力;同样对于提高练习者的下肢力量来讲,藤牌舞的练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藤牌舞”讲究“矮、滚、圆、活、实、劲”,其中的“矮、实、劲”指的就是练习者要在整个过程中,马步要扎实、扎稳和扎矮,在“走矮子步”的时候,练习者要绕整个9m×6m的舞台用跪步走的方式配合手上挥牌和打刀动作走45-78步,这就对练习者的腿部力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般初次练习者根本不能完成,得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走完全程。通过对参加“藤牌舞”训练者的观察,发现他们的腿部肌肉线条明显,粗壮有力。
2.2.2 提高练习者的有氧耐力素质
有氧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3]“藤牌舞”是属于群体性武舞类体育项目,现流传下来的这套打法,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10分钟左右的练习,是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而且练习的间歇时间为10分钟,每次练习总的时间在120分钟左右,使练习者的有氧耐力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2.3 提高练习者的心肺功能水平
心肺功能包括心血管功能水平和肺功能水平。[4]“藤牌舞”是典型的有氧运动,长期的训练能使他们的心肌结构发生适应性改变,心肌纤维之间毛细血管数密度增加,有利于心肌组织的氧气和能量的供应,从而使心功能水平随之加强。[5]练习者在训练的过程中,骨骼肌的活动加强,机体对能源物质—氧气的需求变大,同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这就需要人体中肺输出量要快速增加,又通过心脏每博输出量的增加,提高血液携带氧的能力,而这些指标的提高又是通过胸腔及心肺的肌肉舒张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的。因此长期练习“藤牌舞”对提高练习者心肺功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2.2.4 提高练习者的灵敏素质
灵敏是运动者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6]“藤牌舞”在训练过程中在“交刀”过程中有转身跳的动作,同时在“藤牌阵”、“六首操”、“双刀战藤牌”环节中有翻滚动作,要根据对手或同伴的动作快速作出应答,再加上配合音乐的过程中,要保持队伍的整齐划一,这就需要练习者的神经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随时调整身体位置和动作。因此,练习者的灵敏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2.3.1 以当地基层组织为主,使传承更接地气
“藤牌舞”归根到底是瑞安人民的创造,温州瑞安有“藤牌舞”产生的条件,四百多年发展下来一直被瑞安人所喜爱,是逢年过节的保留节目,藤牌舞的伴奏也带有温州瑞安当地的方言色彩,当地人听了之后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些都为“藤牌舞”在瑞安的开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我国的主要矛盾已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广大农村和基层组织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也应该发扬和继承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藤牌舞”完全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为出发点,深入到当地的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介绍,广大招募演员,特别是当地的特警大队,工厂,学校,挑选一些身体素质好且对“藤牌舞”有积极学习兴趣的人员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切忌好高骛远,大喊“走出去”的空大口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障碍消除了,同时“藤牌舞”所包含的思想精髓也能被当地的人民更好的吸收,进而促进演出的整体效果,使传承更加接地气,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这样,传承队伍的形成保证了“藤牌舞”的传承延续性,再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个平台,增加到全国各地的宣传、汇报演出,从而扩大“藤牌舞”的影响力。
2.3.2 以武术进校园为契机,大力进行推广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广大中国人民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毫无疑问,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5年总局武管中心制定《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把武术进校园作为段位制推广的重中之重后,武术开始变成一时间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校园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8]因此,“藤牌舞”的推广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一宣传思想文化的重地,大力在校园中进行传承与推广。其推广方式有:(1)、在当地中小学课外活动课上进行推广,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具有更大的好奇心,这就为“藤牌舞”进校园奠定了基础;通过任课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韧性;又通过校园艺术节的举办,使学生收获演出成功带来喜悦和自豪感,使传承得以延续。(2)、在温州市各大高校作为选修课进行推广,大学生的思想和心态更加趋于成熟,自主学习能力强,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会执着的坚持下去。因此,吸引到高校学生的注意力是关键,因此“藤牌舞”应抓住学校大型的文艺表演机会,给学生展示其魅力。并且要与高校的有关体育部门加强联系,以选修课的形式进入到选课系统中去,吸引到学生的参与。
2.3.3 以删繁就简为手段,降低参与门槛
从太极拳、长拳等的推广经验来看,这些拳术都进行了一些精简,比如说太极拳演变成了适合大众健身的24式太极拳。那么“藤牌舞”的推广也应注意这一点。对于一些难度大,普通人难以掌握的武术动作和技巧动作,应该进行简化,比如“矮子步”,需要有很强的腿部力量才能完成45-78步的跪步走动作,一些翻滚动作对于没有体操基础的人来将有一定的难度;再如一些对打动作,需要在音乐伴奏下结合传统武术器械套路进行,这对于一些没有音乐节奏感的人来讲很难跟上动作节拍,最终望而却步。当把这些动作进行简化之后,如以半蹲走取代“矮子步”,以双脚跳取代“持牌前滚翻”,简化对打套路等,这样一来,人们就敢主动尝试,大大降低了人们参与练习的门槛。
2.3.4 以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为媒介,扩大传播力度
优秀民族文化既是当地的,又是国家的,更是世界的。“藤牌舞”的传承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推广,如用多媒体设备对“藤牌舞”的套路及详细的套路分解教学进行拍摄, 做到科学传承;运用网络手段,将这些影像资料上传到网络,扩大了传播的范围,使全世界人民都能欣赏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藤牌舞”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作,其将武术与舞蹈音乐相结合的形式,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兼收并蓄。悠久而光荣的抗倭历史,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抗敌的精神。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其精神以武舞的形式保存下来,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好其在提高人体力量素质、有氧耐力素质、心肺功能、灵敏性等方面的健身价值,以基层组织传播为主、武术进校园为契机、删繁就简套路为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途径,更好地推广。
[1]金兴盛.瑞安藤牌舞[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6-82.
[2]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3.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216.
[4] 张河水.不同架势太极拳对老年男性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差异的影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3(10):49.
[5] 徐国栋.运动解剖学第5版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244.
[6]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350.
[7] 余金汉.武术进校园问题探讨[J].武术研究,2016,1(10):71-72.
[8] 张强.武术进校园推广模式的多路径分析[J].学校武术教育研究,2016,1(5):58.
On the Fitness Value and Extension Path of the "Shield Dance",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NG Jiajie, etal.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06, Zhejiang, China)
董佳杰(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