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念 晋小洁
1.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
2.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当前,“文化因素越来越渗透于社会化生产的各个环节,文化作用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支撑,文化力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文化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1]“‘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强音。”[2]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我们不能再仅仅考虑如何“立于不败之地”的命题了,我们需要在提高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树立文化主导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而中华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但凡冠之以‘博大精深’的事物,都难以把握全面精准,如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华夏精神、传统医学等莫不如此,或因其历史悠久,变化多端;或因其地域辽阔,无边无沿。”[3]对于举世公认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来说,其走出去断然不是整体的一蹴而就的走出去,而应是有步骤、循序渐进的。
显然,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语言是首当其冲的代表,因为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交流工具;其次则是作为一种“身体语言”的体育运动文化。汉语的国际推广对于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代表,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在文化软实力竞争的背景下,武术的国际传播势在必行。当前,二者在走向世界的路途上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对于二者之间的互动始终没有深入展开,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探究。
通过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了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旨在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以电话咨询、电子邮件交流的形式,对孔子学院总部师资处、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师资培训基地、国际武联、等部门的有关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以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体育高校的留学生部门及对外武术教师进行访谈,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对国内知名的对外武术教学机构进行走访调查,考察了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的留学生武术教学部门,以及河北沧州、河南登封和温县、湖北的武当山等国际武术盛地,为研究提供直观可靠的参考。
3.1.1 汉语国际推广的价值和成效
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Humboldt)曾说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4]“语言是整个文化系统的符号、反映、积淀、滤色镜,等等”。[5]一个社会的语言承载着该社会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充满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人们在学习文字和运用语言中获得了整个文化体系,人们在学习一个国家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了该国的语言记录和所描绘的文化世界。国强则语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基础,在一定意义上,一个国家的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被需求程度也显示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还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
语言无可置疑地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发达国家都将语言国际推广纳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之中。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汉语言的国际推广,成立了中国国家汉语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言的国际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增加国家软实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1.2 中国武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独特优势和意义
如果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之说为人们所公认,那么,“民族的必须成为世界的”更是有识之士的共论。作为伟大中华悠久历史文化杰出代表的中国武术尤为如此。与中国各种传统文化形式相比,在参与国际传播与竞争方面,中国武术都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如武术用身体作为第一表达方式,易于了解、理解和接受,容易避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同化之嫌疑,具有健身、娱乐、竞技、文化承载等多元化功能,等等。而且,中国武术在承载中华民族的刚柔相济、推己及人、仁者爱人等等文化精神方面又是最为全面深入和直观的。从一首经典英文歌Kung Fu Fighting 里关于中国人都是武术高手的描写到外国人问温家宝:总理,您会武术吗?可以看出,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当之无愧的“名片”。更重要的是,武术远不止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6]“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思想与精神要义,有自己的文化力量。它从不同角度诠释着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演绎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所以,武术是以身体运动为表达方式的另一个“汉语言”,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战略优势和意义。
3.2.1 汉语国际推广为武术国际传播提供了信心和重要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时至今日,我国经济飞速且平稳的发展,不仅接济周边弱国,就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也是平稳度过,中国的未来被世界看好。因此,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来说不仅现在是个机会,也更意味着未来的机会。在法国大概有1-3万人学习汉语,并且每年都是以20%~30% 的速度在增长。在美国近几年来学习汉语的人也是飞速猛涨,由原来的6千人增长到现在的3万人,不仅如此,美国也开始在其国内的小学专门开设汉语这门课程。在韩国,人数更是众多,韩国已经超过200所大学开设汉语专门课程,并且已经把汉语列入必考科目。在日本同样如此,日本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万之多,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已经突破了600所。并且,由北京语言大学负责的汉语水平考试人数也是在不断增加,至今已突破16万人参加。由此可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并且每年都在增加。因此,中国信心和中国希望无疑会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把学习汉语作为对未来的选择,这也无疑给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信心。
汉语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孔子学院的建立与汉语言的国际推广无疑为其中国文化事项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自我国政府1993年支持的第一个海外汉语中心“莫斯科汉语中心”成立起,截止到1999年,海外汉语中心已超过5个,之后稳步增加。通过我国汉语言的广泛传播来带动中国文化的传播,无论是从制度、师资力量、教材、汉语国际推广现状来说都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比较完善的系统。由汉语言的国际推广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这无疑是给武术等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
3.2.2 汉语国际推广为武术国际传播提供语言上的必要辅助
语言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帮助人们保存、传承人类文明的成果。人际交往更是难以脱离语言,因为人们必须借助语言才能顺畅的交流,传递信息与情感。语言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它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的表现形式。 同样,语言更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人类借助语言将世世代代的全部智慧和生活劳动经验记录并传承下来,同时语言也记述了自己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历程。通过语言,人们还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表达和记录下来。 可以说,在人类文明中,只要需要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时候,语言就充当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如果没有语言,再璀璨夺目的文化也难以向世人展示。武术虽然是一种身体运动,没有语言的身体动作示范在人际传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这不等于说,武术的传播不需要语言,即便对于同文化的对象进行武术的传播也无法想象没有语言的传播效果。更何况,中国武术深厚的文化性是无法离开语言而很好地表达出来的。而在国际传播中,文化的表达和传播又恰恰是我们最核心的目标。
时至今日,汉语言的国际推广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已有数百所孔子学院传播汉语言,并且学习汉语的人数也是与日俱增,无论是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友人还是在国外工作的中国友人,其数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有了汉语言的成功推广作为基础,中国文化就可以借助这一载体进行更为有效的传播。即便对于武术这种比较直观的身体运动,语言的不通仍是巨大的障碍。有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基础,武术的国际传播就会大大降低难度。有了良好的汉语基础,武术技法和武术文化的教授都能够更加深入细致。
3.2.3 汉语国际推广为武术国际传播提供经验借鉴
汉语国际传播的成功不仅为中国武术国际推广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3.2.3.1 分阶段走向世界不同区域
中国属于亚洲,中国的发展对于亚洲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仅如此,中国与亚洲大多数国家同属于儒文化圈,先天的优势使得汉语容易在亚洲地区得到推广。中国最早的孔子学院就是在韩国成立的,日本的孔子学院也是数量发展迅速,这为孔子学院内在全世界的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示范作用。美国由于有大量的华人华侨,从而在推广汉语方面也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之以欧洲为另一个重要的战略实施地区。欧洲集中着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这不仅能很好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更能很好的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这种分步骤实施的经验同样适用于武术等中国文化的走出去。
3.2.3.2 以在校学生作为主要实施对象
在校学生处于学习阶段,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无论是记忆力还是学习能力都处于黄金阶段,所以,选在校学生为实施对象是明智之举。孔子学院总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与国外高校合作成立“孔子学院”,与国外中小学合作成立“孔子课堂”,利用青少年在年龄阶段上的优势,取得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武术则更是如此,中国武术在海外青少年当中具有深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由于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电影的传播和影响,海外青少年对于中国功夫充满着好奇与热爱。跟国外高校、中小学合作建立武术教学训练机构,将会大幅地提高武术国际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不仅如此,青少年走向社会之后,迅速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届时将更加有利于武术的深度、全面地传播。
3.2.3.3 上升为国家战略
虽然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下设于教育部,归属教育部管理。但是,她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其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国家财政拨款的丰厚,国家涉外政策的特殊对待,更体现在国家对其定位的特殊高度。国家领导人每每出国访问,当地孔子学院往往是其重要考察对象。甚至许多孔子学院的成立仪式都是国家领导人亲自在场见证的。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将其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的重要实施路径。反过来,这一国家战略高度的定位,又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推动力。虽然世界对于汉语的学习和接受是他们本体的需要,但我国将其定位到国家战略高度无疑是其取得当前成就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武术的国际推广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目前存在的困难重重,其原因有诸多方面,但是,其应有的战略高度的忽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在我们国人的潜意识里,武术只是一个普通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未免显得小题大做,这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短浅之见。日本向全世界推广柔道、空手道,韩国向全世界传播跆拳道,无不是以“不遗余力”的国家战略的态度来实施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态度和战略的明智。
3.2.3.4 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
在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和发展阶段中,没有国家领导的充分重视而仅靠某一个所谓的“国家级部门”的实施是不可能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的。汉语国际推广如果没有国家汉办这个强有力的实施主体作为组织保证,则断无当今孔子学院之花开遍全球之盛况。国家汉办名为教育部下一个司局级单位,实则担负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使命和民族大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向来寄予厚望并给予高度重视。因此,中国武术的全面国际化传播也需要一个能够调动各部门参与进来“视之为己任”的组织机构,这个组织机构最重要的不是挂在哪个部委下面,而是要形式上冠以“国家”名头,事实上得到国家领导人及国家各部委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一致支持。参照“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名称可为“中国国家武术国际传播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武办”)。诚能如此,则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之大业方可“实副其名”,中国武术方能真正发挥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优势,实现其文化战略意义。
3.2.3.5 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本硕博各层次均已有开展。以本科生培养为例,教育部于1985年正式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2010 年底,全国共有285所高校开设该专业;2012年底,全国共有342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在校生63933 人[7],同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外汉语专业与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专业合并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部2013 年和2014 年两年新批备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高校21 所;截至2015 年9月,全国开设对外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数量达363 所。[8]武术国际传播应借鉴汉语国际推广人才培养的经验。一方面,把武术国际传播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到重要位置。可以发挥体育高等院校在培养武术人才中的优势,不断加强武术传播者的思想、业务与作风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武德高尚,专业水平和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好,了解西方文化,外语沟通能力强,精通国际法则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综合素质高的武术传播者队伍,以适应武术国际传播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尽快加大研究和工作的力度,筹建对外武术专业,培养武术国际传播专业人才。
3.3.1 汉语国际推广具有局限性
知名学者汤一介先生面对孔子学院却直言:现在孔子学院的发展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主要教语言,教文化的比较少。[9]语言和文字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代表整体的文化。虽然世界上掀起了汉语热,但是仅仅局限于语言的推广是不能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只能说汉语言的国际推广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契机,是一把钥匙,而不是整片森林。更何况,语言在文化传播中有他自身的局限。首先,在人类繁衍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差异,不同区域的民族产生了自己特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积淀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社会的熏陶一代代传承保存下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汉语热可以让别的民族了解中国文化,但是却不一定可以接受中国文化。其次,语言可以传播正面的信息,也可能传播偏误的信息,单纯的语言表达可能产生扭曲文化内涵的负面作用。
所以,想要全面深入的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想要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还必须有其他中国文化形式的紧随而至,例如中国武术、京剧、中医等。如果汉语言作为第一个推向世界的文化部分,那么接下来要举全国之力推向世界的文化形式就是中华武术。
3.3.2 武术国际传播已取得显著的成就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随着华夏文明延续至今,拥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不仅能够健身、防身、修身养性,更是中华文化的体现,武术中的和谐阴阳观,一静一动谓之阴阳。武术中的意蕴美,武术套路中的站如松、坐如钟、转如轮、快如风等,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审美情趣。
自1936年远赴柏林奥运会表演至今,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1956年建立了中国武术协会,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比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国际奥委会吸收为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这也成为了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标志。现如今,在汉语言国际推广的带领下,全球学习武术的人数已达数亿人之多,可见武术的国际化已经小有成就。
3.3.3 武术国际传播可以弥补汉语国际推广的局限性
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人世间的文化刺激强度,第一是视觉,即图像,第二是听觉,即音乐,第三才是抽象转换信号,即文本。”[10]在这里,余秋雨先生认为,听到的民族传统音乐、看到的石佛古迹,更能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不愧为著名的文化学者,他能够看到文本在传播文化方面的局限性。然而,传播文化最强的符号是听觉、视觉的吗?不,还有更深的,那就是触觉。只有用身体去切实的触碰才能最深的感受到那种文化承载的延绵不绝的艺术力量。比如,练习太极拳,和太极拳大师们推推手,才能真正的知道中国文化的知己知彼、舍己从人、推己及人等文化精神。全力推广汉语的机构——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自身也早已意识到了单纯推广汉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和不足,多年以来已与河南省教育厅、首都体育学院等单位合作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国际汉语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等武术国际推广机构。[11][12]尽管国家汉办仍是在汉语国际推广的目的和大背景下建立此类机构的,但是,但仍起到了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客观作用和国家汉办对于单纯汉语言推广局限性的主观清醒认识。
文化竞争力和文化主导权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提高文化竞争力和树立文化主导权则需要传播民族文化。在此方面,我国通过文化强国战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距离中国目前GDP世界第二的国际地位仍然差距巨大。通过汉语国际推广的“文”的路径,已经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同时,武术国际传播的“武”的路径亦通过影视艺术、体育竞赛、文化交流等形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