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惠平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高职院校可以被视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营,为社会各个行业输送职业能力相对较强的人才始终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体育课程教学也应紧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去开展与运行,以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升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尽管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相关应对措施进行了解析。
在应试教育传统教学理念的作用下,国内众多高职院校长期沿袭教学与管理的办学理念,没有创立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思想。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课程教师教学观念长期得不到更新,教学方法沿用“满堂灌”“填鸭式”等老套形式,多半是践行本科院校或是中专院校的教学模式,没有构建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办学宗旨相匹配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科学性与针对性缺乏,没有将高职教育特色彰显出来。所以改善教学理念,构建特色教育模式,尤其是有院校特色满足院校发展需求的特色教育模式是很有意义的,这样做可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锻炼学生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教学目标在教育教学当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项目,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有所不同,在完成知识教育、素质教育等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任务,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在课程教学期间,应以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以及发展需求为基点,规划出差异性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体育教学在目标性方面是缺失的,与普通高等教育无明显差别,面向专业的目标设定几乎没有,教学方法单一,对于职业能力的提升没有作用。
高职体育课程开展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态,还要整合学生所读专业特征,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体能,从而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但是现阶段,国内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排球、篮球等传统项目占主导,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协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并无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要求内容的体现,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基本一致,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社会需要背道而驰。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是:(1)项目竞技为主,忽视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未能传播体育健康知识。(2)所授内容未与专业相结合,课程设置时未考虑学生的职业特性,未设置对学生职业发展有利的的课程。
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年龄断层、职称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不强、知识更新缓慢、学历偏低、教学理念陈旧等问题,由于受学历和专业等因素影响,部分教师并不是毕业于体育或师范学校,也并没有受过专业的体育学习或训练,这样就导致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偏低等问题。高职院校一般陷于发展基础薄弱、师资层次较低、人数较少、教学压力大,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创新,加之体育教学器材、场地等硬件设施的陈旧或缺乏,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进和活动的开展受到巨大的影响。
(1)我国职业院校教学目标为培养能够满足劳动生产与管理行业的应用型、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故此体育教学应积极紧扣职业特点进行,在培养动手能力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方式,强化职业素质,引导学生多使用基本体育技能,即学即用。
(2)在对体育学科本质进行解析的过程中发现,其自身就具备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功能。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多数学生热衷于体育项目教学活动,可以达到舒缓身心以及获得体育技能的目标。体育教学形式多样,不少的内容可以与职业活动结合起来,在技能和体魄锻炼的同时与职业发展同步进行,对学生的各方面适应能力进行培养,为未来职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体育教育教授学生很多竞技活动知识和技能,可以锻炼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他们应对挫折等方面的精神能力,培养其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基本社交能力,增强适应性,为职业发展贡献力量。
身体素质与专业素质均是所有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就业行程上必需条件,具备优良的职业能力是学生在应聘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优势条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长跑、立定跳远等基础形式去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也应不断调整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强化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需要循序渐进,对学生的专业情况、个体特点有明确的了解,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以此为基点设置课程,设置教学任务,落实人才发展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要结合学生职业发展方向规划教学,针对性培养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针对性与专业性等特征,这就要求课程教师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深度解析他们工作岗位对体能素质提出的不同标准,创设培养与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防治职业病的项目,不同专业在教学任务以及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应体现出差异性特征。例如,对于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培养他们下肢耐力,可以采用立定跳远等体育项目去培养学生上述职业素质;会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多数情况下为伏案工作,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可外加办公室瑜伽或颈部放松训练等内容;物流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对他们腰部、腿部力量提出一定要求,教师可以借助哑铃等健身器材训练强化学生肌力与耐力。此外,篮球、足球等运行形式可以整体提升学生的体力及肢体的灵敏度,并巧妙的将上下肢、腰腹以及耐力训练等内容整合其中。
教师要在教学当中贯彻职业发展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把项目和竞技技能的训练与职业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不断提升其思想意识和身体素质,也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突发情况应对的教育,培养其针对各种条件的体魄。
拟设职业情景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被视为体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办法,以拟化的职业场景为依托,模拟职业作业活动,借此方式强化体育课程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关联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在工作岗位中能够顺利的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有条不紊的处理各项突发事件。比如,在服务类及商务类的专业中,可以借助创设模拟实战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攻击与防御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未来职业特点有提前认识,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不断提升体能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目标。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虽然能够体现多变性,能够充实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方法在高职院校中并不是万能的,不少专业不能适用这一教学法,必须根据现实的状况,有选择性地使用。
课堂教学环境可以被视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存在竞争与合作,成功与失败。教师可以借助创设体育技能竞赛的方式,使学生扮演社会某一领域中人员的角色,让他们在相互合作与竞争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创设社会情境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协助学生在扮演相关角色的过程中,不断对角色特有的行为方式进行效仿,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个体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衔接的紧凑性,不断提升学生与人交流、协调关系等基础性职业能力。体育常规体制和用人单位制度之间存在某些共同特征,高职院校应不断对本校体育常规体制内容与章程进行调整,不断强化其与单位体制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可仿照用人单位遵纪守法、言行规范等标准对体育教学工作运行模式进行管理,协助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强化行为方式的规范性,不断优化工作面貌与形象,促使学生积极适应未来工作状态,为在工作岗位上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提供优势条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强化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借助多样化教学措施构建职业场景,不断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发展趋向,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整体锻炼。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职业精神与态度。若学生在体育技能竞赛过程中出现中途欲退出与放弃的行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使学生迎难而上,实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潮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具备必要的素质至关重要。体育教育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具体可以提出几种对策:一是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确保学生身体的健康性;二是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强化职业技能;三是创设社会情境,培养学生职业品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体育教育当中也要贯彻上述理念,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从体育教学的口径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