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商人体育会的兴起及其对近代体育的影响

2018-11-26 02:33:55
中国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商人体育

牟 艳



晚清商人体育会的兴起及其对近代体育的影响

牟 艳

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2

通过对晚清商人体育会的兴起及其对近代体育影响进行探讨,发现,商人体育会的兴起是晚清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变动的产物。商人体育会兴起的原因与晚清商人为保护身家财产与自强御侮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军国民思潮与强身强种观念的影响,重商思潮与商人时代使命感的萌发,高涨的民族主义爱国思想与联合自治思想的觉醒,清末掀起兴办体育会的热潮等,都对商人体育会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商人体育会最初多为商人健身强体的体育社团组织,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相当战斗力的商人准武装团体。其兴起改善了我国千百年来“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对我国近代社会体育的开展和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晚清;体育会;商团

中国近代商会系指“晚清以来按照官方法令设立的中国商人的社会组织”[4],是政府从事工商管理的社会中介组织。商人体育会是晚清商人为强身健体而建立的民间商人体育社团。这些体育会是商人自发组织起来,以练习体操为主要内容,是近代中国成立较早的社会体育组织,为近代商团武装的建立做了铺垫。“商团是商会领导下的商人准武装团体,其前身则通常为仿效西方而设立的体育会”[4]。商人体育会、商团是商会的派生物,与商会联系密切,属于商会的外围社团组织。商会在其中起着轴心主导作用,并通过这些外围组织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清末的体育会,滥觞于1905年上海成立的“五体育会”。在清末最后的几年时间里发展迅速,遍及全国各地。它的产生是我国社团组织从传统到现代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宏观的历史眼光看,商人体育会和商团既是一个健身强体的民间社会体育组织,也是近代众多民间社团组织中的一类独特的团体,它的活动和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对商人体育会和商团的深入研究能够增强我们对民间体育社团组织在近代发展演变的具体认识,有助于深入了解晚清时期体育对近代资产阶级的影响,及其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各行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从体育的视角进行剖析,也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商会史和商团史的研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总是能够为今人提供一些参考或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人体育会和商团的研究也是当下我国“理顺体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团体关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社团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等一系列现实需求所迫切呼唤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整体基础薄弱、自治能力不强、过于依赖政府、经费短缺等问题,尚难以承担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15]。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规范的体育社团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政府部门与体育社团怎样确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或许也可以从商人体育会和商团的研究中探寻到不少颇具启迪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始,商会史和商团史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商团史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商会史。以往史学界对于商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苏州、天津等地的商团,较多关注了对商团事件、商团沿革、商团与辛亥革命、商团性质与功能等方面地考察。近年来,商人体育会的研究也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如张秀芹曾对苏商体育会的产生、发展及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更多的研究是把商人体育会作为考察商团历史沿革和清末体育会种类的部分内容来呈现,目前,针对此专门的研究尚为数不多,从体育视角进行考察的更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拟以上海、苏州、天津等地的商人体育会、商团为例,对晚清商人体育会的兴起及其对近代体育的影响作初步地探讨。

1 社会背景

晚清商人体育会和商团的兴起绝非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晚清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变动的产物。鸦片战争以后,国势每况愈下,列强不断侵蚀,巨额的赔款和庞大的开支使清朝财政左支右绌。晚清“商战论”与“重商思潮”兴起,清政府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是挽回已失权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重商惠工”政策,鼓励商人成立商会等各种社团,这对于商人体育会的成立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外国经济侵略,严重威胁着中国商人的经济利益,有些租界中的洋商联合起来成立了维护自己利益的武装团体,并经常对华商进行欺压和挑衅,严重威胁着华商的生命财产安全,“武力捍商”和“联结团体”成为晚清商人的迫切需要。除此之外,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商人的政治思想意识也渐趋成熟,为了拯救民族危亡,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加之清末自治思潮、军国民思潮的影响,商人“尚武之风”也日渐盛行,晚清商人也认识到体育为“强身强种”、“保家卫国”的重要手段,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商人体育会的成立。

2 商人体育会兴起的原因

2.1 直接原因:保护身家财产与自强御侮

晚清时期外资在华企业数量增加,各国商人先后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了不同类型的洋商总会。尤其是1853年4月,洋商为保障上海租界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害,成立了一支由20多个国家组成的准军事化武装组织——万国商团。洋商经常违反租界规定,对华商百般刁难,商人的生计受到威胁。据记载:“1905年底,上海发生大闹会审公廨案,租界巡抚罢工,当局请万国商团出面维持社会治安,但因与租界里的华人语言不通,常常发生摩擦,租界商民的商业活动受到威胁。不久,道胜银行买办虞洽卿会同华比银行买办胡寄梅、花旗银行买办袁恒之商量,认为维护华商利益、保护租界华人生命财产系当务之急,拟创设华商体操会社[16]。”1906年秋,苏商体育会在禀请试办时提到:“泰西各国商人,皆有军人资格,如上海租界西商,设有商团,无事则按期操演,有事则守望相助,是以租界之中,偶有变端,其所损失多华商财产,西人晏然如故,彼优我拙,相形益见[11]。”由此可见,晚清商人面对外商入侵、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为了保护广大商铺和商人的身家财产,商人期望以“武力捍商”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商人成立体育会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了“振起国民尚武之精神”,与自强御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苏商体育会在举行首次开操仪式时提到:“鸟兽昆虫,皆有卫身避敌之法,而况于人。人为万物之灵,岂可无卫身避敌之思想,今之体育会,即此意也。本来邻里相处,无庸防护,自外人进中国,遂有以强制弱之势,是以吾人丞须讲求体育,以为自强之基……商之同业,犹士之同学也,皆我之兄弟也。诸君须要一心一意,如兄之与弟,同心御外侮,则苏商之体育会,即各省之先河。[11]”可见,在“中国积贫积弱,在外国逼迫日蹙之机”,商人体育会的成立更是一种自强自立的表现,其抵制外侮、挽救民族危机的政治意义十分突出。

2.2 重要原因:军国民思潮与强身强种观念的影响

清末,随着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在1903年拒俄运动期间,军国民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其主要内容是“宣传讲求体育,强身健体,养成国民尚武精神,号召救亡图存”。时人指出“国家之强弱,与民质尚武与否密切相关”[7]。并指出“中国屡战屡败,遭受列强欺压,任人宰割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军人之精神不备,尚武精神欠缺,国民体质羸弱,无战斗力”[21]。当时反映商人意愿的报刊也大力宣传军国民思想,如《时报》曾发表一篇题为《论国家之竞争力》的文章,指出“体力者,是国民身体上之能力也。有雄健尚武之风,临敌而不惧,是之谓有战斗力;具坚强不屈之志,百折而不固,明于卫生,强实而不夭折,是国民之有健康力,……国民之体力,固为国家竞争力之一端”[21]。受军国民思潮的影响,商人尚武之风盛行,强身强种、救亡图存的观念也日益强烈。

1905年,上海先后在沪南、沪西区成立了“沪学会体育部、商业体操会、商余学会、商业补习会、沪西士商体育会”5个商业体育组织,时称“五体育会”,沪北区租界成立了华商体操会,据《上海商团小史》记载:“国民躯体羸弱,致蒙‘东亚病夫’之诟,欲图强国,必先强种,乃于民国纪元前五年发起组织体育会,锻炼体魄,研习武课,冀成干城之选。[14]” 1911年,天津体育社在创建时提到:“国家之存亡,视乎国民之强弱,国民强者种必存,国民弱者国必亡。况当此世界大通列强环峙,我国迭遭外患,势甚堪危,若不发奋图强将何以支持危局。故本埠绅商学报各界热心诸君发起创办天津体育社,俾得提振国民尚武之精神,藉以互保国家危亡之末运[1]。”可见,受军国民思潮影响,商界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体育为强身强种、保家卫国的重要手段。在面对民族危亡之局,商人们并非是坐以待毙的悲观主义者,也不甘心停留于中华民族衰弱之处境,而是期望通过成立体育会以讲求体育、强壮国民之体魄,振刷国民之精神,以图挽救中华民族之危亡。

2.3 推动作用:重商思潮与商人时代使命感的萌发

“重本抑末”历来是历代封建王朝一以贯之的做法,而20世纪初,清王朝面临着巨额的赔款和庞大的开支,财政面临崩溃的边缘。晚清掀起了“重商主义”思潮,“实业为救亡之先务”,“以商为立国之本”。实业成为挽救民族危亡、救亡图存的关键,统治阶级经济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了中国第1部商法——《商律》,随后又颁布了《商标注册章程》《华商出洋赛会章程》等振兴商务的章程法令。除此之外,清王朝还通过制定一系列奖励农工商实业的奖励章程来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清政府还大力倡导商人成立商会等各种社团组织。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规定:“凡属商务繁富之区,不论系省垣或城埠,均应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前此所设商务公所等类似的组织,一律改为商会。[4]”“重商惠工”政策的推行以及商会的成立,对于振兴商务、提升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重商惠工”政策的推行以及商人社会地位和形象的提升,商人逐渐摆脱了长期形成的社会自卑感,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他们提出“上古之强在牧业,中古之强在农业,至今世强在商业……商兴则民富,民富则国强。国强之基础我商人宜肩其责。[3]” “今日之商家,实操我民族存亡兴废之权也”“欲抵御外祸,保固内权,亦非可望诸他人,其责任惟在我国民而己”[18]。从这些言论中,不难发现晚清商人所流露出的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也萌发了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商人体育会和商团的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4 思想基础:高涨的民族主义爱国思想与联合自治思想的觉醒

晚清,帝国主义加紧对华地侵略渗透,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商人出现了每况愈下的生计危机感,也促使商人反帝爱国思想高涨。商界中的爱国志士发出“凡我商人,宜发爱国之热忱,本爱国之天良,届期多来聚议办法,勿失商家体面为要”[18]。商人提出了“视国事如家事,爱国土如家产,勿任他人妄割取一寸之土,妄侵窃我一毫之权”[4]。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商人将自己的身家转移于整个国家和民族,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爱国精神。与此同时,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和队伍的不断壮大,商人意识到完全依赖政府的保护是不可行的,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团结起来“合大群”。因而指出:“爱国非可空言,其要尤在联合,一人之爱国心其力甚微,合众人之爱国心其力始大。[6]”并指出“四民职业虽殊,同处一方,安危与共,自卫莫如团练,合群赖有同人”[2]。还有的呼吁“四方同志,联络众城,公益维持,和衷共济”[12]。可见,晚清商人在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渗透之际,在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的驱使下,萌发了过去从没有过的群体认同感和强烈的合群合力思想,迫切期望联合起来建立能够维护自身利益的社团组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人体育会、商团的成立是晚清商人在时代责任感驱使下而采取的一项爱国救亡措施。

2.5 积极影响:清末掀起兴办体育会的热潮

在清末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提倡体育,并且出台了推广体育的饬令。全国各地纷纷通过兴办体育学堂和创设体育会等办法组织热血青年,进行身体锻炼,习练军事技能。体育会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人民在民族主义爱国感情的驱使下,建立的民间社会体育组织,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当时成立的体育会数目繁多,但就其性质而言,主要有3类:1)以体育为掩护,为革命培养武装力量的体育会;2)专为研习和推广武术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会;3)为保护商业利益而成立的商界体育会。据《上海市自治志》记载,到1912年,上海各业共组织了20个商团。上海开风气之先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1906年,苏商体育会在禀请试办时提到:“近者上海北市有华商操会,南市有商业体操会,皆急起直追,力图补救。苏州水陆交通,市廛阗溢,凡商界身家财产,奚啻亿兆,咸寄于此。亟宜振刷精神,固结团体,去畏葸之积习,弭隐患于无形。现经职等公同集议,拟于省垣适中之地,设苏商体育会。[11]”另据《绍兴白话》报道:“松江商会议员,照上海华商体育会章程,立了一个商界体育会,预备将来地方自治,就好自立商团,定在七月初一开会,到会的都是上等商人,足见商人智识也渐渐发达了。[13]”可见,上海商界设立体育会对其他地区有很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各地商界纷纷效仿。

3 商人体育会向商团的演变

晚清商人体育会是商团的前身,从上海、苏州等地的情况来看,商人体育会一般都经历了一个由商人、店员强身健体的民间体育社团到准军事性质的商人武装团体——商团的转变过程。晚清时局动荡、治安力量缺乏,商人为保商自卫之需,是商人体育会演变为商团的重要原因。

1907年,革命党人在两广、安徽连续发动武装起义,长江中下游局势动荡不安,恰遇“华界禁绝烟馆,官廷深恐烟民暴动,乃商请“五体育会”派员维持地方秩序……五团体乃组织临时商团,设司令部,分段出防,历三昼夜,得庆无事”[14]。在社会动荡,警力不足的情况下,“五体育会”担负起了出防维持地方治安的重任。1911年,上海分散的各业体育会、商团发展为上海商人的联合准武装组织,开近代中国商人创办准军事社团之先河。苏州的情况也是如此,1912年6月,苏商体育会改名为苏商团公会,其会长在改订章程时提到:“苏商体育会开办已届六年,能力虽储,范围尚狭,盖仅仅为同志讲武之地,未逞实行保卫地方之责也。军兴以来,国家多事,闾阎不能无恐。迨大局底定,而督程公适膺内阁以去,于时宵小乘机,匪徒隐伏,人心浮动,不可终日。有识者咸谓非力求自卫之计,以辅助军队不可。[11]”于是,改组后的苏州商团不再仅是商人强身健体的社团组织,而是“以辅助军警,共维地方治安为宗旨”,团员“有警则出任巡防,无事则各营商业”[11]。天津商团也无例外,当时有鉴于“变兵焚略”、“居民涂炭,商业荡然”,天津商务总会认为“商团之设,保卫商业要举”。1912年,天津体育会、水团、绅商保卫局3个组织联合成立了天津商团。以“辅助军警维持市面,弹压匪乱”。可见,随着清末政治形势的持续恶化,清政府内、外交困,无力维护社会治安,在清政府支持和扶植下,商人以保卫商业为缘由,维持市面治安,商人体育会逐渐演变为商团。

4 商人体育会的性质

虽然商人体育会和商团关系密切,但两者在性质上却有很大区别。从其创会的宗旨上看,商人体育会主要是商人、店员自发组织的以练习体操、健身强体为目的体育社团。1906年,华商体操会颁布章程,其宗旨为“健身卫生、尚武强身”。苏商体育会宗旨为“讲求体育,力矫柔弱,以振起国民尚武之精神,而结成商界完全之团体,并望入会者研究卫生”[11]。天津体育社规定“招收本埠土著并寄居之士农工商及其子弟,练习体操,强健身体,振作尚武精神为宗旨”[7]。而商团则是以辅助军警,维持治安为主的准军事武装组织。如,苏州商团“本团以辅助军警自保治安,养成军国民资格,维持商场秩序为宗旨。[11]”天津商团是“以防范土匪,保卫城厢治安,补助巡警为宗旨”[10]。上海商团以“扶佐国家势力,保卫地方治安为宗旨”[9]。从其机构与编制上看,苏商体育会时期就已经是一个编制较为固定和完备的团体,设有正副会长、议事员、体操教员、书记员、会计员、庶务员等。发展至苏州商团时,其准军事化特征特别明显,如,苏州商团公会时期设立司令部,教练长改为商团总司令长,各地教练员改为司令。在编制上“以团本部操生为基本队,城厢内外各区,依次分设支队,即称为苏州商团某区第几队。”“在队操生,仿照陆军步兵编制之”[11]。拥有枪械是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人准军事武装组织的重要标志。绝大多数的商人体育会在成立不久之后就拥有了枪支。如1905年,上海“五体育会”成立时,并无枪支弹药,两年后,体育会成员经常出防保卫地方治安,“商余学会自置枪械60枝,商学补习会自置40枝,其他各会也由沪道拨给160枝,并联合成立商团公会”[20]。苏商体育会在创建之初也无枪支弹药,以练习体操为主,后借得老式“摩提尼枪”42支、子弹 1 000发,拥有了枪械后,并获批弹药,进行真枪实弹的打靶训练。拥有枪械壮大了商人的实力,也使商人体育会由一个相对松散的体育团体演变为准军事武装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区商人体育会和商团的情况也有区别,不能一概而论。在组织形式上,上海商团是由分散的各业体育会、商团组成,而苏商体育会从成立到改组为商团,始终是一个统一的一元化团体。就商团与官府的关系来讲,天津体育社开办之初官办色彩很浓,而苏州商团却没有任何官方色彩,具有纯商纯民的性质。上海商团的发展与官府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具有半官方色彩。从与商会的关系来讲,天津体育社和苏商体育会对商会都有较大的依赖性,属于商会的半武装团体。而上海商团与商会的关系较之前两者要弱得多,主要是和上海商人地方自治团体——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联系。

5 商人体育会的训练活动与作用

商人体育会开展的日常活动主要是组织会员进行以体操为主的体育训练。上海“五体育会”经常开展以“徒手体操、柔软体操、木枪、杠子、田径运动、兵式操练”等近代西方体育项目为主的活动。1906年,苏商体育会成立时指出:“本会先聘教习,课以柔软体操。俟三月后,规仿上海成法,再添器械体操及各种兵式操法,以期大成。[11]”其会员主要是练习体操为主,教以各种兵式操法、柔软体操、器械体操及步兵射击等。每日操练1小时,一年四季无间断。1905年,无锡成立锡金钱业体育会“爰参沪章,勉为试办,先习体操,继练兵操”[5],以图自强。体育会聘请专职教练,对会员进行拳击、摔跤、武术和队列操练。1907年,在上海成立的商业体操会,操练内容最初以徒手体操为主。会员每天早上进行操练,平时会操地点在沪军营附近的南操场,设有天桥、绳梯、吊竿、沙坑,各种柔软体操设备。体育活动的内容不仅只限于体操,还包括传统体育项目,甚至还有游戏用具、健身房等体育健身设施。如,华商体操会就曾专门开设健身房,天津体育社“操场设有游戏器具,为社员练技之用”。由此可见,商人体育会初期进行体育训练的项目主要是以西方体操为主要内容,也包含一些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这对于西方体育的引入和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增强国民体质、普及健身意识等积极作用。与商团相比,商人体育会的军事操练内容相对较少,也进一步说明商人体育会创设之初主要是商人、店员进行强身健体的体育社团组织。

商人体育会转变为商团后,训练内容主要以军事操练为主。1911年,上海各业先后设立商团,并联合组成“全国商团联合会”,“咸具爱国热诚,无间寒暑,晨则勤习兵式操法,因无枪械,多以木制赝者为代,夜复集于会所,由教练员讲解《步兵操典》[8]”各会经常“礼聘通才,研究武术,冀借以转移风气,而使一般文弱青年振作精神,趋向尚武[8]”上海商团逐渐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准军事武装团体。1922年,苏州商团进行改组,规定“本团在队操生之操防勤务学术课程,由团长、教练长会同教练员,按照陆军操术编订之”[11],要求“操员尤须服从命令,以符军人资格”;日常的训练也较为严格,“凡演操时,不得无故擅离队伍,倘有特别事故及临时发生疾病,须告知班长转报教练员及队长允许后,方可离队”;“休息时只能在就近行动,不得远离,归队亦宜迅速”[11]。《拟定苏州商团学术科预定表》中规定了训练分术科和学科,术科主要是柔软体操、实弹射击、刺枪术、器械体操、徒手单人教练、野外侦探教练、持枪单人操练、两军对抗演习等军事科目。学科包括陆军礼节、军语学、军制学、步兵操典摘要、野外要务令、步兵前哨学等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商人体育会和商团在进行训练的同时十分注重对会员的精神培育。如,苏商体育会强调,在体育之外“尤不可不讲者,莫如德育、智育。有德育,则乃有爱国心,公德心;有智育,则乃可讲求制造,振兴实业,以为抵制外货之计。现在组织斯会,全在团体之坚固”[11]。对于激发会员的爱国热情产生了积极效果。据《大公报》记载,美国传教士丁义华对天津体育社颇为推崇,并且还积极为天津体育社献计献策,提出了“五当”、“五勿”等建议。具体指出,会员“当有恒心、当有服从性质、当有模范思想、当有公共观念、当有真道德”,“勿过求急进、勿怕人指摘、勿因小失大、勿嫌发达迟缓、勿招社会之嫉恨”。这些建议对于提高会员的思想觉悟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上海“五体育会”在操练之余,还经常组织会员学习外文知识,“敦请社会名流演说各种致富图强之要旨”,鼓舞“非振作尚武精神,无以资自卫而谋富强”。这些活动对于引导会员了解西方社会,关心国家兴衰,寻求致富之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作为以“健体强身”为发端的体育社团组织,商人体育会和商团在历史上发挥了独特的社会作用。在维持社会治安、稳定城市社会生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一支重要的安保力量,也成为地方官府得以信赖和倚靠的重要社会力量。并且,上海、武汉等地商团还成为革命斗争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在光复上海、辛亥革命等战斗中商团都义无反顾,英勇奋战,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

6 商人体育会对近代体育的影响

6.1 增强了商人尚武思想,改善了社会“重文轻武”之积习

我国“重文轻武”之风由来已久,对中国社会影响颇深。“我国右文左武,相沿千载,积弱既形,遂称‘东亚病夫’之国”。苏州商人也指出:“尚武好侠,三吴古风,东晋六朝以后乃寝,至于文弱。数千年来,使我东南文物之邦,文治足以光史乘,而略武不足以壮湖山,则重文轻武之积习使然也。戊戌之后,废制艺,兴学校,列体操一门于学科,以拯其积弱之习,而沪商乃有体操会之设。[11]”苏商体育会成立之初,因受“重文轻武”封建思想的影响,遭人另眼相待。“犹忆操服过市井,时人犹以当兵嗤之,嘻!积习之不易挽也”[11]。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其发展,因其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信任和支持,重文轻武的风气得到改善。据载“华商体操会每次出操时,都会引来众多百姓的驻足观看,并不断有喝彩叫好声”[16]。也促使会员人数和规模迅速扩大。“倡之者奋,和之者众,入会者乃达百四十人之多,以今之兵制衡之,数逾一连”[11]。苏商体育会会员人数从开始的70多人,发展到140多人,至1928年,会员人数达2 000多人。发展成为一支具备相当战斗力的商人准武装组织。商人体育会的兴起,增强了商人讲求体育、强壮体魄、御侮自卫的思想,改善了中国长期以来“好男不当兵”的偏见,也动摇了中国千百年来“重文轻武”的封建思想。

6.2 促进我国近代社会体育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体育史的研究中一般认为,近代体育主要在学校和军队中开展得较多,社会体育虽有提倡,但实际上民众的参与度并不高,也缺乏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但当关注晚清商人群体时发现,近代体育其实早已走出学校、跨越人群的界限,融入大多数市民之中。首先,从会员的社会身份看,商人体育会和商团的会员主要是以工商界的人士为主,但也不仅限于商。1911年,上海商团组成全国商团联合会时,发表声明“希望工商界能人人入会,以演操为正当之事业”。但实际上并不限于商,苏商体育会规定“入会者不限于商”,但均“无乖乎商人之名义”。从其实际情况考察看,苏商体育会刚刚成立时“有会员145人,只有50人注明了职业,其中学界有3人”,其他人员还包括“私塾教员1人、会馆庶务1人、车站票房1人”。可见,商人体育会的参与人员并不仅仅限于工商界,其中还包括知识分子群体和其他行业的人士。其次,从参加的人数和发展规模来看,数量多影响大。据统计,“自1905年华商体育会成立至1913年上海商团解散,上海先后成立的商团成员总数达6 000人”[17]。苏商体育会自1906年秋成立时的145名会员,发展至1928年7月“除团本部之外,附设有31个支部,还设有3个大队和1个常备队,另有1个军乐部,人数增至2 188人。[19]”从训练的时间和项目来看,据《大公报》报道,天津体育社的训练时间是“每日上午六点出操,七点半收操,下午六点十分出操,七点十分收操”,每天训练时间2小时[1]。训练项目也是始终把“体操”作为重要内容,让工商界的商人、店员以及知识界等各领域的人士接受体操训练,锻炼体魄,提高了民众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参与意识。

6.3 促进近现代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曾产生过“行”、“团”、“会馆”、“公所”等商人组织,但并非商人自发成立的,而是为方便官府的管理和需要而设,因此也不具备近代社团的特征。晚清商人体育会和商团一般都具有完备的章程、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化和民主气息浓厚等特点,这也为近现代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从苏州和天津现有的资料看,商人体育会和商团都制定有完备的规章,并对体育会的宗旨、会员、权利义务、职员设置、经费收支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从《大公报》对天津体育社的介绍史料中了解到,体育社设有社长、理事、教习、书记等,人员配备比较合理。组织结构也十分完备,有经理、司事主管、书记等,人事职责明确,财务管理独立。还都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奖惩措施。如,天津体育社规定,社员“应亲身到社请假,允准后发给二联假单,以资考察分别勤惰。并议定暂行教员规则七条,俾资遵守,如有违规照章实行。” “在操场中操作时应听总教习教令,如有故意违背者分别记特别大过一次”[1]。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领导人选任方式上,采用的是“选举制”。如,苏商体育会规定:“本会职员由会员投票公举,占多数者任之,一年一举,连举者连任。[11]”天津商团规定“团长、团副由商会执行委员会投票选举”。这种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度也构成了商人体育会和商团的近代性和民主性的特征,也为近现代社会体育组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7 结论

综上所述,晚清商人体育会、商团的兴起是晚清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变动的产物,对于维护商人利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等都发挥了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商人体育会创设的直接原因不仅是为了保护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与自强救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军国民思潮是刺激商人成立体育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社会政策层面看,晚清政府“重商惠工”政策的推行以及商会的成立对商人体育会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商人思想意识角度看,晚清商人高涨的民族主义爱国思想以及出于联合团体、自治自立思想的觉醒,为商人体育会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清末掀起的兴办体育会热,对商人体育会的成立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顺应时代发展,商人体育会从最初多为商人健身强体的体育社团组织逐渐演变成为具有相当战斗力的准武装团体,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商人利益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商人体育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成立较早的社会体育组织,它的兴起改善了中国千百年来“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推动了以体操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西方体育在我国的传播,对我国近代社会体育的开展和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历史局限性,晚清商人体育社团是在军国民思潮和尚武强种的大背景下兴起的,在广泛传播和推动西方体育的同时也致使近代体育带浓厚的军事色彩,加深了民众把西方体育当作军事手段的认识。从商人体育会的兴起和发展可以看出,我国近代商人不仅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关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1] 侯杰.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45-248.

[2] 李根源.吴县志.卷54[M].苏州:苏州文新公司,1933.

[3] 论说:兴商为强国之本说[N].商务报(北京),1904.08:11-17.

[4] 马敏,付海晏.中国近代商会通史(第1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 汤可可.近代无锡商团的性质及社会功能[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3):54-60.

[6] 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M].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83.

[7] 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2395.

[8] 伍特公.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44-145.

[9] 张宪文,方庆秋.中华民国史大辞典[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02.

[10] 张学军.直隶商会与直隶社会变迁(1903—1928)[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76.

[11] 章开沅,朱英,祖苏.苏州商团档案汇编(上)[M].四川:巴蜀书社,2008.

[12] 章开沅.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1860—1919)[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7.

[13] 中国近事.松江商人注重体育[N].绍兴白话报.[出版年不详](107):3.

[14] 中国史学会.辛亥革命(7)[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57:86.

[15] 周爱光,周进国.我国直辖市体育社团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完善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0(1):7-15.

[16] 周继厚.中外体育徽章图志[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4-5.

[17] 朱亮.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2.

[18]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3,240.

[19] 朱英.苏州商团:近代商人的独特军事武装[J].江苏社会科学,2008,(7):159-167.

[20] 朱英.晚清商人尚武思想的萌发及其影响[J].史学月刊,1993, (3):56-60.

[21] 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0-102.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ing Merchants' Sports Associ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on Modern Sports

MOU Yan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Jinan 250102,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ing Merchants' Sports Associ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on modern sports. The rise of the Merchants' Sports Association was the product of a series of changes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trend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ason for rising of Merchants sports has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at they try to protect their own wealth and prevent the outside bullying. The sports grow up by the fluence from the trend of thought in militarism education, the imitation of the West, the businessman's own awakening of martial arts, patriotism, the awakening of autonomy movement and the policy of "encouraging trade and bringing benefits to business" introduc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other factors. Merchants Sports Associ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create strong physical businessmen, and gradually it developed into a considerable businessmen quasi-armed group with great fighting capacity. The rise of Merchants' Sports Association promoted the spread of modern sports in China and improved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putting mental training above physical training "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s well 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al sports and organization of social sports.

G80-05

1002-9826(2018)01-0027-06

10.16470/j.csst.201801004

2017-06-09;

2017-11-09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230SS15117)

牟艳,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史与奥林匹克运动,E-mail:mooyoo@163.com。

猜你喜欢
商人体育
言而无信的商人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商人服象与象之分布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5:50
威尼斯商人
我为体育狂
商人心中的能源梦
能源(2017年8期)2017-10-18 00:47:38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