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继林 唐明欢
少数民族地区龙舟赛事开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广西南宁为例*
尹继林 唐明欢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调查南宁市各地龙舟开展状况,指出南宁市龙舟运动发展中的不足,以全面了解南宁市龙舟运动的发展状况,并针对不足提出南宁市开展龙舟运动的对策,为促进南宁市龙舟更快更好地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少数民族;龙舟;现状;对策
龙舟运动是一项凝聚中华传统特色的体育文化现象,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流变和演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同样具有开展龙舟运动的习俗,龙舟运动与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中华龙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龙舟运动的开展需要在水面宽广、水质良好、风力适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1],广西南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的条件为开展龙舟运动提供了理想的水域环境,如南宁南湖、横县郁江等。由于开展龙舟运动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经济的发展。而对广西南宁市龙舟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对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南宁市龙舟品牌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龙舟运动在南宁市开展非常普遍,每年5-6月份,市区及各乡镇都会举办不同规模和性质的龙舟比赛,体现了浓厚的民间民俗文化色彩和氛围,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2004年首届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的举办吸引了国内外共计10支队伍的参加[2]。此后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南宁市已经连续举办多年,且赛况一年比一年精彩,随着赛事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国外的参赛队伍也逐渐增加,如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等均曾派出队伍参赛。除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之外,在2013年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南宁“中国水城”国际龙舟赛也在南宁市南湖举行,多元化地展现龙舟文化及激情四射的民族精神。而为了丰富和充实赛事的传统文化气息,近几年的龙舟赛基本在端午节期间举行,系列赛事的品牌效应和文化内涵得到了提升。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为广西各地与其他地区及国际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共同感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奋勇争先、团结拼搏、不断进取的龙舟精神,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在南宁市得到发展升华[3]。
表1 南宁市国际龙舟邀请赛
年份地点比赛名称参赛队伍数量 2004南宁市南湖公园第一届南宁国际龙舟赛10支 2005南宁市南湖公园第二届南宁国际龙舟赛16支 2006南宁市南湖公园第三届南宁国际龙舟赛57支 2007南宁市南湖公园第四届南宁国际龙舟赛56支 2008南宁市南湖公园第五届南宁国际龙舟赛43支 2009南宁市南湖公园第六届南宁国际龙舟赛58支 2011南宁市南湖公园第七届南宁国际龙舟赛70支 2012南宁市南湖公园第八届南宁国际龙舟赛73支 2013南宁市南湖公园第九届南宁国际龙舟赛56支 2014南宁市南湖公园第十届南宁国际龙舟赛65支 2015南宁市南湖公园第十一届南宁国际龙舟赛67支 2016南宁市南湖公园第十二届南宁国际龙舟赛70支 2017南宁市南湖公园第十三届南宁国际龙舟赛68支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它影响着龙舟运动水平的提升与龙舟文化的升华。在南宁市的高校中,广西民族大学开展龙舟运动尤为火热,整个校园凝聚着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形成了教学、训练、竞赛、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机制,彰显了龙舟运动在高校的影响力。1991年广西民族大学龙舟队正式建立,参加过多次在中国举行的各种国际龙舟邀请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南宁十五中是广西唯一一所发展龙舟运动的中学,十五中学生龙舟队每年都参加南宁国际龙舟赛,而且成绩一年比一年好。龙舟在学校的开展不仅可以起到龙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利用龙舟运动中所蕴含的团结、拼搏和奋进的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改革开放后,经济繁荣给龙舟运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每年端午节,八桂大地到处呈现出龙舟竞渡的欢庆场面。南宁市各地龙舟赛大多都是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在中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符合端午节的习俗,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增强端午节的喜庆气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4]。很多南宁县区的龙舟赛都是每年举办,如横县,自1984年9月,由横州公社江南大队龙舟队代表广西, 参加在广东佛山市举行的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比赛后,每一年的端午节都举行龙舟比赛。人们为了饱观龙舟竞渡的盛景,早早的就扶老携幼,聚集在江两岸的桥上、房顶、山头, 观看的群众比肩接踵, 欢呼雀跃。
表2 南宁市龙舟运动在节庆活动中开展情况
乡镇地点名称 横县郁江横县龙舟赛 江南区扬美村左江河段端午节龙舟赛 隆安县石雁江隆安县端午节龙舟赛 宾阳县清水河端午节龙舟赛 扶绥县左江龙头村河段“美丽广西·清洁乡村”龙舟赛
2.1.1乡镇经费筹集过于单一
龙舟比赛规模较大且参与人数众多,对于经费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5]。训练经费是经费需求的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各龙舟训练队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实体的资助或赞助,经费的来源相对单一,经费支持的不稳定性对于龙舟队训练的正常开展影响较大。赛事举办的经费来源大多依赖于政府拨款,由于赛事规模和影响力的限制,很多中小级别的赛事很难吸引赞助商的资金赞助,这样的赛事往往受到很大限制。此外,宣传工作力度的有限性,导致大众对一项赛事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局限,没有充分地利用媒体传播,造成了大多数赛事的小众化[6],并且随着现代娱乐休闲方式和竞技体育的蓬勃冲击,使得包括龙舟运动在内的传统体育文化赛事越来越不被新生代所知。
2.1.2 乡镇运动员水平不高和教练员缺乏
龙舟运动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乡镇龙舟队的队员基本是村民临时集合组建,训练时间短、专业性不足等因素导致其运动水平普遍较低。而乡镇等基层龙舟队训练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的技术、战术、体能等方面的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基层龙舟训练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参赛的积极性;而且参赛队伍的教练员大都没有专业技术水平,多是比较有威望的退休人员担任负责人、教练员。因此乡镇龙舟运动水平不高,没有很好的途径培养龙舟运动人才,没能为南宁市龙舟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使得南宁市的整体龙舟水平无法持续提高。
2.1.3 乡镇龙舟比赛管理有待加强
龙舟赛的管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龙舟比赛现场的管理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场治安方面,参赛人员、现场观众数量庞大,且都集中在比赛的终点观望台附近,造成道路的拥挤而影响市政交通,对市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横县举办端午龙舟赛时,因为治安工作不到位,槎江路人群攒动拥挤不堪,汽车根本无法通行。二是赛场的卫生管理方面,许多市民观众自行携带零食入场观看比赛,由于赛事观看区域内没有警示提醒标志,且垃圾桶等卫生设施安排较少且不合理,导致垃圾满地遗留,影响了群众对于龙舟赛的主观评价。此外协管人员配置过少,不能满足现场秩序、卫生管理和治安管理的需求。
随着南宁市龙舟赛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参赛队伍不断增多、竞技水平的慢慢提升,其正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迈进,然而龙舟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凸显和进一步挖掘。虽然在龙舟比赛过程中贯穿着舞龙舞狮、威风锣鼓表演、邕宁八音等民俗文化风情展示,但龙舟文化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及文化内涵具有无法估量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7]。目前,这些宝贵的无形资产都没有被深度开发,更多的龙舟比赛只是一项以凸显竞技水平的形式存在,没有将中国龙舟竞渡延绵几千年的文化深意和民族寓意通过比赛活动展现给国内外群众。
南宁市的龙舟赛事一般持续两天的时间,置于各乡镇的龙舟赛事一般仅持续一天就结束了,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由于龙舟赛对场地、器材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长时间比赛对赛事的组织运行和经费支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自2004年举办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以来,到南宁市参加龙舟赛的队伍不断增多,赛事影响力也不断地增大,观看龙舟赛的观众也飞快增长【4】。虽然南宁市在南湖周边建立了沿湖的观望大道与观望台,但是仍然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因此,场地设施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赛事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空间。
乡镇龙舟水平的高低与南宁市龙舟水平的影响息息相关,只有加快乡镇龙舟活动整体水平提高,才能为南宁市龙舟运动的发展营造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为龙舟专业人才培养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及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要缩小乡镇和南宁市区龙舟水平的差距。首先,南宁市应派龙舟相关的工作人员进乡镇考察,观擦乡镇龙舟开展状况,指导乡镇龙舟的开展[3];其次,将乡镇的龙舟管理人员集中起来培训,加强龙舟管理人员的龙舟技术知识,学习多样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学习龙舟赛事的管理方式,增强乡镇领导人整体知识水平;最后,南宁市各乡镇应多举办不同形式的龙舟比赛,增强乡镇龙舟文化氛围,以比赛累积经验,挖掘、培养龙舟运动人才,向南宁市龙舟专业人才提供后备力量,不断促进南宁市龙舟品牌的打造。
龙舟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核心文化特色,是一项具有能够唤起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的运动项目,呈现的是同舟共济、百舸争流的龙舟精神[7]。因此,举办龙舟赛事应充分地挖掘龙舟文化的深层要义,如比赛开始之前的祭祖、画龙点睛等活动,都需要保留乃至传承下去。在保留龙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在龙舟赛事上穿插摩托艇皮划艇、海上降落伞等时尚的体育旅游项目,开阔群众的视野,提高人民的兴趣性,推进全面健身运动的发展。此外,在龙舟比赛期间穿插文艺晚会、书画展、摄影大赛等各种文化活动,弥补龙舟运动持续时间短的问题,丰富南宁市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
任何一项文化的认同都离不开宣传、推广,正如广告界知名人士辖诺.贝蒂.范德努特所“广告工作是当代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者和创造者”[8]。在确保民族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保持其民族魅力,充分挖掘龙舟赛的传统文化。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工具进行宣传.加强与媒体的合作,进一步扩大龙舟运动的影响力。在赛事阶段,应利用电视媒体这一传播手段,以吸引赞助商的加盟,加大赛事的资金投入。还要鼓励民间多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和体育爱好者的关注。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全市的大学生龙舟比赛,并进行现场直播,并争取社会、企业的赞助,把比赛办好、办活,办出影响、办出规模、办出特色[8]。
由于龙舟是民间的、松散的和传统的体育活动,龙舟运动员都是村民自发组织的,专业运动员几乎没有。所以应积极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加强运动员的龙舟基本技能学习,每年定期举办或鼓励本地教练员到外地参观和培训学习,以提高南宁龙舟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成绩。首先,政府组织开展教练员专业培训。由体育局等部门组织教练员的专业培训,向市县区教练员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的学习培训。其次,通过高等教育,开展推广培训。在高等院校(如广西民族大学)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培训,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最后,开展实践培训。政府和各县区定期、不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通过比赛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7]。
龙舟运动课程应以掌握龙舟健身方法为主题,以龙舟运动教学游戏、训练竞赛实践为支撑点,以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最终教学目标.将龙舟运动水上和陆上技术及身体素质教学内容进行建构,水陆相融,形成集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教学模式[5]。大学生龙舟运动协会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组织丰富比赛形式,强化比赛的权威性,定期参与国际国内高校大学龙舟比赛,逐步使大学生龙舟运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品牌发展轨道。广西高校龙舟教练应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参赛机会,拓宽视野,了解和掌握训练的新动态、新理论、新技术。
龙舟精神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源远流长、世代相传,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市开展龙舟赛不仅能够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进而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激发“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更能够为展示南宁风貌、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奠定基础。而鉴于当前南宁市龙舟赛事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相关文化部门以及赛事举办承办方应着力于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妥善解决,进而促进南宁市龙舟运动和谐快速发展。
[1]辛梦霞.“湖北龙舟大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民族传统体育,2014,4(7):129-131.
[2]骆万丽.国际龙舟邀请赛--绿城南宁的又一张亮丽名片[N].广西日报,2005-6-19.
[3]伍广建,何卫东.广西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研究——试论广西民族大学龙舟运动[J].体育科技,2007,28(2):66-71.
[4]温学书.广西龙舟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
[5]刘水庆,于浩,凌菊美.对西双版纳州傣族泼水节龙舟赛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4):23-25.
[6]李玮.大理百族传统体育项目划龙船运动的发展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188-199.
[7]李兵.吉林省开展龙舟运动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1):110-114.
[8]谢雄健,黄丽娟,黄艳菲,等.广西中越双边龙舟赛发展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5):88-91.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ragon Boat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Taking Nanning of Guangxi as an Example
YIN Jilin, etal.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535011, Guangxi, China)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东盟推广与文化适应研究(16CTY022); 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型研究(KY2016YB466)。
尹继林(198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