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承载地缘特征与文化的传统民居

2018-11-26 06:14
科学中国人 2018年18期
关键词:吊脚楼土家族苗族

吊脚楼也称“吊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

作为川派建筑(川派建筑,即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在川派建筑中以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川西吊脚楼最具鲜明特色)中尊贵的存在,吊脚楼融合多民族智慧,被誉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它依山靠河就势而建,丝檐、走栏自成一派,看似随意却十分考究,承载着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

风格自成一派

吊脚楼,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但它又与一般干栏式有所不同,并未全部悬空。它广泛分布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等地区,大都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它是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的传统民居,早期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居多,而如今,鄂西的吊脚楼大多采用泥瓦铺盖,但也仍保留着旧时鲜明的民族特色。“伐青山”“架大码”“排扇”“立屋竖柱”,勤劳的人们手把手建造,从木料的选备、梁柱的加工到吊脚楼的建成皆有讲究,所以吊脚楼的修建也一直被各族人视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吊脚楼

多数吊脚楼可依照吊脚的形式进行分类,最为普遍的一种被称为“单吊式”,即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其次还有在正房两头皆有吊出厢房的“双吊式”,以及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的“四合水式”等。样式不同并非因地域不同导致,主要依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

形式规格各异,但吊脚楼建筑结构大都相似。将正屋建在实地之上,厢房部分悬空,依靠柱子支撑。这样高悬地面的设计,使其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同时还节约了土地,让楼板下的空间也能够发挥作用。因地制宜,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支撑,分上下两层。它们一般造价低廉,却对于空间的利用独具匠心: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舒适度不高,多用来关牲口或堆杂物。

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其中,4排扇3间屋的结构,中间为堂屋,有窗明亮、宽敞方便,人们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或者接待客人。左右两边的饶间有着居住、烧饭的作用,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除此之外,吊脚楼上还有绕楼的曲廊、回廊并配有栏杆。

民族特色

——苗族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归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苗族吊脚楼遵照传统,有着清楚的建造规格。地基必须是把斜坡挖成上下两层,每层进深各为6尺多,各层面积约100平方米。上下两层相差约4尺多,层与层之间的山壁和外层山体用石头砌成保坎。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

采用穿斗式结构,吊脚楼每排房柱5~7根不等,在柱子之间用瓜或枋穿连,组成牢固的网络结构。中柱一定要用枫木,因为枫树是苗族的生命图腾树,是象征祖先灵魂的圣树。此外,祖宗圣灵的神龛要设在二楼的中柱脚,寓意圣灵日夜庇荫,合家兴旺发达、人人健康平安。

——侗族吊脚楼

山居侗族的吊脚楼多为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供人居住,前半部光线充足,是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室,其中设有“火塘”,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饭的。第三层楼上设卧房。一般一家一栋,也有的村寨,如广西三江县的苗江、八江、林溪一带,多聚族而居,将同一房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供喜庆佳节,聚集于此,设宴接待宾客。

走栏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最早的形式和建造方式为挑廊式,即在二层向外挑出一廊得此名。

一般楼设二三层,分别在一、二、三面设廊出挑,廊步宽在2.8尺左右,挑廊吊柱由挑枋承托,出檐深度一般以两挑两步或三挑两步最为常见。这类吊脚楼空透轻灵、文静雅致,高高的翘角、精细的装饰、轻巧的造型是它的主要特点。若从地形上看,吊脚楼往往占据地形不利之处,如坡地、陡坎、溪沟等,而主体部分则位于平整的基地上。若从吊脚楼与主体的结合方式看,分别有一侧吊脚楼、左右不对称吊脚楼、左右对称吊脚楼三种,其中以一侧吊脚楼最为常见。

土家族吊脚楼

苗寨吊脚楼

除此之外,土家族还有一种不做挑廊的吊脚楼,其正屋主体部分与厢房吊脚楼直角相连,似乎已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矩”。通透的支柱、轻灵的翘角反而成为了视觉的焦点,如永顺老司城、泽家、石堤有一部分吊脚楼便有类似的特点。

——瑶族吊脚楼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居住地平地较少,同时山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吊脚楼便成了最合适的建筑。

瑶家吊脚楼“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瑶族人民根据实用性和环境特性,强化建筑性格,自由选址,借助柴水方便、风光优美的地势,采用数十棵杉木撑起为基脚,建起被称为“千脚落地”的木楼。整座木楼以杉木为柱、为梁、为壁、为门窗、为地板,以杉皮为盖顶,不油不漆,无矫无饰,一切顺其本色,自然天成,朴实无华。或金鸡独立于山脊,或连片成寨于坡前,或负山含水,或隐幽藏奇……千姿百态,格局自由,情调浪漫,更重要的是它冬暖夏凉,不燥不潮,空气新鲜,是瑶山人最好的居所。

猜你喜欢
吊脚楼土家族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山城吊脚楼
土家族情歌
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
土家风情惹人醉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