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的会计教育改革研究

2018-11-25 16:11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商业会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务协同技能

□(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韶关512005)

会计高等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及技术进步使得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等效成为可能,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运用国际准则的关键,这对会计高等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目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因缺乏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必要的通用技能不足而屡被社会所诟病,特别是会计教育的静态性与会计职业的不同步性和不匹配性,难以有效满足经济社会需求。在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下,高校正在寻求对会计教育进行进一步改革,弥合研究者、教育者和实务者对会计职业能力的期望差距,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职业需求,并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融合,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当然依靠高校单一主体难以解决会计高等教育的缺陷,需要高校和政府、企业、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进行深度合作,最大程度发挥协同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

一、当前会计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传统会计高等教育未能有效实现会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其知识体系无法与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匹配,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限制,难以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职业的“愿望清单”不断发生变化,职业成功所需的能力和高校提供的教育之间的期望差距日益扩大,并导致人才市场出现供需错配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因缺少相关技能和实务经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会计人员有大量的需求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结构性矛盾还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延续,并影响到地区的竞争力。

(二)侧重于以会计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广义知识包含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与问题的解决相联系,是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策略性知识又称为认知策略。目前会计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趋势非常明显,其重点是强调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以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成功的标准,而不是围绕会计的职业生涯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现有的职业资格和职称考试主要侧重规则和程序等技术性问题,侧重于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较少考虑“为什么”的问题,忽略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特别是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进步,例行和重复性的任务将逐步被机器所替代,低端会计人才需求将大幅减少,这就必须培养学生高阶技能。传统的会计课程主要围绕着会计技术和会计程序进行设计,加之会计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不同的课程体系相互割裂,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脱离复杂、真实的现实环境,难以保证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延续性指导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这种狭隘的方法无法解决在更为宽泛的会计和社会环境如何决策的问题。会计研究、会计教育和会计实务之间脱节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一方面会计研究呈现高大上的趋势,无法落地,另一方面会计实务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会计教育的发展,但是会计教育往往难以实现与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学生缺少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等高阶技能。大部分专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侧重于理论研究,缺少实践经验,无法将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而兼职教师队伍又因其教学方法等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呈现不可持续的状态。课程的设计和市场需求的有机整合能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课程设计、提供和评价不能针对社会需求做出灵敏的反映,则无法实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会计教育应当聚焦职业的长期需求,这就必须培养会计从业者拥有专业技能和泛管理能力,但目前的会计高等教育主要目标是适应工作的需求而不是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导致一方面大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较好的把握,但另一方面能力和知识体系存在不平衡即“跛脚”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化的实践环节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经济发展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在整个会计高等教育体系中都强调知行合一、理论与实务并重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中知和行往往是割裂的,教师主要强调概念、会计实务等抽象和去情景化知识的讲授。由于高校受空间和设备等瓶颈约束,加之大部分教师缺少专业的实践能力,往往通过手工模拟或借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来实现,而仿真软件与真实的商业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会计教育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管理会计技术的兴起需要更多复合型的人才,会计行业的转型需要会计人员积极参与跨部门决策。尽管高校都设置了毕业实习环节,但会计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毕业实习主要采取分散而非集中实习的方式,指导教师难以有充足的精力来指导实习。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大四下学期,而这正好是择业、考研面试、公务员考试的高峰,大部分学生都无法集中精力参加实习,导致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四)传统教学方法难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传统会计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着内容 (会计技术知识)来设计,属于内容驱动型的,鼓励浅层学习方法,缺少如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软技能的培养,未来课程体系应向能力驱动型转移。传统会计高等教育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学生作为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师生之间互动机会不多,在学校学到的大部分只是都是碎片化且去情景化的知识。就学习而言,是理念形成、经验反思、解决问题和形成理论的过程,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要素,具体可分为浅层学习方法、深层学习方法和战略学习方法。浅层学习强调被动的记忆功能,模块分散化造成学生知识的碎片化,无法得到有机的整合,学习效果被广泛质疑。浅层学习是深层学习的基础,并能够进一步促进深层学习和战略学习,浅层学习能够在短期内获取一定效果,但是无法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

二、协同创新共育会计人才的可行性

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及地方政府建立协同机制“共同分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高效互动的一种高等教育治理范式,其核心是知识协同,本质是创新。

(一)有助于实现资源和要素的有机整合。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其重在强调职业发展路径的可持续性,通过系统要素结构的有序优化形成功能倍增的协同效应;强调在复杂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和系统内各个子部门之间,为了实现共同演进目标而形成的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以实现更少的内部摩擦、更好的整合效果和更高的工作效率。协同是个宽泛的概念,既包含内部协同,也包含外部协同,本文仅考虑外部协同的问题。通过外部协同创新,可以整合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其他高校的资源,突破各协同主体在要素流动方面的障碍,促进各种要素和异质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破解高校空间和设备不足等培养过程中的壁垒问题。

(二)有利于快速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就学生培养而言,要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学习技能的迁移,如可以从学习环境迁移到工作环境,或者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知识技能迁移不再是简单的线性迁移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循环过程,外部合作是知识技能有效迁移的的重要手段。专业技术知识可以通过讲授等来获取,但是技能的迁移则需要借助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的方法。按照社会学的观点,所谓网络的异质性是指网络成员在知识、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网络异质性的存在为充分利用协同主体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并在知识迁移和协同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网络异质性的程度越高,说明双方能力和资源的互补程度就越高,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就越容易,因此高校应将技能发展整合到会计的专业课程中,减少期望差距成为高校教育重要的考虑因素。学术界、教育和行业之间的合作是确保学生满足职业要求的关键,但目前会计研究、会计教育和实务之间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学术研究越来越脱离实际,研究者、教育者与实务者之间的距离呈现扩大趋势,从而对会计教育产生不利影响。会计教育应聚焦于长期职业需求,使自己培养的毕业生为主体创造价值,网络中成员的合作能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促进双向互动交流,并通过这种信任和交流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快速迁移。缺乏实务经验的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到协同创新主体参与合作科研或直接到协同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以适应不断变换的商业环境,鼓励其解决关键和新兴的实务问题,并将更多的实务经验带入教学之中,融教学、科研和实务三位一体,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彼此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益。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技能,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研讨会、角色扮演、仿真、模块的集成等部分实现,但是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学生的背景不同,通过真实的情境化学习更能增强学生深层学习的能力,在现实场所中获取的经验能力,是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这就必须借助协同创新平台,协同主体也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一些先进的理念,减少彼此之间的知识势差。

(三)有助于实现学校就业的无缝对接。目前,学校试图通过仿真的软件来尽可能模拟真实的情境,或者在翻转课堂中利用情境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理论解决现实的问题,从而能够较快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工作当中,也为协同单位培养高素质的人员打下了基础,但是系统投入和后续维护成本较高,加之学校缺少特殊的人才,导致该项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通过与协同单位合作则能在现实的工作场所中参与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有助于协同单位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水平。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改善自己的管理、精简业务流程,并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通过行动者之间的技能或知识的转移,实现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与其他协同主体加入创新网络,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信息、知识、设备、成本分摊等。会计很多新的知识来自于实践之中,课本之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高等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高校与其他协同主体之间存在的知识势差是形成知识转移的必要条件。仅有“知识势差”,只具备了知识转移的必要条件,而缺少社会动力这一充分条件,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互补”构成了知识转移的社会动力基础。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可以提升协同主体的管理水平,确保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与工具相似,知识只有在个人与情境的互动中才有意义。

三、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会计高等教育改革路径

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互动过程中逐步实现协同。经济的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会计教育理念的趋同,在此背景下,会计高等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实现高校和其他组织的协同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搭建有效的协同创新平台。目前,高校与协同单位的知识势差呈现扩大化的趋势,这主要源于高校会计研究者能较快地接触各种最新的理论,但理论的落地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来采用和推广。“实践共同体”所在的情境是一种物理场景和过程绝对真实的情境,这种情境是真实世界中的工作场景,也称为“工作场”。高校与协同单位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并为实现这种需求和期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协同过程中,协同双方各自的优势、专长、资产、能力上的互补作用可以弥合会计教育、会计实务和会计教育之间的差距。在协同创新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伙伴尤为重要,双方必须在资源和知识能够互补,工作场的导师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平台中的主体各具其资源优势,协同平台的搭建使得传统碎片化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拓宽了学生实习实践的平台,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得到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毕业之前可以在其搭建的平台参与实务工作,并获取相关的经验,会计教育者也可以直接获取市场的反馈。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破解协同创新过程存在的问题是制度创新,大部分高校与其他协同主体的初期合作是基于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双方以需求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主要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解决会计学生胜任能力的短板问题,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互动参与程度较差。由于在协同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的协同模式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使利益分配机制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网络的动态性使得系统创新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要改进合作效率,就必须保证协同创新平台的相对稳定,平台的稳定性取决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是否有效。在协同过程中,协同双方的利益和动机各不相同,对协同创新的价值认识也不平衡,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平台的稳定性。应建立有效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制,明确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相关风险和利益关系,使协同双方都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三)充分发挥政府管制、引导的作用。会计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需要整合多种要素,协同创新网络中的行动者异质性决定了在协同过程中动机不同甚至相互冲突,在整个协同创新网络中,政府作为重要的节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本身可以作为协同创新平台的一个参与主体,主动与高校对接,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对协同创新加以协调、引导和进行必要的管制,充分保障平台网络中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四)重新设计会计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方法。会计高等教育路径委员会 (由美国会计学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立)将会计能力划分为:基本能力(有效的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和技术能力等);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伦理和社会责任、过程管理和改进能力,治理、风险管理、遵从能力,附加核心管理能力)和会计能力(外部报告与分析能力,计划、分析和控制能力,税法遵从及计划能力,信息系统运用能力,鉴证和内部控制能力,风险分析能力,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取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来获取和整合。能力的构建是会计高等教育之本,而课程体系整合是实现这些能力构建的工具,应注意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当回应市场需求,不是单纯增加学生的知识存量,而是旨在扩展学生的视野。

学习理论通常可以划分为建构学习理论、体验学习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建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活动以建构其知识体系,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体验学习理论把学习氛围四个阶段:体验或注意阶段、反映或解释阶段、判断或概括阶段、应用或测试阶段,这四个阶段循环往复;情境学习则强调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对话、参与行动来激发起兴趣,并在行动中不断反思,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政府等协同主体知识势差扩大的机遇,为彼此双方提供合作的平台,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体系,特别是注重深层学习方法。就会计专业而言,与浅层学习不同的是,深层学习强调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应根据会计实务的要求将技能整合到课程建设体系中,同时引入协同创新平台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实务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柔性引进平台中的高级专门人才,负责相关课程设计、理论和实务环境的教学,将真实的体验带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会计职能的基本内核在不同的时期是没有改变的,唯有其实现的深度、广度、精度会因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而逐渐提高。会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回应社会需求,随着会计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需要不断发展、适应和调整会计高等教育战略。要培养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强能力的会计人员队伍,需要借助协同创新平台,并与协同主体建立一种稳定的伙伴关系,未来需要整合会计研究、会计教育和会计实务,采取创造性和更具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减少期望能力差距,并定期对协同创新的效果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实务协同技能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