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薪宇
摘要:群体规范促进群体成员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相同的行为模式,一经形成便是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群体规范在维系群体、认知标准化和行为矫正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利用群体规范建设廉洁政府是当前反腐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和界限标准、管理制度、群体文化氛围、道德示范等方面提出群体规范理论在廉政建设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方法。
关键词:群体规范 廉政建设
建设廉洁的政府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政府管理与改革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深化改革保证稳定的迫切需要。面对当前反腐局面,群体规范理论的运用是建设廉洁政府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群体与群体规范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说,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关注的目标,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人群集合体。“群体规范是群体确定的行为准则,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它是统一成员行为和观念的一系列標准体系。这些标准为群体的所有成员所公认。”它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式明文规定的,如公约、告诫、宗旨等:另一部分是在群体内部自发形成的非正式规定,如风俗、时尚、文化、舆论等,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形成。一经形成便是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它使群体成员明白,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是这种作用,促使群体成员遵循共同的行为模式,交流情感、沟通思想,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群体规范的积极作用
1.维系群体。“群体的存在形式是它的整体性。而这种整体性就表现在群体成员的行为、感情和认识的一致性上。群体规范是这种一致性的标准。它统一着群体成员的意见和看法。调节着他们的行为。”
2.认知的标准化。群体规范具有统一意见和观点的功能。群体规范约束着每一个群体成员,统一他们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形成共同的看法和观点。在群体中形成的群体规范。就会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制约各自对事物的知觉、判断、态度和行为,在某事物上群体成员的评价和意见趋于统一。
3.行为矫正。“群体规范为成员划定了活动的范围,规定了日常的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等。”群体是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中介。个人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会被社会接受,违背群体规范的行为会受到群体拒绝。
三、群体规范理论在廉政建设的运用
上文提到群体规范具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廉政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主要运用其认知的标准化及行为矫正功能。我认为在廉政建设中发挥群体规范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公务员行为的界限标准。公务员作为行使公共权力和履行公共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其行为边界应以一定的法律规范清晰地表现出来。这不是简单地令行禁止。而是通过正面引导,使其成为特殊的群体规范。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法律法规。一是规范政治行为的《宪法》、《公务员法》,这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准则。二是规范廉政行为的《公务员法》、《刑法》。从根本上解决廉政行为。就是要正确处理政府工作人员的公权力与私行为的关系,奉公守法,公事公办,清正廉明。
2.规范公务员的公私行为。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了公务员履职行为,与之相关的私人行为也逐渐被规范。《公务员法》明确规范了公务员公私行为,公务员应当“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将“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包养情人”等私行为也纳入了处罚。
3.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廉政行为制度。完善与公务员行为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与时俱进,及时废止无效法律法规,健全现有法律法规,建立新的法律法规,加大腐败成本,减少腐败机会,用法律来保障廉洁政府的建设。
4.构建先进的群体文化氛围。群体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群体活动在群体成员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群体规范的特殊表现形式。群体之所以成为群体。也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特殊群体文化在发挥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发挥文化认知、价值导向等功能的基础上。先进的群体文化具有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作用,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深入开展公务员群体先进文化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政府工作人员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廉政观、荣辱观。
5.发挥先进群体的道德示范作用。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都存在着参照群体,个体会自觉接受心目中参照群体的规范准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政府工作中。发挥先进群体的榜样和道德示范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政府工作人员将优秀群体作为参照系,并对其渗透影响,形成一套道德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