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

2018-11-23 01:25吴惠明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6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银行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完善和产业深入,“互联网+”模式正在蓬勃兴起。它大力倡导的是变革更高利润、更低成本、更能有效控制风险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互联网+银行”俨然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强化改革的承载。商业银行的金融活动其本质即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赢取利润,所以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其稳健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探索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转型契机,使其可以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革新和突破是银行获得长足发展的保障。文章就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互联网大数据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风险变革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新思路,促进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

当前“互联网+”模式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实现其与传统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确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但我们更应该挖掘出其中转型的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成果为支撑来变革管理模式,多维度,多层面地实现颠覆性创新。

一、“互联网+”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重大意义

1.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可最大限度扩充完善银行风险管理的数据源

传统商业银行存储的多为结构化数据,其具有被动型、静态化、格式化的特点,因此在风险管理中数据的利用率偏低,挖掘受限。而采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就可以低难度获取维度更加丰富,延展面更加纵横广泛的数据资源。比如通过网购平台获取客户消费习惯、支付能力甚至是消费层次等个人金融信息;还可以通过客户微信、支付宝记录分析客户的人群定位及诚信评定......通过这些多场景、多类型数据的采集,能够全方位,更精准地运算和分析客户的商业化价值,从而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互联网技术可多维度分析风险管理数据,推动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优化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除了在网络平台收集更多线上线下数据,还会对运算方法不断优化改进,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来推演资产组合等数据的高阶分析和度量。例如银行信用卡的评价模型,传统的手段为按照客户直接填写信息来对其收入和支付能力进行判断,而借助大数据技术就可以从相关平台持续跟踪客户网络交易记录,通过交易内容、交易场所、交易次数等大量数据来校验其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为客户设定更贴切的信用额度。这种大为增强的数据处理和量化分析的能力,能最大程度改善风险管理对信息度量的准确度。

3.依托互联网技术,科学精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提升运维效率

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即包括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处理等过程,这些流程的不同职责部门和人员都相对孤立封闭,职能的重复纷乱引发部门间推诿避责现象严重,从而导致风险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依托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及时剔除繁冗拖沓的环节,优化整合相应流程、合理布局各阶段资源,打通各信息部门沟通环节,这样就使得客户项目信息更加齐全,风险评估和识别更加客观,风险监测更加科学全面,风险处理更为快捷高效,最终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运维效率。

二、当前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1.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停留在人工模式,信息化程度低下

当前各银行对风险管理更加偏重于组织架构、人员队伍、绩效考核,这些管理的手段仍然停留在扩展机构、设定级别、设置多崗位和多人员的人工模式,这与真正实现信息化的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2.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数据信息分散,外部数据信息使用率低下

传统银行风险管理的数据都为不同职能部门采集,数据分散在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中,再加上各职能部门沟通不畅、封闭隔离,使得数据呈现碎片化、欠统一规范、重复矛盾等特点,这样很难集中挖掘数据的管理价值,银行管理系统也就无法根据数据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而经济与市场的迅猛发展提高了银行风险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简单的结构化数据已经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综合评定,银行整体发展受限。

3.金融产品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互联网+”模式的管理人才缺乏

如今“互联网+”发展规模大,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类繁多,这就需要一个健全又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掌控。然而目前很多管理手段不是很规范,管理功能单一,而且许多管理人员信息化概念不足,没有形成信息管理的意识,同时相关的互联网技术能力也不强,不能灵活地操控计算机,这在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加大了支出成本,大大降低了经营效率。

三、“互联网+银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改革途径

1.搭建多边平台升级客户征信数据库

征信是商业银行对参与金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而传统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技术与专业评级公司还有明显差距,数据分散单一,不能全面又准确地评估客户信用能力。而“互联网+银行”模式就要求实现信息的开放共享,与外部数据库积极合作,搭建多边平台,采集和挖掘企业与个人的生活轨迹、行为习惯、交易能力等,将这些信息集合到征信数据库中,整个系统就可以针对不同来源数据相互融合,相互转化,极大地增加征信数据库的观测维度,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2.银行内外部产品库统一、勾连,优化风险评级模型体系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银行系统可以借助互联网快捷共享的优势,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银行内部的统一产品库,同时广泛收集市场上相关产品的有效信息,如产品特征、售后评价、盈利手段、风险评价等,构建内外部产品库的勾连对应关系,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在对产品推陈出新的同时建立严谨的产品风险管理机制。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信息的数据化和自动化,这种技术对于采集到的巨量数据可以调校优化数据分析模型的拟合和推演,使得风险模型更具有准确性和前瞻性,避免了传统商业银行单纯靠主观经验来判别风险的局限和盲目。

3.建立金融行业风险等级评估体系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行业整体的影响远大于个体企业,因此,对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的研究和预判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互联网大数据可以就特定行业的景气指数、价格指数、经贸政策和产业布局的海量信息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来发现不同领域数据的关联性,来预测行业的盛衰变化趋势,进而为银行对客户的授信准入、行业限额、行业一体化管理提供有效的量化依据。

4.加强“互联网+”模式中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互联网+银行”模式的重要前提,所以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讲,银行可以和学校有效合作,不仅为高校中优秀的技术人才提供企业实习的平台,而且还可以在学校针对性地开展专项人才的培养,将“互联网+”概念及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引入到相关课程体系中,以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与此同时,银行还可以对在职员工开设定期培训班、知识讲座、技能考核等活动,最大程度地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四、结语

新时代中,互联网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而且对各行各业的经营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当前“互联网+”模式与传统产业融合已经越来越普及,本文探究的“互联网+银行”模式就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升级进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這种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科学高效地分析数据潜在的价值,合理配置生产资料,创新风险管理机制,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性,保障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宋首文,代芊,柴若琪.互联网+银行: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J].财经科学,2015(07):10-18.

[2]张晓涵,江菲.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J].商,2016(05):159.

[3]范海霞.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模式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0):111-112.

[4]李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及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2):68.

作者简介:吴惠明(1983.4- ),男,汉族,籍贯:肥东,职称:中级经济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银行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