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关注,大学毕业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者,受到各方的期待,也属正常现象。本文主要是要探讨如何建立企业招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本文从建立企业招聘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原因出发,深入探讨了建立企业招聘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途径,从而介绍建立企业招聘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的意义以及进行展望。
关键词:企业招聘;毕业生就业;良性互动关系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近日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介绍,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突破800万,预计达到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教育部要求各地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切实抓好基层就业、服务国家、创新创业、统筹联动、服务保障五项工作。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舆论媒体每年都把当年称为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现在这一概念已经不再吸引人了,因为人们发现,所谓“最难就业年”并不能很好地概括大学生就业的真实状况。舆论媒体应当习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常态,同时舆论媒体应当推动我国从“学历型社会”向“能力型社会”进行转变,这是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重要的思路。
一、建立企业招聘与就业良性互动关系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时候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混混日子,得过且过,整天呆在宿舍打游戏,心情好了就去上上课,心情不好就不去上课了。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而不是在大学期间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大学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并不是很高,综合素养也显得略有不足,难以满足社会用人單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正常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工难并存。
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对大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偏见,将大学生视为“精英”,认为大学毕业生必须到某些行业或者某些岗位就业,否则就是大学白读了,“大学教育的失败”。同时,一些大学生自身也具有很强的“精英意识”,宁愿不去工作,也不愿意到某些行业、岗位“屈就”。其实,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目的,就是整体提高国民素养,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如果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大学毕业生还不愿意到某些行业或者某些岗位就业,那么这些行业和岗位怎么提高相应的服务水平呢?那么多大学毕业生到哪里去就业呢?那么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提高呢?
为了应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要积极建立企业招聘单位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要从能力出发,主要看其能力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而不是只看学历,学历高,就接受高学历大学生;学历不高,就一点都不给大学毕业生面试机会。从大学毕业生角度看,大学毕业生首先要对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积极调整就业心态,依据所在学校的声望、所学专业的热门程度以及社会需求状况,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自身优势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觉得眼前工作很基础,自己不想干或者匹配不上自己的能力,而是要全局考虑,看这个岗位或者行业是否可以增长自己某方面的能力。
二、建立企业招聘与就业良性互动关系的途径
参考心理学中关系建立的相关知识,我们以“合作共赢”为理念,来实现企业招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1.坦诚相见
什么是诚信?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用。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有规章一定去遵循,有承诺一定去实践,否则,个人就失去安身立命的根本,社会就失去运行的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言而有信,不知其可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我国先辈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在实现企业招聘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中,诚信显得特别重要。现代大学生在高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对于诚信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在面对企业招聘的时候,不要弄虚作假个人信息,不要过度夸耀自己在大学中所获得的荣誉,要立足于实际,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做最真实的自我。在面对企业问题的时候,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实事求是,自己是什么样的情况就是什么样的情况,不要添油加醋,胡编乱造。要知道面试单位都是经历过上百场面试的,你的一点点小谎言,在他们眼里都是瞒不住的,反而会画蛇添足失去对你的信任,从而破坏大学毕业生和企业良性关系的确立。更严重些,如果面试单位在某个学校碰到好几个满嘴谎言的人,那么面试单位就会对这个学校的整体印象大打折扣,对这所学校产生不该有的偏见。
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来看,在以往的企业招聘中,出现过面试单位虚报招聘人数的情况,所以面试单位要本着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的来确定招聘人数,不盲目虚报招聘人数,实事求是。
2.尊重彼此
什么是尊重?尊重的基本含义是尊敬、重视。现在是指平等相待的心态和言行。懂得尊重并学会尊重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所需掌握的重要素养之一。互相尊重是建立企业招聘和大学生就业之间良性互动的基础。古人云:“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古人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在实现企业招聘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尊重显得极为重要。现代大学生在高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对于尊重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对所有应聘单位都要一视同仁,不要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对不感兴趣的岗位一点都不理睬招聘单位或者显得态度很冷漠;对自己感兴趣的岗位特别热情。在应聘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招聘人员,积极拉你过去他们公司面试,如果你对这家公司不感兴趣,这个时候,也应当要进行礼貌拒绝。
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应该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企业招聘人员要辩证地看待大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和大学毕业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无论大学生是否有钱,是否漂亮,脾气好差,都要一视同仁,相互尊重。可能大学生有所顾虑或者疑问,这个时候企业招聘人员,要耐心解答,用自己的热情来消除大学生的疑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企业招聘人员在涉及某些和工作无关的隐私话题的时候,不要过多询问。同时,也要对大学毕业生的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不要外传大学生的个人隐私。
3.积极关注
什么是关注?关注的基本含义就是关心、注重。积极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企业的最新动态,可以增加面试成功率。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古人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了解对方的重要性。
在实现企业招聘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中,积极关注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大学生在高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对于关注彼此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在学校举办招聘会之前,辅导员肯定会通知到时候来招聘的单位以及相应的岗位。这个时候,大学毕业生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利用这段时间,积极熟悉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和相应的岗位,以及相关企业最新的动态。比如,企业的成立时间,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最近的新闻。这样的话,大学毕业生在面试的时候,就可以流畅地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给招聘人员增加好感,可以提高面试成功率。
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来看,去某个学校举办招聘会前,要对这个学校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比如,这个学校在本省的地位,这个学校的优势专业,以及以往招进来的大学生的质量状况等等。同时,企业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大学毕业生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能否胜任该岗位的能力。
三、建立企业招聘与就业良性互动关系的意义
只有企业招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坦诚相待,互相尊重,积极关注,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招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只有企业招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切实建立好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彻底解决“就业难”“一毕业就失业”等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对建立企业招聘与就业良性互动关系的展望
建立企业招聘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良性互动关系,单单靠企业和大学毕业生的两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关乎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保证企业招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从政府角度来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战场。政府要通过相关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创建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舆论氛围。
从高校角度来看,高校要积极加强引导,适时地开展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毕业生解答就业问题,找准就业方向。同时,也要强化高校和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努力搭建中小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平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从企业角度来看,要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要准确确定真实用人需求,多多给予大学毕业生实习岗位,以便加深对岗位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中小企业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選人用人机制,吸引大学生就业。
从大学毕业生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科学准确定位,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就业渠道,敢于、勇于到中小企业就业。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构建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到企业就业,实现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燕.企业招聘与就业良性互动关系建立[J].商场现代化,2018(08):78-79.
[2]吴光昊.新常态下完善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帮扶体系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06):30-31.
[3]韩春光,吴正,王智丽.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2):34-38.
[4]董美霞,尉桂华.小微企业与高校的互动关系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09):31-33.
[5]高之波,刘皓淼.高校提高小微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成才之路,2015(21).
[6]张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状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4).
作者简介:林雨桑(1996.08- ),女,汉族,籍贯:福建,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历: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