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涛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阻碍自由贸易,多边贸易体制遭到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坚持走对外开放道路,主动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坚持开放融通,这对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贸易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彰显了中国对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切实担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过了以吸引外资和商品出口为主导的时代,新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表明了中国坚持均衡、包容、共赢的开放态度。中国正经历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变,中国正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过渡,这不是为自己做大、做强,而是要做负责的开放型经济体,这届进博会就是支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展示中国决心和信心的实际行动。
真者,精诚之至也。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是中国支持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一項实际行动,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国与国、民与民、企业与政府间促成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旨在扩大中国的对外需求,逐步削减贸易顺差的同时,将中国经济体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协作圈,对于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贸易自由化具有重大意义。进博会的举办为当下全球贸易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机制,无疑是世界贸易可持续增长的希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致力于“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共创开放共赢新格局”的真诚之态。
当前逆全球化暗潮涌动,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产生深度影响,中资企业需要借助扩大进口的机会紧紧抓住全球价值链机会,增强与国际上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塑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一方面,我国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发展尚且不足。扩大进口后,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得以引进,国际竞争的加强给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的同时,也会激发它们不断地创新,通过转型升级,走上“高质高价”的发展路线,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海外优质产品的引入,提供了整合全球资源服务国内企业发展的机遇,通过进口高质量的中间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同时又可以通过进口大量最终消费品改变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倒逼国内供给结构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比较低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而全要素生产率比较高的企业面对进口产品带来的压力,会通过创新研发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利润,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以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通过对增长因素分析指出,技术创新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源泉,因此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进口是获得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自主研发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需要10—15年的时间,而进口某项先进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进口先进技术会很大程度上缩短利用该技术投入的前期准备时间,降低开发新技术的成本和风险,还可以产生“技术外溢”和“边干边学”效应。这也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通过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出现了“赶超效应”。
中国原来靠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面临巨大挑战。面向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机遇,利用进博会带来的先进生产要素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换代。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升国内企业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8年4月以来,我国大幅度降低包括汽车等商品进口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人民对未来的期待,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是一个历史过程,为了满足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中国不仅要扩大商品进口,也要加大对服务业开放。大量国人需要的外国优质产品和服务将被输送到国内,可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未来我国将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符合国际标准的营商环境;探索差别化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措施,将极大地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保障中国开放空间的扩大。新时代,中国一定会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征程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