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庆霖 延冉
人物简介
汤观山先生,80年代初跟随摄影名家马钧洪老师学习摄影,获2003年全港保护濒危植物摄影比赛最有创意大奖,2010、2011、2018中华摄影学会国际沙龙黑白照片最佳写实金牌,2011香港摄影学会国际沙龙彩色照片美国PSA金牌,2013中华摄影学会国际沙龙彩色照片FIAP金牌,2011香港中华摄影学会名誉会员(Hon.CPA),2013中华摄影学会国际沙龙荣誉展览者(Hon.ECPA),2018考取中华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CPA.HK)。
多年摄影经历下来,汤观山先生在香港大小摄影沙龙及国际赛事上屡获殊荣,获奖无数。他在摄影的过程中,感受着镜头内外捕捉到的世间万物,寻觅、发现美,並在相机快门起落的瞬间,捕捉人物的情绪以及生活的气息。
捕捉瞬间情境
在汤观山先生看来,一幅好的纪实摄影,要在呈现瞬时影像的基础上,加入比肩文章的叙事能力,使观众在直观的感受中理解摄影师传达的形象,並在回味裏,提取出更丰富的信息。这就是说,它要具备静中取动的能力。一名摄影师要做的,就是塑造情景,捕捉来自真实生活的图像,並使它可以为某一个主题而服务。
“捕捉”一词在汤观山先生看来,正是摄影动作的最佳诠释。他回忆起素常的摄影过程,有时为了捕捉到摄影对象最令人满意的瞬间,摄影者不得不一而再地拍摄同一幕场景,这种反复,历时数小时到数个月不等。“有一段时期,为了抓拍渔村码头的落日景光,我每周日都会去元朗区的流浮山。”汤观山先生说。原来,有时日落很美,但前景中的海港空空荡荡;有时海港中渔船在水波上穿梭往返,渔民在沿岸整理渔网与海鲜,一派生活气息,但当日天空愁云惨淡,日落的景象差强人意。有一次,当汤观山先生看到眼前落日裏的海港,他明白,他已经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风景。他扛起相机涉入水中,直至潮水没过胸口,终於找到了满意的拍摄角度,完成了这场漫长的拍摄之旅。“那时天气很冷,我浑身湿哒哒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返回住处。我时常认为,一名摄影师必须是一个战士。”汤观山先生笑着补充。
另外一次,汤观山先生试着用镜头记录火灾现场,他望着远处一片肆虐的火海,望着老建筑的满目疮痍,通过镜头捕捉下了一位痛哭流涕的老人家,记录下了老人家眼见旧宅被大火摧毁时的绝望与无力。“我每次回忆起那场火灾,火势和建筑都没有老人家的一场哭泣更让我感到印象深刻。这就是写实摄影塑造情境的力量所在。”
艺术加科技,天赋与刻苦
回想起来,距离汤观山先生初次接触摄影,时间已经过去四十年。四十年间,摄影设备从胶片相机升级到数码相机,照片处理技术从暗房操作过度到PHOTOSHOP。汤观山先生的身份也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老师,从一名摄影界的初生牛犊,成长为一名荣誉等身的摄影师了。
“参加沙龙摄影的参赛者百分之九十都是业餘人士。业餘的意思是,他们通常都有另外的职业身份,是将摄影作为爱好而非谋生的手段来对待的。我本职是印刷业,过去我一边工作一边摄影,现在我还有了额外的责任,负责中华摄影学会的教学工作。我自己也是中华摄影学会出身的。”汤观山先生说。自学会中受到培育,並在自身能力足夠时,承担起教育人才的重任,这在汤观山先生看来,正是文化传承的方式。
汤观山先生认为,摄影就是艺术加科技,同时事关天赋与刻苦。他解释说,早年间自己自学图像处理技术,遇到软件界面陌生的英文单词,或不懂的操作步骤,他都要记录下来,随後到网络上逐条查询。“那时别人处理一张照片耗时五分钟,我需要十五分钟。但我仍旧坚持了下来,每天下班後不论多晚,都要学习软件的操作技巧。”他说。如今,结合以前暗房、印刷等经验以及现在的环境等综合教学,要求学生明白一张照片从拍摄到处理直至打印中的所有步骤,做到事必躬亲,参与到作品诞生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如此才能注意到所有细节,提高成片质量。
在接触摄影的第四年,汤观山先生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摄影比赛地区冠军。此後他一路披荆斩棘,在国际沙龙等各类公开比赛中屡获殊荣,斩落多枚奖牌。他在1982年香港摄影学会月赛甲组全年总绩分亚军,1983年中华摄影学月赛甲组全年总绩分冠军,1985年CANON亚洲摄影比赛黑白组季军,2003年获得全港保护濒危植物摄影比赛最具有创意大奖,2011年获得香港摄影学会国际沙龙彩色照片美国PSA金牌,更分别获得2010、2011、2018三年度中华摄影学会国际沙龙黑白照片最佳写实金牌,2011年荣获香港中华摄影学会名誉会员,並在2018年考取了中华摄影学会高级会士。
使汤观山先生感到自豪的是,当他获奖时,看台下他的学生往往会发出比所有与会者都要热情的欢呼,以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原来,当今香港业餘摄影师大抵分为两派,一派将摄影视为爱好,参赛是为了印证个人的技术与成果;一派过分重视奖项背後的荣誉,为了获奖不惜花费大笔金钱,寻求职业摄影师的帮助。“我们将後者的作品称作‘厂货。厂货背後是职业摄影师的技术,与它竞爭对於作为业餘摄影师的我们来说,无疑更为困难。而经过这道困难之後获得的胜利,也会更加鼓舞我们的士气。”
享受过程,乐在其中
“所以我总对学生强调,爱好摄影,要学会享受摄影的过程。”汤观山先生说。在他看来,获奖作为一种荣誉,並非是享受摄影的过程中缺之不可的东西;艺术创作的初衷,如果脱离了真善美的标准,脱离了个人情绪的表达,创作者便只能创作出趋附於庸俗的作品。
“你知道吗?摄影人什麽都会懂一点。他跑到大自然中拍风景,风向、日照、天气都会对他身处的或将去的环境产生影响。当他积累了足夠的经验,他就能在不同的环境中辨认出,何时何地正處於拍摄的好时机。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会在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这些陌生人可能成为他的模特,也可能与他交流沟通,让他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这是汤观山先生对“享受过程”的阐释。“没有获奖之前的日子该怎麽过?”汤观山先生时常会询问学生这个问题。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就像什麽也没有发生一般,继续生活並继续拍摄。享受过程,享受艺术本来的面目,捕捉“美”並在创作中收获突如其来的快乐;如此一来,不论结果如何,一名合格的摄影师都已经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