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虎三
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的衢州市衢江区,素有“衢通四省”之称,是连接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衢江山好、水好、空气好,乌溪江水质常年保持Ⅰ级地表水标准,森林覆盖率高达72.9%,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最高可达1.5万个,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的地区之一,首个国家休闲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生态屏障、衢州地区百岁老人最多的县。近年来,衢江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放心农业勇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潮头,创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之一、国标委第二批50个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之一和10个国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之一,成为G20杭州峰会农产品主供地,6家基地8个产品进入供货清单,4种农产品成为峰会领导人的单供食品。随着首届世界针灸康养大会的召开,针灸康养、运动康养、田园康养、森林康养四大板块在衢江齐头并进,一座以针灸为引领的康养之城崭露新颜。一幅“远可望、近可游、居可养”的乡村美景徐徐展开。
丛林人家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因为衢江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衢江区拿出拔钉子、啃硬骨头的勇气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坚守绿色发展的生态底线、厚植绿色发展的最美底色,不断加快推进工业、农业、旅游、城乡转型,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治污必治“一头猪”。“要和‘一头猪’过不去”,是近年来衢江区一大社会舆论热点。从历史上看,衢江区是生猪养殖大区,年生猪饲养量接近300万头。但自从全省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以来,衢江区深知治水先治污,治污必治猪。就此,衢江区坚决地相继开展了六轮“生猪整规”专项行动,共拆除生猪养殖用房154.82万平方米、猪栏106.15万平方米,生猪饲养量削减到目前36万头左右,养殖户从3.83万户削减到100家左右。
生猪整规的目的,不是不让老百姓发展养殖,而是要科学地养、规范地养。一方面规范养殖促提升,把环保监控设备建在污水处理池边上,规模养殖场必须建设环保设施,污水经过处理不达标不能排放。另一方面转产转业助增收,用猪棚换“菇棚”、猪棚换菜棚、猪棚换民宿等,实现“减猪不减收”的目标。“生猪整规”虽让衢江人民经受了保护与发展的“阵痛”,但涅槃重生让衢江迎来生态循环的新蓝海、打开了绿色发展的新通道,去年5月,衢江区被环保部列为全国12个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市、区)之一。
衢江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发展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经过多轮整治,同时同步完善河长责任制、上方钙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清三河”行动等工作,最终使衢江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区乡镇交接断面II类水合格率、达标率达100%,乌溪江水库水质经瑞士SGS公司检测,29项指标均远远优于国家一级地表水标准,成为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铜山源水库入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为Ⅱ类,整治成效明显,为下游万亩茭白提供了放心、安全的灌溉水源……
2013年拆除违法建筑3815宗、110.51万平方米;2014年拆除违法建筑7855宗、115.83万平方米;2015年拆除违法建筑7460宗、105.22万平方米;2016年拆除违法建筑3283宗、90.84万平方米……自2013年全省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以来,衢江区持续、强势发力,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不仅有效遏制了违法建筑蔓延的势头,更拆出了发展空间,改出了良好环境,促进了转型发展。
近年来持续大力度的“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衢江区在“三改一拆”专项行动中,坚持把促发展、拓空间、惠民生有机融合。以去年衢江区主抓城中村改造为例,去年全区完成城中村改造2158户。在加快城中村整体搬迁项目3期扫尾工作,加快4期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做好综合性改造工作,通过“赤膊墙”整治、截污纳管、路面改造、增景添绿、完善公共设施等措施,大力提升村民生活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拆”“改”也成为衢江区经济转型又一引擎。通过一套组合拳,去年衢江区完成旧厂区改造项目22个。“通过拍卖、转让、收储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不符安全生产、环保要求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也积极招商引资,通过政府中介与鼓励企业自主方式实现旧厂区“改二优二”“退二进三”,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经济转型。
与此同时,衢江区“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推动“四边三化”工作。仅去年全年便拆除“四边”区域违章建筑面积1178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面积315余亩,清理、修剪冻害桔树8970亩,立面整治39万平方米,绿化种植420余亩,整治蓝色屋面70余万平方米。
集镇南入口14宗、3600余平方米违建拆除,清理“僵尸车”113辆、废旧轮胎乱堆乱放24处,清理处置汽修垃圾35吨;劝解进店经营60余起,拆除违章搭棚、搭建等37处……去年上半年,上方镇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集镇环境蜕变,街宽了,景美了,村民齐为小城镇综合整治拍手叫好。
上方镇加快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只是衢江区大力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在“五四三”工作基础上,为加快衢江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衢江区专门制定了《衢江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排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以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治理、“线乱拉”治理等6个专项行动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一巩固、三提升”为主要任务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据了解,衢江区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奋力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小城镇特色风貌进一步彰显,打造一批特色明显、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活力小镇、风情小镇、魅力小镇,使小城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
“五四三”、小城镇综合整治……几年来,衢江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打出了一组生态文明建设的组合拳,不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衢江实践。在此基础上,衢江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的生态底线,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农业转型、旅游转型和城乡转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新路。
要说这五年来,衢江最直观的变化必定是城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的城区,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都有切身感受:道路宽了,交通畅了,商场多了,出行方便了,环境也越来越宜人了。
翻开城建篇章,衢江紧紧围绕“深化‘四个一’,打造康养城”战略目标,以“精美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为标准,从“城市安全工程、城市便捷工程、城市舒适工程、城市魅力工程、城乡融合工程”五大工程着手,砥砺奋进,腾飞发展,城市建设交上了一份精彩答卷。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坚持以规划为引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规划,为衢江城区的发展拉开城市框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撤县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从战略层面谋划城市的建设发展,在《衢州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了《衢州市衢江区分区规划》,多年来围绕分区规划先后编制了《衢江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衢江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衢江区中心城市设计》《衢江区江滨景观带城市设计》等一系列规划。至此,衢江城区形成了“城市总规——分区规划——控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为全区规划管理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分区规划的科学引领下,衢江城区发展迅速。五年来,围绕“一核一带、一环二区三中心”,建成了一批市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不断完善城区道路,形成了“四横八纵”的城市道路框架。
五年来,宾港北路南段工程、霞飞路与江滨东路接线工程、城中村改造区块市政道路工程等一系列项目,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加强了衢江新区与主城区的融合,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
今年,衢江区更是全面启动了川汇路、求知路、茶苑路、信安西路的建设,各项目正快速推进,全区的道路框架已基本成型。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土地空间,好的项目将无处摆放,更无法进行产业布局。坚持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可以大幅增加城区面积,极大地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围绕建设“两美”衢江和加快推进“四个一”建设,秉承以“城市建设为基础、经营土地为支撑、城市招商为抓手”的发展理念。五年来,城区共征用土地1689亩,收储2000亩(含工改商收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由建区之初的0.3平方公里扩展到10平方公里,城区城市承载力、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都有了显著提升。
森林康养正在衢江崛起
城区的发展日益完善,这份成果要与城中村居民共享。2013年12月,城中村整体搬迁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对城区规划范围内樟潭街道所辖的卢家、樟树潭、茶埠、沈家四个城中村分期实施、连片改造,4年来始终按照“突出重点、服务项目、沿江成片、由东向西”的原则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随着城中村改造三期的工作进入扫尾阶段,第四期沈家村整体搬迁改造计划也即将启动。衢江区的城市建设再提新速度——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区“六改一提升”,全面建成沿江公路环信安东湖工程,加快汽车东站、沿江公路等项目进度,深化谋划引水入城、信安跨江通道、霞飞路南接北跨等项目,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城区发展在加速,配套也必须完善。沿着信安大道向东行驶,首先进入视线的便是小具规模的美食一条街,十多家特色餐馆云集,每每临近饭点,餐馆内客聚如潮。再往前,是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使居民不出区就可享受到省级医院医疗服务的愿望得以实现。
而不远处的衢江区东方广场,是衢州市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这个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现在早已成为衢江居民周末休闲娱乐的必去之处。
以信安大道辐射开来,衢江区高楼林立,航民望江园、府东苑、望江苑、衢江花苑、君悦东方、美丽东城等20多个楼盘星罗棋布,衢州新农都批发市场、浙西汽车城、金辉电子商务园、光明电力商务大楼、樟潭古街等商业项目不胜枚举。
美丽乡村
五年来,衢江还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大力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及商贸等公共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城市功能大幅提升,现代城市气息逐步显现。
过去五年,是衢江城建历史上任务最繁重、工作最艰苦、成果最丰硕的五年,也是城建带给衢江百姓天翻地覆变化的五年。而改变没有停止,改变还在进行,远可望、近可游、居可养的康养之城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衢江江畔崛起。
近年来尤其在“十二五”期间,衢江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夏王、仙鹤税收双双超亿元,夏王纸业产值跃上20亿元新台阶。“美安普”成为全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工业企业。日新电气成全市唯一入围2016年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中财管道、宝红建筑、杭开光伏、抽水蓄能电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衢江,芬兰美卓、中广核等一批跨国公司、国企央企在衢江区布点……
与此同时,一批衢江名牌也随着企业创新、品牌建设加速崛起——志高机械入选“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30强”和国内首台(套)产品,“海力”“好梦来”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衢州分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衢江自动化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齐聚。衢江被评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先进区、全省“腾笼换鸟”先进区……
在这张不俗的成绩单背后,是近年来衢江区大力实施集聚发展、结构优化的结果。
主推战略产业、提升特色产业……近年来围绕建设“工业强区”目标,依托衢江区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壮大新材料、智能装备、循环经济三大战略产业,提升健康时尚、钙产业、新能源三大特色产业,呈现出一派集聚发展、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仙鹤股份于去年年初和金达纸业并表,并新增一条22号生产线投产;仙鹤股份收购美鑫纸业正处于投资改造中;普雷特与美国过滤器龙头企业Parker集团强强联合,填补前者售后市场空缺;五洲特种纸将1号和3号生产线进行专精生产,产值同比增长10.54%……去年以来,衢江两大主导产业动作频频,上半年,实现产值45.92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约65.8%,带动着全区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
近年来,衢江区大力推动两大主导产业的集聚发展,并形成了以仙鹤股份、夏王纸业、志高机械、美卓矿机等为龙头的集群雏形。“我们加强产业战略和政策研究,鼓励龙头企业技改扩建或兼并重组。”衢江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衢江区着力引入了包括金润新材料、望湖蓝图、琅素壁纸、五一机械、宏普轮毂等特种纸后加工和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产业集聚,推动着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向百亿迈进。
一枝独秀虽好,但更需百花齐放。在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衢江区的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亦不断发力。以健康时尚、钙产业、新能源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以“新、特、优”为产业主攻方向,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质量、塑造品牌、集聚发展等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而重点发展的康养制造、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及关联产业大项目,则努力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快实施抽水蓄能、光伏发电、桃源尖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项目。
“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衢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在衢江工业经济发展的蓝图上已迅速实施。
绿色发展,必须淘汰落后产能。2011年衢江区开展铅酸蓄电池企业专项整治,淘汰1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1家砖瓦企业。2012年关停4家砖瓦企业制砖机及轮窑。2013年淘汰23家企业,其中14家玻璃拉丝、2家造纸、3家化工、1家印刷、1家建筑企业。2014年至去年7月衢江区更大力度陆续关停钙类企业190家,拆除违章厂房20万平方米,淘汰落后产能310万吨……立足长远、敢动真格、力度不减地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着产业转型升级,守护着一方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是必由之路。2011年-2015年衢江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2.76%,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工作部署,积极组织落实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实施工作。6家万吨企业根据节能年度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综合能耗实际完成进度节能量7.23万吨标煤,完成节能目标的268%。并完成3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创建1家绿色企业。
绿色发展,还需完善提升平台基础设施。近年来,衢江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综合交通、供水排水、电力能源、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开发4.2平方公里。以省级衢江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廿里、大洲、上方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峡川、后溪乡镇独立工矿区为辅助的“1+3+2”工业发展空间体系已经形成。
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理念、机制和氛围。衢江区的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经济向前发展,百姓得到实惠,环境得到修复。
绿色发展成为衢江区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