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敏
(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池州247100)
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活动的开展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小计影响。人们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者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因此,针对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进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旅游开发与旅游活动中时常由于盲目获取经济效益导致乱砍滥伐。旅游景区中的植被也会由于游客的过度踩踏、采集或燃烧等行为遭受破坏,使得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部门职务种类由于生长生态环境被破坏而死亡,导致植物生物多样性受损,植物群落结构退化,生态功能衰退。近几年来我国各大著名旅游景区具有不同程度的由于旅游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情况[1]。例如,五台山景区一带曾经是生长繁茂的森林,近几年来由于开发旅游景区,开展旅游活动盲目开山挖石,开矿冶炼,严重破坏了五台山的植被。又例如,四川峨眉山山顶的苔藓植物锦丛藓、塔藓等都由于旅游活动开发而濒临灭绝。
由于旅游开发与旅游活动的开展,部分动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减少,导致野生动物的食物网简单化,食物链明显缩短,甚至部分食物链出现断裂情况。导致原有的野生动物固有生态系统出现不平衡状态。再加上部分游客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甚至对旅游区的可食用珍稀动物进行猎杀,导致鸟兽种类数量减少,动物品种数量降低[2]。
旅游活动的开展会对水体正常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游船泄漏油、固体悬浮物、重金属化合物等会进入水体中,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被污染的水体会影响人体健康,还会改变水生生物以及湿地鸟类的生存环境,破坏了依靠水体生存的植物与动物生存环境。例如,游客在海滨浴场游玩时会人为扔了大量垃圾,严重影响浴场水体质量。
第一,植被的保护。强化法制宣传与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加强旅游景区森林科学管理,高效合理利用开发森林资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高度重视植物资源的保护。在旅游景区开发时进行科学设计,尽可能降低对植被的破坏。加强对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处理各类旅游垃圾,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第二,动物的保护。建立动物自然保护区,制定完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严格约束旅游活动对动物造成的影响。加强野生动物的繁育工作,关注野生动物的移地保护。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引导,规范游客文明观赏动物。第三,水体资源保护。重点优化改善旅游景区内各类接待服务设备,建立污水处理设备,禁止向水中排放污水;规范游客游览行为,强化游客环境保护意识,杜绝向河流、溪水乱扔垃圾,坚决维护水体生态环境[3]。
为了避免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旅游活动环境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旅游自然生态环境被污染的现状。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对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精确的计算;可以利用先进的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来对被污染污水进行处理。旅游环境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展高效的旅游环境管理。
针对当前旅游活动环境管理效果不甚理想的状态,创新旅游活动管理机制,构建反哺体系。旅游活动环境管理工作涵盖了旅游活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对不合格旅游开发活动进行管理,如对乱砍伐树木、挖山取土等旅游资源不合理利用进行管理;管理旅游区域具有特殊价值的环境与资源,如珍稀动植物的管理等。首先,旅游活动环境管理可以通过开展环境调查评价、环境预测等方式来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其次,构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手机旅游环境信息,对其进行评价预测;再次,开展旅游环境科学技术保护,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来提升旅游活动管理效率。最后,建立反驳机制,通过反哺的形式将旅游收益用于旅游环境管理中,为旅游环境管理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旅游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在开展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旅游行为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对植被、动物、水体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旅游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要重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一系列手段来维护旅游活动下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