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平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1)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目前大部分课堂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以填鸭式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跟从教师的指导来学习与完成相关作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极差。
2)理论未与实践有效融合。现在的实践课主要是在教室里完成,很少会安排社会实践,无法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企业实际的项目也得不到应用于市场。长此以往,所培养的出来的学生将难以与岗位职能相匹配,专业技能达不到时代的要求。
3)师资条件有限。当前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不够充分,很多老师都还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使得对学生的教学受到限制,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4)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与企业模式一样,使用开放式的管理。工作室不仅仅是工作场所,同时也是学习的地方,选拔的学生进入工作室,能够在工作室内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参与实践活动。这样能有效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让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提高竞争力。
工作室模式教学由来已久,起源于师傅带徒弟,更多的是在师资力量雄厚,个性化精英教育为主导的高校中进行,带有较强的教研性质,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工作室模式是在十九世纪近代建筑行业兴起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打破了一张课表固定安排,专注于学生的个性,能够更加灵活的指导学生,用更多的技能和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尤其是个人独立的判断力,而不是给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强调的是专业教育,而不是标准化的教育。课程设置也更加的具有弹性,更加宽松并且综合。
1)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建设特色专业意味着是学校的品牌,能够吸引良好的生源,能够为用人单位输出人才。发展具备自身特色的专业,可为学校发展起到极大助力,因此可打造景观设计特色专业品牌。现如今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高校必须做好定位,为社会输送景观设计行业的高端人才,创办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以适应地区经济和城乡环境建设的需要。
2)走向实践,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刚才听过园林设计专业要从学习导向转变成市场导向,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明确市场定位,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培养出具有一批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说,需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让其能够胜任中大型景观绿化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岗位,或有能力从事相关管理工作,可独立完成图纸设计与相关管理工作。最后,应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与沟通能力,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成功运用于设计、施工、生产以及管理过程之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为客户制作合理的设计方案。
3)优化专业结构。就业市场转变为由供方市场需求市场的转变,所以必须对这一趋势做出灵活应对,对专业结构进行完善,加大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有效结合新兴专业与传统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的发展方向。就目前我国的景观教育情况而言,景观设计专业的划分缺乏合理性,专业知识面涉及范围较窄,学生的适应水平也不理想。根据城乡建设的需要,可基于专业技能,把景观设计专业划分为多个不同的专业,如景观设计,景观绿化以及景观建筑等。
4)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根据宽口径,多方向的要求,应制定包含基本技能与职业技能的教学计划。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确立文化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方向技能三大模块的训练体系。其中,文化素质与专业基本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方向技能则依照各专业方向的需要具体选择。这样三者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学体系。
景观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实践的,他的教育必须结合实践,要加强对学生相关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要推进教学内容改革,积极推行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打造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邀请景观设计施工的专家来校参加专业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有利于景观设计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一种全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