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文科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8-11-23 00:38:48刘水良
度假旅游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科研究性专业

刘水良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1 前言

研究性教学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成为欧美国家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1]。研究性教学对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地方高校。现实中,地方本科院校文科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在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处于弱势,与985、211 重点高校的文科专业比较也有一定差距,总体上核心竞争力不明显,毕业生在就业中地位也相对尴尬。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发现文科专业教学效果普遍也不是很理想,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渗入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吸引文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逐渐减弱,教学效果日益降低。另一方面,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缺少正确利用这些资源和信息的能力,表现在具体做一个任务的时候,不能有效借助互联网高效地完成。因此,现阶段地方高校的文科专业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重要阶段。

2 互联网时代研究性教学对高校文科专业教学的意义

1)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能学以致用。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行业了解,借助互联网进行研究性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关注行业信息,更能明白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利用专业理论去分析和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提供帮助。

2)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以趋利避害。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跨越时空连通了学生和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也让不少学生沉迷。

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会更加明确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的重要性,带着学习目的区利用互联网,是趋利避害的最佳途径[2]。

3)提高文科生学习技术含量来安心定志。在高校,理工科学生往往都有一技之长,学习目的性相对明确。很多文科专业的学生在技术方面多少有些自卑感,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所长,培养自己在专业思维、语言能力、文字表达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4)有效改善师生关系促教学相长。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影响着每一个人。在互联网时代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的个体。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而且互联网时代的研究性教学会让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更为顺畅,师生关系更和谐,就会出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局面。

3 “三位一体”的高校文科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构建

3.1 学校研究性地“管”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要使教师和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学校管理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思考如何进行研究性地“管”,在做好管理者角色的同时,也要做好服务者。具体来说,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1)与时俱进修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特点,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体系,在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体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2)建立研究性教学管理制度。互联网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势必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很多限制,学校在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制度上要给予充分保障,让有能力的教师放开手脚实施,对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教师进行严格遴选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减少学生的课程学习压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研究性学习。

3)搭建研究性教学互联网平台。在学校层面上搭建一个研究性自主教学的互联网平台,对研究性教学的过程进行监控,让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保证研究性教学的效果。

4)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互联网可以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突破时空限制,这种无边界的学习自由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来保障。学校要为师生开展研究性教学扫除硬件不足的障碍,在校园范围内保证网络的便捷通畅。

5)为教师提供研究性教学的学习机会。在我国,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专业教师的素质和引导很重要[3]。互联网时代技术日新月异,老师们也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学校要加强研究性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培训运用,不仅可以让这部分教师上好课,还有利于促进他们做好科研。

6)建立全新的研究性教学考核体系。高校要针对互联网教学的特点,重新制定研究性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案,明确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模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建立研究性教学评价专家库,加强对考核评价专家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对互联网下的研究性教学有深刻认识并进行科学评价。

3.2 教师研究性地“教”

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研究问题的能力整体上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研究性地“教”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我们可以概括为“4W1H”:

1)谁来教的问题(Who)。不是任何一个老师都能胜任研究性教学工作,高质量的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有非常高的要求,一定要选择科研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来担任。授课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善于提出理论性或现实性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善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对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知识体系以及表达沟通能力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2)什么时候教的问题(When)。有了互联网的帮助,研究性教学的时间变得非常灵活,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有限的线下教学时间,可以无限延伸到课后的任何一个在线时间进行。特别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因为需要借助相关的资料文献,学生可借助互联网自行查阅,也可通过和老师的线上联系问询,基本可在课余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则侧重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什么地方教的问题(Where)。传统的教学基本都是在校园内或是教室内进行,师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完成教学过程。互联网下的研究性教学可以借助很多线上开放性教学平台(如超星、雨课堂等),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在线上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双方都不再需要局限于教学地点,彼此也变得更自由。

4)教什么的问题(What)。研究性教学的内容比常规的教学要讲究许多,可以从两方面开展教学内容,一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研究能力,构建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问题库,结合教学大纲设计研究性问题供学生系统深入学习,二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如果有价值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并且应该引导学生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布置一些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比如写小论文、做设计、调研报告、辩论赛等,通过任务的方式,学生会更明确围绕研究的问题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5)怎么教的问题(How)。互联网时代的研究性教学应该从线下和线上两个方面来进行,线上线下分工要明确。线上主要是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分析问题的过程,比如文科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资料数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的方案,和老师同学展开线上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分析过程,还可以通过线上其他资源自学扩充知识体系。线下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小组讨论、研究辩论、模拟场景、展示交流、作品展览等,可以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过程。

3.3 学生研究性地“学”

学生是研究性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主体,需要学生参与、执行并进行自我评估。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现代高校文科专业学生的一种常态化学习方式,通过动脑和动手,使学生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正确的学习态度。真正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和道德精神,不是完成任务式的应付。然后要有合作精神,在学习中善于分享信息和思维火花,并积极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还要有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精神,研究过程中在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等方面遇到障碍时,要有责任心,不能半途而废,草草完成。

2)充分的学习时间。现在的大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并不多,很多学生平常忙于考证和各种社团活动,课堂学习时间也没有完全投入,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不可能完成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全身心地系统投入,碎片化的时间是很难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来保障研究性学习时间。

3)良好的学习环境。互联网时代的研究性学习需要一些必备的学习工具,电脑作为学习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生有电脑,但真正借助电脑进行学习、完成高质量学习任务的并不多,很多软件不会用,很少人主动通过互联网学习电脑及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研究性学习可以倒逼学生去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具有研究性学习场所也很重要,教室、宿舍、图书馆这些地方显然不适合,要有专门的学习室,有学习的氛围。

4)必备的学习能力。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靠自己,很多学生具备学习能力,但没有被激发出来,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把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发挥出来,比如让他们利用网络等有效途径获得研究数据和相关信息,借助软件完成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统计,学习如何写研究报告、论文、策划方案,学会在课堂上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在别人的成果中找问题等等,文科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一定会有所加强,慢慢地具备和理工科学生竞争的各种条件。

4 结语

很多地方高校都把自己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这样的定位必然要重视研究性教学。培养善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文科专业。推进研究性实践教学改革绝不是个别教师的事情,也不可能依靠个别教师的示范去推进,这是一项自上而下推进的改革工程,需要高校从学校层面系统整体地推进。

研究性教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形式,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方式的灵活变通,也要根据时代特征因材施教。面对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大学生,高校文科专业教师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环境,了解现在的学生,研究出一套新环境下的因材施教体系,同时自己也要积极跟进时代步伐,勇于在教学中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大胆尝试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文科研究性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豆文科作品
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 02:09:20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