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胜敏
(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保持着不断发展的趋势,第三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着越来越高的占比。某种程度上,旅游业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其表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伴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大众提出了越来越多精神层面的需求,凭借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及信息技术为互联网经济创造的基础,为旅游行业、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然而与之相伴的日趋白热化的旅游市场竞争,要想在这场竞争中获取有利位置,旅行社务必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推进创新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动管理方式不断趋向于规范化、合理化[1]。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旅行社管理优势主要表现为:传统旅行社通常通多大量线下门店,由此可面对面对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游客可直接与旅行社工作人员进行对接,由此有助于旅行社与游客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同时,传统旅行社通过与游客面对面的交流,可有效了解游客的实际需求,进而提供符合游客实际需求的旅游产品,这要比线上勾选的硬性固化要更具人性化。“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旅行社管理劣势主要表现为:新形势下,因为一些旅行社不规范经营,造成传统旅行社产生大量负面新闻,在游客心中不具备良好的形象。传统旅行社管理理念落后,难以调动起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得旅游工作人员在旅客服务中表现出种种问题。
首先,秉承柔性管理理念。“互联网+”背景下,旅行社应当推行柔性化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保旅游工作人员不受上级影响,树立起自身的工作信心、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创新精神。其次,树立国际化发展方向。“互联网+”背景下,旅行社应当把握机遇,开发“一带一路”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形成与境外跨国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推进地方与境外文化特色的有效相融,开展好旅游产品设计、优化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首先,推进服务模式创新。传统旅行社借助人工服务模式使得服务表现出连续性不足、标准化不足的问题,再加上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通过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闭环服务模式,可为游客提供不受时间限制的闭环式咨询服务及购买服务,进一步有助于获得游客的反馈信息及最终满意度。其次,推进营销模式创新。加强对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开展精准营销。把握“互联网+”背景下提供大数据的优势,借助大数据分析达成精准营销。同时,制定品牌计划,达成主动营销。要想切实达成电子商务化,不仅要加大互联网营销力度,还要注重构建品牌效应。例如,实现了传统营销与互联网营销有效结合的中青旅,其成功的一项重要原因便在于将网站作为自身旅游产品宣传的窗口,同时该网络也是其树立自身品牌的重要门户[2]。
首先,研发应用APP。“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旅游产品不断增多,传统旅行社实体经营竞争力正逐步丧失,由此要求旅行社要推出更高标准的旅游产品,同时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将自身设计的高标准旅游产品放到线上进行销售。与此同时,可通过研发相应的APP,借助电子营销平台实现旅游产品的包装、推广,进而做到精准化营销、精细化旅游产品设计等。其次,应用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3]。“互联网+”背景下,旅行社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来开展经营管理,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及在线运营平台,依托信息技术推动管理机制的有效创新,实现内外部数据的有效共享连接,进而为旅行社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总而言之,伴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旅行社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旅行社管理的有效创新显得尤为必要。因而,旅行社相关管理人员务必要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旅行社管理优劣势的深入分析,推进思想理念创新,推进管理模式创新,推进信息技术创新,积极促进“互联网+”背景下旅行社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