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恬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27)
在推动旅游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之中,旅游区的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及时了解生态旅游承载量的实质情况,在最大承载量的范围之内进行经济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以此来更好地实现更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证旅游区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地区在推动旅游区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忽略了对生态旅游承载量的具体分析,过于注重经济发展速度,严重影响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协会在对生态旅游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生态旅游主要以有目的性的了解各个自然区域的文化和自然为切入点,在保护生态系统和谐稳定运作的前提下,真正为当地居民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我国在推动经济建设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之中也结合自然保护区域发展的实质要求,对生态旅游进行重新定义。其中生态旅游必须要积极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大力落实,主动的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为旅游业提供相应的设施和基础环境,保障旅游者能够在尊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对地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鉴赏、了解、访问、享受。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具体内容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生态旅游的开发对象不仅仅以自然景观为主,还包括许多的文化景观,如果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对象进行分析,那么还包括一定的文化客体和生态美。
在对生态旅游的承载量和旅游区的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和界定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具体范围。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和森林生态旅游对推动旅游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国外学者直接将社会风情、河流山川、森林公园、人文文化、自然遗址、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相等同,在构建生态旅游区的过程之中积极的加强不同自然资源之间的联系,结合我国所开发的旅游区经济运作水平不难发现,我国旅游资源大部分属于生态旅游区。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业为推动我国的综合实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生态旅游业还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的繁荣发展。在推动旅游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之中生态旅游区也产生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加拿大学者在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时,以旅游冲击存在的关联性和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拥挤的人群直接影响了植被和土壤原有的运作环境,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其次,在此基础之上所建立起来的大型设备会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则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立足于旅游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的自然条件,了解水资源,土壤、化石、矿物、植被、景观、美学、环境、卫生、文学、环境的具体表现。
对于我国的云南生态旅游区来说,上文所提出的负面影响都有着明显的体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除了与自身在开发的过程之中存在许多的盲目性有关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地区的管理者过于注重游客数量的提升,只关注自身的短期经济效益,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进行超载运作,严重影响的生态旅游承载量,导致实际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量是有限的,这一点也是生态旅游环境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大部分旅游区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立足于有限的环境承载量,尽量避免超负荷的运作,真正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学术界在对旅游承载量问题进行分析时,以目前的学术概念系统为依据,积极的构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量的相关概念体系。该概念体系包括四种不同形式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量表现手段,因此在地区经济旅游规划设计的过程之中需要以这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依据,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分析来更好地了解自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量。
其中环境容量与旅游业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大部分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量评价、反馈与监督都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相关要求和具体的动态,建立完善的科学评价模式和手段,以此来为后期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关注环境承载量的重要影响,以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为切入点,积极实现旅游者满意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之间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尽量避免旅游经济的萎缩和衰退。
结合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生态旅游承载量是旅游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管理工作者需要积极的调控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首先需要将统筹规划与适当分流相结合,根据生态旅游区目前的超载状况,积极了解旅游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协调好旅游的供求关系,做好前期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在采取不同的分流措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和价值,保证潜在的生态旅游者能够了解目前的超载现象,分析在旅游过程中所存在的危害和不便,从而对个人的景点进行相应的决策改变。再次,旅游区可以采取制定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调整,保障部分旅游者能够因此而改变个人的流向。最后,积极开辟全新的生态旅游区,以旅游效果的提升为切入点,实现对价格和时间上的有效调控,更好的避免对旅游区的超载使用。除了上文之中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立足于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将轮流开放、分区恢复、休养生息与环境布局相结合,通过人工治理环节的大力落实来促进环境的合理恢复。
生态旅游承载量和经济发展与建设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各区域除了需要注重经济发展水平的稳定提升之外,还需要了解生态旅游的具体承载量,在推动地区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我国旅游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