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与朗诵

2018-11-22 12:24顾彬
南方周末 2018-11-22
关键词:音节译者听众

顾彬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 Georg Gadamer,1900-2002)说过一句非常奇怪的话:听是一种艺术。怎么可能听算艺术呢?我们不是出生后在妈妈乳房之间会心地听她的呼吸,听她第一句话吗?听她说“我爱你”。听是人的第一个才能。我们听妈妈的呼吸,妈妈听我们的叫喊,给我们吃奶。听与叫是分不开的。我们叫,我们听。不过,怎么叫,怎么听呢?这是一个哲学的、文学的、音乐的问题。

不少女人诉苦:男人不太仔细听。意思是说男人不太懂、不太听得懂她们在说什么。有一点道理。男人少有方法了解女人。问题原来不在这里。真正的原因在于男人不太想理解女人,因为他们经常觉得女子有一点“麻烦”。反过来问,女人懂男人吗?懂。为什么呢?因为女人是妈妈,她们理解我们出生后的吼叫。

不光听是一种艺术,阅读也是,朗诵更是。看一本书时,我们用笔标出。这样我们才很容易能再找到一本书优秀的思想。铅笔与阅读、铅笔与朗诵、文人与诗人也不能随便互相分开。词语有它的内容,更具决定性的是它也有独特的声音。我们的眼睛看文本时以为全部看得懂,可是我们听一个人大声地念一下我们刚看完的著作,我们的理解会发生很大变化。词语有扬音节与抑音节。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重音节,也可用轻音节。这样就从一部作品挖掘出另外一个意思来。

举一个例子吧。德国波恩市原来有一个“语言与文学之家”,它还没变成“文学之家”前,领导是女诗人Karin。她经常请中国作家特别是诗人朗诵他们的大作。基本上我是他们的译者,笔头上、口头上的译者,我还要朗诵我的翻译。有时Karin也拿我的译作代替我朗诵。我发现三个现象:第一,她每次用铅笔在我的译本标出来所有重要的词。第二,她通过她的声音从书的深处挖掘出新的意思和我们原来看不到的思想。她这样做,表示好的朗诵需要好的准备。因此她有时能吸引几百个人来听她公开的朗诵。第三,Karin与杨炼是好朋友。她去世前经常请杨炼来波恩介绍他的诗集,原因是她重视杨炼的声音,还喜欢跟他一块儿写诗。这个女诗人不会中文,怎么能和这个北京来的诗人合作呢?Karin按照声音写作,按照杨炼的声音。可以吗?请问她在彼岸的灵魂。

我向Karin学得很多。因此我在中国朗诵我的诗歌,有的时候我倒霉了。为什么呢?首先,很少中国作家思考朗诵的艺术,他们很少考虑到听众。德国人参加文学活动很特别,他们宁愿闭着眼睛听,不想看舞台上的作者,觉得听到的声音够了。如果念得不好呢?结果是听众会发怒。

好几年以前波恩大学来了一位中国有名的小说家,要介绍一下他在德国成功的一部小说。原来他应该坐在舞台上,但是他宁可要坐在听众后面看我们的后背。他让他的译者在前面代替他念他的作品,因为他自己不知道怎么朗诵。德国译者能吗?可以!因为在德语国家,翻译家经常懂得如何朗诵和表演。

我学过朗诵。我雇了一个老师,花了很多钱。因此我认识到舞台上的麦克风、讲台、地点、回声的重要性。西川有一次说了一句重要的话:朗读自己的作品以前,应该先参观地点。他是对的。朗诵会必须好好准备,要不然作者要观察、仔细听他的译者。

再谈朗诵与表演的关系。诗人Karin原来也是演员、歌手。我自己不觉得我朗诵时除了诗人以外,同时作为另外一个人而出现。不过,别人不这么看,无论他们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他们觉得我的朗诵太做作,也会说不太喜欢。

我的问题在哪儿呢?公开发言不能念错。因此要在家里先认真地研究一下自己作品的特点。然后才可以出去公开朗诵,要不然会失败。我有一次可怕的朗读经历。几年前杭州电视台请我参加一个颁奖活动,但没有提前告诉我要做什么。颁奖时主持人突然要求我上台念她们准备的一张条子上的颁奖词,歌颂一个获奖的作家。我没有时间准备,念颁奖词时犯了一些错误。因为汉字太复杂,每一个字有好多不同的发音。幸亏在我旁边有一个姑娘帮助我。没有人批判我,因为人家宽容,我才放松了。

猜你喜欢
音节译者听众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听众
看音节说句子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