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长 郭敏
近年来官微引发的舆论事件并不罕见,此前发生过某市政府门户网站辱骂环保志愿者“环保绿茶婊”等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官微或语出不逊、或公私不分,使得本该承担传递社会正能量职能的官微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在一些乌龙事件发生后,官微的回应又暴露出舆论沟通的落后。“随意复制粘贴”“被盗号”“工作失误”等技术性原因成应对“法宝”。可这些理由在网民看来并不具可信度,对政府的公信力损害极大。
继政府网站、市长信箱、局长信箱之后,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设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将其作为发布信息、与网民实施互动的窗口。有不少官微在推动网络问政、树立本部门形象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官微存在种种不足——有的长期不更新,成为“僵尸微博”;有的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视而不见,不回应、不回复;有的自说自话,整天热衷于转发那些“心灵鸡汤”之类的小情调、小感悟……如果是这种状态,这样的官微還有多大的存在必要?
“官微”,一个“官”字,就让这个微平台与众不同、意义非凡。顾名思义,“官”,就是官方,由权威机关部门开设,那自然传递的信息也就要具备权威性、严肃性、公正性、亲民性。且不说“官微”要做到振聋发聩、让人们醍醐灌顶,至少也要发挥引人向善、启迪智慧、为民解惑、与群众沟通的职能,真正实现群众看了都说好、读了还想读的效果。因此,官微要有“官威”。这个“官威”当然不是指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而是发布信息一定要权威、公正,树立起自己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