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亦安冉
这是一所充满大学元素的初中,也是对接高中课程的特色学校。2018年秋,在湖东核心地带,原星洲学校初中部、园区十中进行整合提升,再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的资源优势,于是一所全新的初中校——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惊艳入世,从此园区湖东片的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学校在西交大精神引领下,链接大学文化,对接西交大附中高中课程。自新校揭牌以来短短两个多月已是备受瞩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很多青春少年,也见证了园区湖东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这里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一所全新的学校惊艳问世
因为和西附初中的再相遇,有些人重新书写了自己的人生维度。
对于90后的历史老师李雅来说,与这所中学有两段缘分。十年之前,还没有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没有星洲小学,也没有园区十中。十年前,李雅成为园区三中的一名初中生,那时候园区三中的初高中还是一体的。一年之后,初高中分离了,园区十中应运而生。于是,李雅就成为了园区十中的第二届毕业生。
在园区十中,李雅遇到了对自己影响至深的老师,后来李雅考入了师范学校历史系。当年的毕业典礼上,李雅依稀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再见是为了更好的相遇。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李雅顺利通过了教师招聘,没想到竟被自己的母校录用,更没想到还能和自己当年的语文老师一起搭班。开家长会的时候,李雅当年的语文老师搂住已是班主任的李雅,自豪地对家长说:“这是我的学生!”李雅说:“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冲动,也由这位语文老师而起。这种经历,仿佛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们开玩笑地问李雅的语文老师:老师,您究竟有多少岁了?
十年时光倏然闪过,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李雅说:“我翻出了毕业照,看着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多想告诉久未联系的他们,我们的园十变成了西附初中,我和我们的老师成了同事,这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而且,我们的初中的一部分,又回到了最开始的校址,我相信,我们可以再续当年的辉煌。从园区三中到园区十中,再到园区十中和星洲合并为西附初中,这十年,学校的名字变了,校址变了,学校的规模变了,不变的是学校里每一个老师付出的心意。只要人在,学校就在。教育是一种传承,即使那些学过的知识我记不大清了,但我永远记得曾在这里得到的感动与呵护,也希望将来我的学生可以带着我的爱,将这份爱传承下去。”
上图:现在李雅(左)和当年的语文老师一起搭班
下图:张其旻(右三)回到母校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
体育老师张其旻是当年园区三中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学校改名园区十中。体育学院毕业之后,张其旻又回到了母校,从前是一名青涩的学生,现在是一名年轻的教师,几年间完成了角色转换,这种感觉里混合着一些感动。张其旻现在教的是初中,当年的老师们都在高中,校区合并,常常在食堂里能见到,老师们几乎都记得这个当年班级里最调皮的学生,张其旻说:“每次去食堂里吃饭,以前的老师都能叫得出我的名字,还有老师甚至连我的中考成绩都清楚地记得!课余我也去看看以前的老师们,跟大家聊聊天,感觉特别好!”
对学生们来说,考场是一种战场,足球场,则是另一个拼搏场。
合并前的园区十中,自2009年建校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西附初中女足队组建于2016年2月,建队之初,球队只有体育老师“强拉硬拽”来的八个零基础女孩儿,体能薄弱、缺少装备……为了共同的足球梦,学校里的体育老师和这群女孩儿们,每天两小时,风雨无阻地训练着;学校购买了专业竞技级别的足球、标志杆、护板、球服等。
在足球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学校每年的足球社团报名火爆,艺术节中也加入了足球兴趣项目,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绿茵场产生了浓厚兴趣。成长伴随着阵痛,竞技比赛的角逐是激烈而残酷的。足球社团总是报名的人很多,坚持下来的人少,有时候和体校的学生一起参加比赛,常常是场面非常“惨烈”,受点小伤是常有的事。场上的情况一直在变,也是锻炼大脑迅速反应的能力,足球场上,烧体力,也烧脑。有时候体能已经没了,光靠意志在支持。用小球员们的话说就是:“不是用腿在跑,是用脑袋在跑”。
一次次地改进战术,调整战略;一场场地模拟比赛,磨合协调,在绿茵场,绽放最旺盛的生命力。小小足球少年们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习各式足球技术动作:变向转身、接传球、踩单车式、马修斯式、马赛回旋式……足球少年们在绿茵场上带着足球驰骋穿梭。体育老师精准到位的点拨让队员们的战术不断升级,风雨无阻的陪伴让孩子们倍感温暖;在足球技巧之外,教练重在增强小球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及敢为、坚毅、拼搏的体育精神。每一场比赛,不仅让孩子们的足球水平有所长进,更让她们的心理素质不断提升。
不过,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初中孩子的学业较重,课余时间不多,很多家长一开始并不是很赞成。为此,指导教师孙钦来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学校更有一群默默奉献的群体,呵护着可爱的少女们将足球踢向更远的前方。文化课老师为了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尽一切可能给因为比赛而没能上课的学生补上遗漏的一个个知识点。实践下来,最后发现足球队的学生成绩很少有退步的,相反,足球队里不少队员成绩名列前茅。
汗洒疆场,青春不悔。功夫不负有心人。
西附初中女足在2017“市长杯”足球联赛中获得综合团体第一名、比赛成绩第二名、素质测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丁宁获最佳运动员,孙昊怡获最佳射手,赵冉冉获最佳守门员。
今年夏天的“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这一每年举办一届的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制度中最高等级赛事上,面对来自苏南片区各市体育学校的专业强队,西附初中女足的姑娘们毫不畏惧,每场比赛都努力与对手拼抢,即使抢不到球,也努力奔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在为期四天的比赛中,女足队的孩子们用行动、用汗水诠释了什么叫拼搏,斩获了苏南赛区第四名,这是苏州中学生的最佳战绩。
中国青少年足球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在西附初中,足球盛宴已经开启,足球少年正奔跑在绿茵场上!小小足球少年们,逐渐成长为更自信的自己。
在西附初中,有这样一个社团,“扬帆”遥控帆船社团,成立于2015年3月,主要进行遥控帆船组装、调整、操控等方面学习和训练,并积极参与各级比赛和各类公益活动,宣传航海模型基本知识,并着手于校外帆船俱乐部合作,让学生的爱好由遥控帆船向真帆船领域过渡,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指导老师王绪来、社长杨文博同学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刻苦训练,社团成员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说起来,遥控帆船项目是航海模型中技术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它将风帆空气动力学、船体流体力学与无线电遥控技术、模型技术完美结合。参加遥控帆船模型竞赛不仅可激发斗志,引发兴趣与爱好,而且从中能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对开发、提高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每年的遥控帆船世界锦标赛都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我国今年也将遥控帆船列入了全运会项目。
“扬帆”遥控帆船社团几年来硕果累累,获奖经历满满
王绪来是遥控帆船社团的指导老师,也是国家航海模型一级裁判。工作期间负责校航模队训练,带领校航模队参加各级航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多次担任省、市航海模型锦标赛裁判工作,2013年作为运动员代表南京市队参加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航海模型比赛,获得F5-M级遥控帆船金牌,并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社长杨文博,是西附初中初三(17)班学生,关爱同学,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长期在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海模队进行训练,并作为遥控帆船小分队主力军,在17年省航海模型锦标赛中获得F5-S级遥控帆船季军、F5-550级遥控帆船亚军;18年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中获得F5-S级遥控帆船第八名、F5-550级遥控帆船三等奖;18年省航海模型锦标赛中包揽初中男子组F5-E、F5-S、F5-550三块金牌。
“扬帆”遥控帆船社团几年来硕果累累,获奖经历满满。就拿2018年来说,全国最高级别海模比赛——2018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省内最高级别海模比赛——2018年江苏省中小学生航海模型锦标赛,2018年苏州市航海模型锦标赛等等的各级赛事上,“扬帆”遥控帆船社团都满载而归。
社团一般都在周六下午活动,指导老师带上社员们来到园区白塘生态园水面进行“白马湖”号、S级和550级遥控帆船训练。每周六的半天训练时光,指导老师和社员打成一片,是社员们最快乐的时光。
结合遥控帆船项目表演性较强的特点,遥控帆船社团多次与独墅湖图书馆合作,开展模型帆船体验活动,同时“扬帆”遥控帆船社团先后受江苏省园博会和苏州市全民水上运动会邀请参加科技模型展示活动。“扬帆”遥控帆船社团将真正的走出校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发挥更大的效果。
扬起风帆,追逐航海梦,青春少年们正收获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