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路径的拓展与探究

2018-11-22 06:10:28杨丽
记者观察 2018年15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学生

文 / 杨丽

21世纪,中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壮大的历史时期。然而,近年来因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相当多高职生就业时对自己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准确明晰的定位等原因,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这个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时代,又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文化爆炸式诞生的时代,其所带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不但改变着相关从业者,也日益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在新媒体文化背景下,抓住时代的浪潮,引导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利用新媒体文化的各种平台和思维方式,创新理念,创新路径,开拓信息化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文化探究就业的新渠道、新路径,从而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更好实现,成了时代命题。

一、新媒体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为了解决新媒体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走访了重庆市几所高职院校。其中,针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包括工作性质、就业质量、背景、薪水、工作的稳定性和满意度以及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等做了深入了解。此外,也对校内各院专、兼职辅导员以及就业指导老师等相关老师就近年来学校的就业整体情况、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就业准备情况等进行了访谈调查,并进行了总体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一)中小型私营企业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首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整体较高,但相对门槛较高的国有企业,高职毕业生进入的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在就业上选择学历要求不高且更注重实操能力的中小型私有企业。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供应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匹配。根据调查,许多职业毕业生在毕业季节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许多招聘单位也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一方面因为有些高职生没有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和目前的就业形势,眼高手低;另一方面也因为社会现实,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和不合理的人才竞争导致学历逐年贬值,产生了对高职生这类学历相对较低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企业和毕业生同时进入了一个微妙而尴尬的局面。

(三)价值观与需求偏离,企业与毕业生产生代沟。在问卷调查中,70%的毕业生就业后离职,主要原因是工资和福利待遇低(44%)以及缺乏个人发展空间(19%)。他们不符合他们的职业发展计划(62%)。传统的“高压管理”和“高薪留住”模式受到新一代,尤其是90后工人的厌恶和抵制。频繁的跳槽和裸辞职已经发生,这让企业感到头疼。

(四)少部分高职学生利用新媒体,在大学初始就开始了自我经营。他们利用新媒体开网店,做微商,经营粉丝群,利用各种直播平台,扩大个人影响力,积累创业经验,探究个体就业渠道。这部分学生有相当部分在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就业,并利用新媒体平台积累起来的各种经验,实现了比去企业就业更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创造了更多的个人财富。

综上所述,新媒体文化背景下,绝大部分高职学生依然没有积极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开拓个人就业渠道,积累就业经验的意识。少部分学生有利用新媒体平台开拓就业渠道的意识,但是很多处于萌芽阶段,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利用新媒体的渠道就业。

二、新媒体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模式探究

从2010年开始,我国微博用户量迅速提升,全民进入到“微时代”,而以微信、微博、知乎、豆瓣、大众点评、美团等作为标志的新媒体在影响力上获得不断提升, 使得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与途径均发生重大转变,凸显微观等更是新时代的特点。新媒体在交互成网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能量, 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进行比拟的。处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更是体现这种“微”的,如在投入和运作过程中, 体现出来的微成本及微营销等,这是传统实体型大学生创业无法相比拟的。当前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就业的常见新媒体平台有以下四种:

(一)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豆瓣社区、大众点评等社交媒体网络平台。

(二)电子商务平台。这一类以淘宝网为代表。

(三)资金以及资源融汇平台。如58同城等。

(四)创意与技术交流互动平台。如猪八戒网、威客等。

其中,前两种平台,因为进入门槛成本较低,在社会上的普及度更为广泛,为高职院校学生更为频繁使用的新媒体平台。

三、高职院校学生新媒体创业就业的分析与评估

当前新媒体大爆发环境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就业面临以下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

(一)新媒体创业就业的灵活性。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爆发式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创造性,建立完全符合个体需求的平台,自主性强,利用枢纽型平台的选择面也非常宽广,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时间限制等选择,非常灵活。

(二)新媒体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各类新媒体平台和移动端APP的诞生,及它们带来的社交方式转变和生活模式改变,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00后快速成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文化血液;新媒体行业吸引了大量资本的进入,这些资本的进入,为行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各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国家对大众创业的倡导,对大学生创业指导也给予了更多财政上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群体的政策保证。

(三)创业项目的同质化及资金来源的困境。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在创业方式上集中于网店、微店等,其创业就业的内容集中于服装、化妆品之类的生活用品及校园咨询、校园活动等线上宣传及相应的线上宣传、摄影服务、视频制作等。项目同质化日益严重,导致创业就业的竞争压力开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资金相对缺乏。父母提供法定资源一般比较有限,虽可以获得花呗、京东金融、微粒贷等,但因本阶段学生没有财务自由,可使用的信贷额度非常有限。

(四)网络安全风险系数较高,平台竞争对手强大。新媒体网络外部环境风险系数较高,现今网络诈骗手段极其高超,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故障一旦产生,会对创业者产生巨大影响。京东、苏宁易购等网络平台商实力强劲,学生作为个体创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必须要学会在夹缝中寻找自己的创业就业商机。

四、新媒体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借助新媒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帮助学生对创业形成科学的认知。具体而言,要着重帮助他们认知创业涉及的法律法规、技能技术和创业风险等。同时应当借助新媒体工具,如学校、院系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新媒体,通过辅导员这一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参与者的介入,对相关创业政策进行宣传和解读,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创业政策。同时,利用新媒体加强师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沟通,使相关教师在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的交流真正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

(二)发挥新媒体优势,帮助学生明确创业方向,构建学校、企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同时也是“创业共同体”。加强校企联系,加强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技能学习等方面的创业意识,如应用文实用写作课程中的新媒体文书写作的课程改革,提高创业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课程时长和管理,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创业方向。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深化和拓展学生创业教育,借助新媒体把辅导员和校内创业教育机构及家长联系起来,使学生、家长、学校联系在一起,注意发挥家长社会阅历、资源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创业。同时,需注意创业教育应当面向具有或潜在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和家长,进而帮助学生明确创业意愿,培养创业实践者,引导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进行自主组合,组建团队,使其在团结合作中不断磨合、锤炼,不断修正创业方向。

(三)构建基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学校创业园,强化新媒体应用,优化学生创业成效。若要将创业实践与孵化、创业培训和服务等理念和思维方式融入创业园,有必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相关创业项目,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创业效益,培养创业能力。要把高素质师资如“双师型”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等引入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多元视角与思路;同时,要科学设立相应的创业指导、咨询机构和建立科学的日常管理制度,帮助相关创业项目步入正轨。加强创业园与社会联系,要发挥新媒体多边互动和网络宣传效应的优势,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借助新媒体积极向社会宣传和推广创业项目,拓展项目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学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